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律是什么意思
答案:1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22 22:56
- 提问者网友:相思似海深
- 2021-01-22 18:18
出律是什么意思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山有枢
- 2021-01-22 19:42
问题一:诗词中 出律是什么意思 出律:诗词格律术语,多用作诗词对联的平仄上。对仗工整,不得出律犯拗。
诗词格律一般有四大要素:用韵、平仄、对仗、字数。其中律诗最为严格,必须满足全部要素。
汉语虽有四声,但在近体诗中,并不需要象词、曲那样分辨四声,只要粗分成平仄两声即可。要造成声调上的抑扬顿挫,就要交替使用平声和仄声,才不单调。汉语基本上是以两个音节为一个节奏单位的,重音落在后面的音节上。以两个音节为单位让平仄交错,就构成了近体诗的基本句型,称为律句。对于五言来说,它的基本句型是:
平平仄仄平
或
仄仄平平仄
这两种句型,首尾的平仄相同,即所谓平起平收,仄起仄收。我们若要制造点变化,改成首尾平仄不同,可把最后一字移到前面去,变成了: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除了后面会讲到的特例,五言近体诗无论怎么变化,都不出这四种基本句型。
七言诗只是在五言诗的前面再加一个节奏单位,它的基本句型就是: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七言近体诗无论怎么变化,也都不出这四种基本句型。
马蹄韵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句脚规则,一是句中规则;对联每边最后两句的句脚平仄不相同者,称为正格,相同者称为变格;句中平仄没有正格与变格之分。
知道了什么是律,那“出律”就不难理解了,不符合联律的句子就叫“出律”问题二:宋词什么叫出律 格鸡术语。诗、词、曲、赋等关于字数、句数、对偶、平仄、押韵等方面的格式和规则,谓之格律,超出其格律范围者谓之“出律”(拗句与固定格式者除外)。
这里有最佳答案zhidao.baidu.com/question/10446355.html问题三:谁知道出律是什么?关于对联的! 对联的格律,比起诗词来,更复杂一点。因此,要想说清楚对联的格律,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从古今对联的实践来看,对联的格律可以分为三种形式:正格联,变格联和无格联。
一、正格联正格联的基本定义是以对联尾字的平仄作为基准,凡上联尾字为仄,下联尾字为平的,都称之为正格联。在正格联中,又分为三种形式。
1.律联律联的上下联一般均为五字和七字,其所遵循的格律与律诗基本相同。律诗的基本格律规则为:(1),二四六位置的平仄相错,即(仄)仄(平)平(平)仄仄或(平)平(仄)仄(平)平仄。下联的的平仄与上联相对,平对仄,仄对平。平仄的相对是针对二四六位置和尾字而言,一三五位置的平仄可以不论。(2)由于下联以平收,因此,联律也得避免律诗中的禁忌。A,忌三连平。即在尾三字中,必须有一个仄声。B,忌犯孤平,即在整句句子中,除了尾字外,必须有两个以上的平声字。注意这两点,就能避免律句中的禁忌。(3)忌诗中的变格:在(仄)仄(平)平平仄仄的句式中,倒数第三字与倒数第二字,在律诗中常常可以互换,即尾三字变为“仄平仄”的格式。例:“无为在歧路”,其中的“在”和“歧”的平仄对换了一下,看上去是不符合平仄相错的规则的。但古人常喜欢在尾联中用这样格式。由于律诗中的尾联是不对仗的,因此,这样的规则就不能借用到联律中。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幅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浩长春”其中的纳与余换了位置,因此,虽合诗律,却是不合联律的。(4)关于平仄的古今音问题,在律诗中当按古音取,一般以《平水韵》作蓝本。而在对联中,除了可以按古音外,也完全可以按现在普通话的平仄取音。
2.组合律对联与律诗不同,对联的句式比较随意,除了五字和七字外,对联的句式不拘一格。有两字,三字,四字,六字,八字甚至几百字的。因此,在平仄的协调上就产生了取舍的困难。后人总结了一种马蹄韵的规则。所谓马蹄韵,是一种形象的表达的方式。马在奔跑的时候,前两蹄提起,后两蹄落地,在声音上呈一轻一重的形态。对联的马蹄韵规则有三种说法:(1)上联尾二字必须为仄。下联尾二字必须为平。呈马蹄起落之势。如:XXXX仄仄,XXXX平平;(2)如果在一幅对联中,有两句以上的句子组成,则每句的尾二字也须平仄相对。如,上联:XX仄仄(或平平),XXXX仄仄,下联:XX平平(或仄仄),XXXX平平;(3),不管一句句子有多少个字,上下联中的尾二字和所有中心词的平仄相对,这种说法比较复杂,而且关于中心词的界定又有一定的随意性,因此,如果不是作一幅很长的联,就不必考虑这种形式。在以上三种说法中,以第二种最常用。
3.宽律宽律在清代以前是很少存在的,清代以后,由于小说文体的普及以及白话文的兴起,对于联律要求也就越来越宽松。宽律的规则很简单,即上联尾字为仄,下联尾字为平。仅此而已。从现代对联的发展上看,这种形式的对联越来越体现出其优越性。由于现代人对古汉语的掌握达不到古人的程度,词汇量又不够丰富,因此。如果也要求象律联或组合律联一样非常考究每句句子中好几个字的平仄,容易产生因律害意的后果,至少在词意的表达上会出现不准确的现象。有鉴于此,放宽除尾字以外的所有字的平仄,对现代人来说是一种格律的解放。
必须深究得是,对联习惯于以仄收作上,平收作下,并不是从其产生之日前就已经约定好的。这种现象是受了当时的律诗中的对仗句的影响。因为绝大部分律诗都是押平声韵,因此,在对仗的颌颈联中,上句都以仄收,下句都以平声。对联本身就是律诗对仗句的一种演变,长期以来,就难以脱离律句的规定。然后,众所周知,律诗也可以押仄韵,而在词中,押仄的词牌更是数不胜数。这样也就决定了对仗句中......余下全文>>问题四:有关对联的问题,对联中“出律”是什么意思 TOP4.阳神:
是谁,能在起点人气第一西红柿出书的时候同时出书;是谁,能力压西红柿,8各月夺得月票第一
4次连续第一?没错,是阳神!阳神,一部影响极深的修真小说,他既延续了飘渺和其他修真小说的传统,也独具创新,令人眼前为之一亮!作为第五,实力是毫不差,你说呢?
TOP3.飘渺之旅:
作为网络三大奇文,修真小说的鼻祖,我想,他进前五,没有任何疑问吧?
缥缈之旅是萧潜给出的一个“江湖”,就像金庸曾经的那样。萧潜的“江湖”与我们的现实那么的大不同,又那么的息息相关。在他的笔下,我们会看到古代中华的延续,会看到先进的文明,会看到诱人的法宝,会看到仙人的遗迹,会看到各种稀奇古怪的生物,会看到惊险的打斗,会看到精彩的人生,因为这是缥缈之旅,缥缈,就可以漫天飞舞的幻想,就可以无所谓禁忌。
李强、傅山、花媚娘、赵豪、雾星上人、赤明……好多各具特色的形象跃然纸上,我欣赏这种对人物性格的捕捉。
不过,我更推崇作者对李强性格的设定:源于深沉的轻浮,无知无畏的张狂。他可以为了凡人的生计跳入危险的湖底,也可以视凡人为无物,动辄扔进元界任他们自生自灭;他可以轻易送出别人视为珍宝的灵丹去救一个陌生的性命,也可以如踩死蝼蚁般对待生物;他可以为一句话毁掉一个星球,也可以为一句话建立一个天堂。
在这个没有完全的对与错的小说里,轻浮和张狂是我喜欢的主旋律。问题五:什麽是出律 第一节 韵
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诗人在诗词中用韵,叫做押韵。从《诗经》到后代的诗词,差不多没有不押韵的。民歌也没有不押韵的。在北方戏曲中,韵又叫辙。押韵叫合辙。
一首诗有没有韵,是一般人都觉察得出来的。至于要说明甚么是韵,那却不太简单。但是。今天我们有了汉语拚音字母,对于韵的概念还是容易说明的。
诗词中所谓韵,大致等于汉语拚音中所谓韵母。大家知道,一个汉字用拚音字母拚起来,一般都有声母,有韵母。例如公字拚成gōng,其中g是声母,ōng是韵母。声母总是在前面的,韵母总是在后面的。我们再看&quo弗;东dōng,同tóng,隆lóng,宗zōng,聪cōng等,它们的韵母都是ong,所以它们是同韵字。
凡是同韵的字都可以押韵。所谓押韵,就是把同韵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上。一般总是把韵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试看下面的一个例子: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常扫净无苔(tái),
花木成蹊手自栽(zāi)
一水护田将绿遶,
两山排闼送青来(lái)。
这里苔、栽和来押韵,因为它们的韵母都是ai。遶(绕)字不押韵,因为遶字拚起来是rào,它的韵母是ao,跟苔、栽、来不是同韵字。依照诗律,像这样的四句诗,第三句是不押韵的。
在拚音中,a、e、o的前面可能还有i,u、ü,如ia,ua,uai,iao,ian,uan,üan,iang,uang,ie,üe,iong,ueng等,这种i,u,ü叫做韵头,不同韵头的字也算是同韵字,也可以押韵。例如: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má),
村庄儿女各当家(jiā)。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guā)。
麻、家、瓜的韵母是,韵母虽不完全相同,但它们是同韵字,押起韵来是同样谐和的。
押韵的目的是为了声韵的谐和。同类的乐音在同一位置上的重复,这就构成了声音回环的美。
但是,为甚么当我们读古人的诗的时候,常常觉得它们的韵并不十分谐和,甚至很不谐和呢?这是因为时代不同的缘故。语言发展了,语音起了变化,我们拿现代的语音去读它们,自然不能完全适合了,例如: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xié),
白云深处有人家(jiā)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huā)。
xié和jiā,huā不是同韵字,但是,唐代斜字读siá(s读浊音),和现代上海斜字的读音一样。因此,在当时是谐和的。又如:
江南曲
[唐]李益
嫁得瞿塘贾,
朝朝误妾期(qī)。
早知潮有信,
嫁与弄潮儿(ér)。
在这首诗里,期和儿是押韵的;按今天普通话去读,qī和ér就不能算押韵了。如果按照上海的白话音念儿字,念像ní音(这个音正是接近古音的),那就......余下全文>>
诗词格律一般有四大要素:用韵、平仄、对仗、字数。其中律诗最为严格,必须满足全部要素。
汉语虽有四声,但在近体诗中,并不需要象词、曲那样分辨四声,只要粗分成平仄两声即可。要造成声调上的抑扬顿挫,就要交替使用平声和仄声,才不单调。汉语基本上是以两个音节为一个节奏单位的,重音落在后面的音节上。以两个音节为单位让平仄交错,就构成了近体诗的基本句型,称为律句。对于五言来说,它的基本句型是:
平平仄仄平
或
仄仄平平仄
这两种句型,首尾的平仄相同,即所谓平起平收,仄起仄收。我们若要制造点变化,改成首尾平仄不同,可把最后一字移到前面去,变成了: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除了后面会讲到的特例,五言近体诗无论怎么变化,都不出这四种基本句型。
七言诗只是在五言诗的前面再加一个节奏单位,它的基本句型就是: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七言近体诗无论怎么变化,也都不出这四种基本句型。
马蹄韵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句脚规则,一是句中规则;对联每边最后两句的句脚平仄不相同者,称为正格,相同者称为变格;句中平仄没有正格与变格之分。
知道了什么是律,那“出律”就不难理解了,不符合联律的句子就叫“出律”问题二:宋词什么叫出律 格鸡术语。诗、词、曲、赋等关于字数、句数、对偶、平仄、押韵等方面的格式和规则,谓之格律,超出其格律范围者谓之“出律”(拗句与固定格式者除外)。
这里有最佳答案zhidao.baidu.com/question/10446355.html问题三:谁知道出律是什么?关于对联的! 对联的格律,比起诗词来,更复杂一点。因此,要想说清楚对联的格律,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从古今对联的实践来看,对联的格律可以分为三种形式:正格联,变格联和无格联。
一、正格联正格联的基本定义是以对联尾字的平仄作为基准,凡上联尾字为仄,下联尾字为平的,都称之为正格联。在正格联中,又分为三种形式。
1.律联律联的上下联一般均为五字和七字,其所遵循的格律与律诗基本相同。律诗的基本格律规则为:(1),二四六位置的平仄相错,即(仄)仄(平)平(平)仄仄或(平)平(仄)仄(平)平仄。下联的的平仄与上联相对,平对仄,仄对平。平仄的相对是针对二四六位置和尾字而言,一三五位置的平仄可以不论。(2)由于下联以平收,因此,联律也得避免律诗中的禁忌。A,忌三连平。即在尾三字中,必须有一个仄声。B,忌犯孤平,即在整句句子中,除了尾字外,必须有两个以上的平声字。注意这两点,就能避免律句中的禁忌。(3)忌诗中的变格:在(仄)仄(平)平平仄仄的句式中,倒数第三字与倒数第二字,在律诗中常常可以互换,即尾三字变为“仄平仄”的格式。例:“无为在歧路”,其中的“在”和“歧”的平仄对换了一下,看上去是不符合平仄相错的规则的。但古人常喜欢在尾联中用这样格式。由于律诗中的尾联是不对仗的,因此,这样的规则就不能借用到联律中。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幅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浩长春”其中的纳与余换了位置,因此,虽合诗律,却是不合联律的。(4)关于平仄的古今音问题,在律诗中当按古音取,一般以《平水韵》作蓝本。而在对联中,除了可以按古音外,也完全可以按现在普通话的平仄取音。
2.组合律对联与律诗不同,对联的句式比较随意,除了五字和七字外,对联的句式不拘一格。有两字,三字,四字,六字,八字甚至几百字的。因此,在平仄的协调上就产生了取舍的困难。后人总结了一种马蹄韵的规则。所谓马蹄韵,是一种形象的表达的方式。马在奔跑的时候,前两蹄提起,后两蹄落地,在声音上呈一轻一重的形态。对联的马蹄韵规则有三种说法:(1)上联尾二字必须为仄。下联尾二字必须为平。呈马蹄起落之势。如:XXXX仄仄,XXXX平平;(2)如果在一幅对联中,有两句以上的句子组成,则每句的尾二字也须平仄相对。如,上联:XX仄仄(或平平),XXXX仄仄,下联:XX平平(或仄仄),XXXX平平;(3),不管一句句子有多少个字,上下联中的尾二字和所有中心词的平仄相对,这种说法比较复杂,而且关于中心词的界定又有一定的随意性,因此,如果不是作一幅很长的联,就不必考虑这种形式。在以上三种说法中,以第二种最常用。
3.宽律宽律在清代以前是很少存在的,清代以后,由于小说文体的普及以及白话文的兴起,对于联律要求也就越来越宽松。宽律的规则很简单,即上联尾字为仄,下联尾字为平。仅此而已。从现代对联的发展上看,这种形式的对联越来越体现出其优越性。由于现代人对古汉语的掌握达不到古人的程度,词汇量又不够丰富,因此。如果也要求象律联或组合律联一样非常考究每句句子中好几个字的平仄,容易产生因律害意的后果,至少在词意的表达上会出现不准确的现象。有鉴于此,放宽除尾字以外的所有字的平仄,对现代人来说是一种格律的解放。
必须深究得是,对联习惯于以仄收作上,平收作下,并不是从其产生之日前就已经约定好的。这种现象是受了当时的律诗中的对仗句的影响。因为绝大部分律诗都是押平声韵,因此,在对仗的颌颈联中,上句都以仄收,下句都以平声。对联本身就是律诗对仗句的一种演变,长期以来,就难以脱离律句的规定。然后,众所周知,律诗也可以押仄韵,而在词中,押仄的词牌更是数不胜数。这样也就决定了对仗句中......余下全文>>问题四:有关对联的问题,对联中“出律”是什么意思 TOP4.阳神:
是谁,能在起点人气第一西红柿出书的时候同时出书;是谁,能力压西红柿,8各月夺得月票第一
4次连续第一?没错,是阳神!阳神,一部影响极深的修真小说,他既延续了飘渺和其他修真小说的传统,也独具创新,令人眼前为之一亮!作为第五,实力是毫不差,你说呢?
TOP3.飘渺之旅:
作为网络三大奇文,修真小说的鼻祖,我想,他进前五,没有任何疑问吧?
缥缈之旅是萧潜给出的一个“江湖”,就像金庸曾经的那样。萧潜的“江湖”与我们的现实那么的大不同,又那么的息息相关。在他的笔下,我们会看到古代中华的延续,会看到先进的文明,会看到诱人的法宝,会看到仙人的遗迹,会看到各种稀奇古怪的生物,会看到惊险的打斗,会看到精彩的人生,因为这是缥缈之旅,缥缈,就可以漫天飞舞的幻想,就可以无所谓禁忌。
李强、傅山、花媚娘、赵豪、雾星上人、赤明……好多各具特色的形象跃然纸上,我欣赏这种对人物性格的捕捉。
不过,我更推崇作者对李强性格的设定:源于深沉的轻浮,无知无畏的张狂。他可以为了凡人的生计跳入危险的湖底,也可以视凡人为无物,动辄扔进元界任他们自生自灭;他可以轻易送出别人视为珍宝的灵丹去救一个陌生的性命,也可以如踩死蝼蚁般对待生物;他可以为一句话毁掉一个星球,也可以为一句话建立一个天堂。
在这个没有完全的对与错的小说里,轻浮和张狂是我喜欢的主旋律。问题五:什麽是出律 第一节 韵
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诗人在诗词中用韵,叫做押韵。从《诗经》到后代的诗词,差不多没有不押韵的。民歌也没有不押韵的。在北方戏曲中,韵又叫辙。押韵叫合辙。
一首诗有没有韵,是一般人都觉察得出来的。至于要说明甚么是韵,那却不太简单。但是。今天我们有了汉语拚音字母,对于韵的概念还是容易说明的。
诗词中所谓韵,大致等于汉语拚音中所谓韵母。大家知道,一个汉字用拚音字母拚起来,一般都有声母,有韵母。例如公字拚成gōng,其中g是声母,ōng是韵母。声母总是在前面的,韵母总是在后面的。我们再看&quo弗;东dōng,同tóng,隆lóng,宗zōng,聪cōng等,它们的韵母都是ong,所以它们是同韵字。
凡是同韵的字都可以押韵。所谓押韵,就是把同韵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上。一般总是把韵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试看下面的一个例子: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常扫净无苔(tái),
花木成蹊手自栽(zāi)
一水护田将绿遶,
两山排闼送青来(lái)。
这里苔、栽和来押韵,因为它们的韵母都是ai。遶(绕)字不押韵,因为遶字拚起来是rào,它的韵母是ao,跟苔、栽、来不是同韵字。依照诗律,像这样的四句诗,第三句是不押韵的。
在拚音中,a、e、o的前面可能还有i,u、ü,如ia,ua,uai,iao,ian,uan,üan,iang,uang,ie,üe,iong,ueng等,这种i,u,ü叫做韵头,不同韵头的字也算是同韵字,也可以押韵。例如: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má),
村庄儿女各当家(jiā)。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guā)。
麻、家、瓜的韵母是,韵母虽不完全相同,但它们是同韵字,押起韵来是同样谐和的。
押韵的目的是为了声韵的谐和。同类的乐音在同一位置上的重复,这就构成了声音回环的美。
但是,为甚么当我们读古人的诗的时候,常常觉得它们的韵并不十分谐和,甚至很不谐和呢?这是因为时代不同的缘故。语言发展了,语音起了变化,我们拿现代的语音去读它们,自然不能完全适合了,例如: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xié),
白云深处有人家(jiā)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huā)。
xié和jiā,huā不是同韵字,但是,唐代斜字读siá(s读浊音),和现代上海斜字的读音一样。因此,在当时是谐和的。又如:
江南曲
[唐]李益
嫁得瞿塘贾,
朝朝误妾期(qī)。
早知潮有信,
嫁与弄潮儿(ér)。
在这首诗里,期和儿是押韵的;按今天普通话去读,qī和ér就不能算押韵了。如果按照上海的白话音念儿字,念像ní音(这个音正是接近古音的),那就......余下全文>>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