什么是迷信啊!
- 提问者网友:不爱我么
- 2021-07-24 06:59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痴妹与他
- 2021-07-24 07:24
从朦胧的、未知的、迷乱的对于任何事务做出定论的态度,这是迷信。
古代人相信天地鬼神,并且赋予神灵,这是因为他们对于自然界还没有认识到,所以非常拟人化地认定为是神呀什么的,这个当然是一种迷信;再比如说,我们现在有一些人对于外星球的人不了解,然后就乐此不疲地说一定有或者没有飞碟,在没有探讨之前也有一些人把它当成是迷信的;还有,对一个事情在未加分析之前,对于它特别轻率地下一个定义,就是对它的认可,这就是迷信,还有一个就是颠倒、错误的认识,他虽然加以分别,但是他错误地下的定义这也应该是迷信,所以我考虑迷信的根源是人们对社会的认知或者对理念的认知,朦胧或者迷失、错误迷乱、盲目。在任何一种文明和文化的背景之后,一直把它延续到现在。
在中国,当人们生活比较贫困的时候,都会乞求天地降下甘霖,求风神、雨神……这是和生活有关的一个例子,对于皇帝或者说一些统治阶级,他们也有自己所信奉的比如说战神、天主、上苍,那么随着这些一点点的变革,他们的能力和他们所立足的范畴都有不断的改变,就到了现在,那么现在大家假借各种工具,来论证自然的事物,在这个过程中,推翻了一些人们过去认为的道理,把推翻的这些东西命名为迷信,那现在成立迷信的时候也有两个过程,一个是现在已经认可了的,已经论证出来了的,另外一个是没有论证出来的或者正在论证的。有这么一个过程,那正在论证的过程,大家基本上靠论证了的经验来决定一些事物,这样一来,比如说大多数的不管是懂不懂科学的人,因为科学已经破除了一些过去曾经让他们很痴迷的东西,于是他们就盲目的相信了科学,它有这个能力论知这个世界,于是就等于把这个信仰,不管是对内心的信仰还是外界的信仰,都转移到了这个对科学的盲目性上,就是对它希望太多。因为它有一个阶段性,它还没有达到的,它就没法去论证,可是因为人们已经赋予了它一种特殊的权力,好像钦差大臣一样,这个时候它所下出来的定义就举足轻重了,所以基本上现在很多的迷信,穿着科学的外衣,令人们做出盲目的决断。
所以现在你一说觉得不科学,老百姓都会说不科学,怎么叫科学他也说不出来。就是说需要科学论证他们才相信你,可是科学论证又有许多难以论证的,这个时候怎么办呢?这个时候跟它的政治还有它的社会发展有关,在老百姓的生活达不到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逆反,比如说一些人特别相信科学,但是当科学没有给他一个满意答复的时候,他又会相信可能又另有神灵,就跟过去所想又有一个暗暗的勾通,‘他们所推翻的不一定是正确的,因为能看到他们能力的极限’,这样一想的话,因为过去的迷信被破除,然后本来想接受新的信仰了,但是又好像被闪了一下,这个时候就产生了一种更疯狂的对它的认知,这个时候就产生了迷信的第三阶段,这就是一种迷乱的、狂乱的认知了,就是现在有很多的逆反性心理就是这么来的,我想就是这样的。
还有一部分人,生长在现代化科技发达的这个时代中的人,他们几乎不曾接受过任何对于灵性的感受,总而言之,他们自认是为比较客观地看待事物的,他们接触灵性的场合比较少一些,于是对没有接触过的东西,很容易盲目地否定它,这时候也会带来迷信,这是对于科学的迷信。还有怕鬼神的,为什么怕呢,实际上并不是非得证明有鬼才怕,而是我们每一个人心里都有一个隐隐约约的神秘的层面,好像没有被洞知的,那这个东西就是冥冥之中有所感受的,这个也容易萌生出一种对外界事物的朦胧的认识,这种朦胧认识在没确认之前,不敢说有也不敢说没有,这时各种宗教或者各种学说在它面前展示的时候,他就会认为也许可能吧,就会产生半信半疑的状态,那么这种状态也规入迷信中,因为它不是清晰认知的,所以我定义的迷信基本上就是这样的。
在我很小的时候,因为我母亲去世,心中感到非常的忧伤,所以经常会仰望天空想,天外究竟有神仙吗,人真的有灵魂吗,如果有的话,我想把我妈找回来,我非常的渴望,但是这只是一种徒劳的举动,在这种状态当中我就蒙生了一种朦胧的东西,一种感觉,我很希望它会是真的。还有一个阶段就是以理性来说明问题的时候,我在上学,我爸爸对我说你要信观音菩萨,观音菩萨能够保佑你学习好一点等等,然后我就很恼火,很反感,跟他说我不信这些东西,他说你要是不信你就学不好,我说我相信自己的力量。这是我第二个阶段,这就是从朦胧中稍微望回找了找;第三个阶段,就是我成长过程中产生了迷惘的阶段。我开始学习武功,觉得中国古文化里面所讲的东西可能是真的,于是就对有可能是真的概念很有兴趣,后来到山里面去练气功,结果没练成气功,反而去当和尚了。
在这之前,我一直都不信佛,即便出了家的时候也不信佛,后来对周围的认识越来越模糊,我都不知道该信什么,不该信什么?我觉得特别压抑,如果这种神秘的感觉没有办法证实的话,那我所相信的只能是一种空头理论。我并不喜欢空头理论。因为我们小时候充满了幻想,什么都能编出来,你让我编的话,究其思维什么不能想像的到啊。所以我就抱着这样一种思想,对于宗教比较犹豫。后来开始看经书。我看出了佛所说的道理是这样的,也看到了他们所论证的经验,就觉得这种经验有可能会实现。我报着一种比较冒险的想法赌了一把,以身试法,我对佛法的那种道理已经完全认真地思维了,并且浸透了感情,后来到处学法。这个过程我一直在怀疑,也就是可以说一直在赌。我相信释迦牟尼佛的感觉,因为他所有的经书都是同一个感觉,让人家看起来就觉得是一个特别有经验的老人在非常慈祥地训导我们,毫不牵强地在向你展示着他的这个经验。所以我越来越感受到它的真实性。当完全证实了之后,我才完全有了信心。而且当我第一次‘遭受’开悟的境界之后,我对我的上师还是非常的怀疑,我想他也许并没有开悟,没想到让我给开悟了,然后又想即便他是一个成就者,那么也许他是一个一般的成就者。这就是我对自己‘习惯性怀疑’的一种迷信,这是一种很无奈的迷信。当后来那觉悟的一瞬间重新出现,并且延长的时候,我才知道原来上师永远等在那个地方。我所达到的任何一个境界都是在上师的洞察之中的。于是从那开始,我才产生了真实的信心。
因此我认为:对所有未知的、迷乱的东西强制的或者被动的下一个定义,并接受它的话,都应该是迷信的。直到你自己完全亲证了那种境界,你才有可能说服自己,这时候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信心。
迷信在一定的层面上有它的重要性。如果我们没有一些比较接近于迷茫的信心,没有这个过程,就基本上不可能产生后来的稳定把握。
有的时候,保留着一种迷信或者是感性认识,依靠它做为基础有可能达到一种更高的、理性的、正信的、清净的境界。重要的是要建立一个平台,不管是科学、还是迷信、还是宗教,都摆出来,让大家自由选择,作一个导向,科学的导向和人生的导向。佛学可以随时被选择,如果别的人,包括科学选择了它的时候,那么佛学会给人类提供很大的空间。但是如果你不选择的话,佛学依然等在老地方接受审视,所以我觉得,最好还是建立一个平台,让大家共同探讨它,能够让人们有机会换一个眼光、换一种方式更加有意义地生活。
有些老太太比较相信祭祖,或者相信行善积德下辈子会好一点。这种事究竟对她来说有什么精神存在呢?她不打算去探讨。你要说那你相信的是什么,她说我只相信这些就对了,我相信这辈子,我做好事,下辈子能过好就行了-----像这样,没有什么可发展的,可迷信的,也没有拒绝什么,在这个当中滞留着,那么我们不能不说这也是迷信。这种情况在佛教中也不是正信,但是佛教不排除它。因为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为了稳固佛教的人数,另一种是不排除种了善因的可引导性。
包括迷信或者是正信都是从经验而得的。管别人怎么样论证它,那种感觉存在于每个人的身上,那么从刚才的那种话题来说,从自己的经验上你要是想让别的人能感受得到,并且不断的重复它,这个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这种经验被命名为迷信、被人家拒绝了,即便在这种情况下,我也觉得基本上没有办法来证实。你用任何一种科学方式都不能证实,除非一点,你能重现当时的情景,也许未来的科学能达到,但是目前的科学我觉得就是不可证实。所以说在目前的状态中,所有的灵修经验都可能会被别人否认。佛教当中尽管有这么多的被否认性,它还是在传播发展,它所依靠的就是把个人经验和总体经验合并。从释迦牟尼佛开始,他自己的经验和历代传播佛法的导师们的经验,依靠这样一个传统,就是依靠经书为支干,然后这么多的祖师来修证它。我们现在就用这种方式向人介绍。如果讲你开悟了没有,你想论证这个概念的话,我觉得一般是百分之百的论证不出来。所以我有一句话经常跟人说,一个特别会装腔作势的凡夫和一个不喜欢表现自己的圣者是没有办法鉴别的。
所以希望人们能超越宗教科学这些既定的概念,正真地走进内心。未来的发展会逐渐地倾向于一种直奔主题的道路。不管是东方人还是西方人,为了自由,都要寻找一种为内心服务的道路。现代社会人们活得非常紧张,现代生活的方式的确改变了人们的心灵结构,人们都将寻求简单透明,取消复杂朦胧,寻找直接蔚藉心灵的良药。
- 1楼网友:人间朝暮
- 2021-07-24 12:27
- 2楼网友:第四晚心情
- 2021-07-24 11:29
- 3楼网友:骨子里都是戏
- 2021-07-24 09:54
- 4楼网友:躲不过心动
- 2021-07-24 08:36
- 5楼网友:躲不过心动
- 2021-07-24 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