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泥鳅如抓与何养

答案:5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1-13 01:26
  • 提问者网友:浩歌待明月
  • 2021-11-12 08:30
泥鳅如抓与何养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慢性怪人
  • 2021-11-12 10:07
泥鳅又称鳅,是温水性底层淡水鱼类,由于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正如俗话所说“天上的斑鸠,地下的泥鳅”,是有名的美味佳品,素有“水中人参”之称。泥鳅还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性味甘,平,具“补中,止泄”之功能。因此泥鳅具有较高的养殖价值,是一种优良的淡水养殖对象,目前成鳅养殖的形式有池塘专养、网箱养殖、稻田养殖等。池塘养殖是最普遍的形式,池塘养殖的主要技术要点如下。
1、池塘的建造
标准鳅池的各项技术指标:
面积 200——300平方米的长方形为好,长椭圆形也可以。
池深 90——110厘米,池壁高出水面40厘米,水深50——60厘米。
进排水口的位置 进水口应高于水面20——30厘 米,排水口处于池塘最低处,进排水口按对角线设置。
淤泥厚度 15——20厘米。
溢水口 在排水沟一侧修一深5——10厘米,宽15——20厘米的溢水口,用网罩住。
集鱼坑 与排水口相连,面积约占池底的5%,深25厘米。
2、鳅种的选择
我国的鳅科动物有十几种,泥鳅(又名真泥鳅)、大鳞泥鳅对环境适应能力强,生长快,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是比较适宜的养殖对象。因而养殖户最好选这两种品种为养殖对象。
3、鳅种的放养
放养鳅种前10天,消整鳅池,翻耕淤泥,充分曝晒,每平方米用生石灰100——150克清塘消毒。清塘后7天,加注新水,水深为20——30厘米。再在池塘向阳的一侧施足基肥,并将池水加深至40——50厘米。3天后可投放鳅种。体长3厘米以上的苗种,放养量为100——150尾/平方米水面。体长为6厘米以上鳅种,每平方米放养量为60——70尾。由于泥鳅是底栖鱼类,可与其他中上层鱼类(如鲢、鳙、鳜)等鱼混养,效果更好。
4、饲养管理
4.1 施肥
泥鳅食性很复杂,喜食有机碎屑及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在下塘前要施足底肥,之后根据水质肥瘦及时追肥。一般每30天追肥一次,并且做到看水施肥。理想的水质要求“肥、活、嫩、爽”。池水的肥度根据池水的颜色作出判断,黄绿色水为最佳。“早红夜绿”的水为活水。
4.2 饲料
泥鳅的主要植物性饲料有米糠、麸皮、豆饼、菜籽饼、豆浆、豆渣、酒糟、玉米粉、地瓜粉、野菜、蔬菜、水生藻类等;动物性饲料有水蚤、丝蚯蚓、蚯蚓、蝇蛆、螺蛳、河蚌、蚕蛹、野杂鱼肉、鱼粉、畜禽加工下脚料等。
泥鳅的食性与水温有密切联系。水温在16——20℃时以植物性饵料主,占60%——70%;水温在21——23℃时,动植物性饲料各占50%;而水温超过24℃时,增投动物性饲料为60%——70%。
泥鳅的最适饵料配方如下:
饲料名称 鱼粉 豆粕 菜籽饼 四号粉 米糠 添加剂
百分比(%) 15 20 20 30 17 3
4.3 投饲管理
泥鳅的食欲与水温有密切的关系,当水温超过10℃时才开始进食,15℃时摄食旺盛,水温在25——27℃时摄食量最大,生长最快。投饵时应做到“四定”投喂,即定时、定点、定质、定量。定时:一般每天两次,上午9——10时,下午17——18时。定点:让泥鳅在相对比较固定的地方进食,因而应在池中设饲料台。这样可减少浪费,也可在疾病流行季节,在饲料台附近加消毒剂,对泥鳅进行消毒。定质:要求投喂的饲料新鲜、无霉变、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定量:投饵量可按泥鳅的存塘总重量来计算,要相对比较固定,但也应根据季节、天气、水质等做相应调整。另外,应尽量做到早开食、晚停食,水温高于30℃或低于10℃时应少喂甚至不喂。
5、日常管理
5.1 水质调节
养鳅池的水质以“肥”、“活”、“嫩”、“爽”为标准,溶氧大于3毫克/升,水色以黄绿色为佳。若水色过浓,则应停止施肥,减少投饵,加注新水。
5.2 注意防逃
泥鳅有较强的逃跑能力,平时多检查进出水口的防逃设施是否完好。
5.3 巡塘
最好每人早、中、晚各巡塘一次,注意观察泥鳅和池水的变化,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5.4 防止浮头和泛池
特别在天气闷热、傍晚突降雷阵雨或连阴不停要特别注意。如果因池水过肥导致缺氧应及时加注高溶氧的水。
6、疾病防治
泥鳅适应能力很强,只要管理得当,避免鳅体的机械损伤,一般很少发病。平时应注意预防,要经常消毒,抓好“三消”即鱼体消毒、池塘消毒、饲料台消毒。若发现病死的泥鳅应及时捞出,防止感染其它泥鳅,并及时治疗。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爱难随人意
  • 2021-11-12 13:50
中网子 很长 像管道 不远就有个口
那样抓的很多的!!在河里 今天晚上放上明天去取,保证收获很大
  • 2楼网友:野味小生
  • 2021-11-12 12:30
用迷魂阵!
我们这常用的方法。
我家有亲戚这样抓的很多啊!非常多!
  • 3楼网友:空山清雨
  • 2021-11-12 10:51
1.简易养殖法。 这种方法包括箱养、坑养、 池养、棚养、温床养殖等,其具体做法就是在容器、 坑或池中分层加入饲料和肥土,料土相同,然后投放种蚯蚓,在养殖过程中,加强饲养管理。 这种方法适用于农民和城镇居民,利用房前、屋后、庭院空地以及旧容器、 砖池、育苗温床等,来生产动物性蛋白质废饲料, 加工有机肥料,处理生活垃圾。其优点是就地取材、 投资少、设备简单、管理方法简便,
  • 4楼网友:妄饮晩冬酒
  • 2021-11-12 10:17
选用适当的养殖方法

养殖蚯蚓的方法多种多样,归纳起来有三种, 即简易养殖法、田间养殖法和工厂化养殖法。

1.简易养殖法。 这种方法包括箱养、坑养、 池养、棚养、温床养殖等,其具体做法就是在容器、 坑或池中分层加入饲料和肥土,料土相同,然后投放种蚯蚓,在养殖过程中,加强饲养管理。 这种方法适用于农民和城镇居民,利用房前、屋后、庭院空地以及旧容器、 砖池、育苗温床等,来生产动物性蛋白质废饲料, 加工有机肥料,处理生活垃圾。其优点是就地取材、 投资少、设备简单、管理方法简便, 并可利用业余或辅助劳力,充分利用有机废物。

2.田间养殖法。 选用地势比较平坦,能灌能排的桑园、菜园、果园或饲料田,沿植物行间开沟槽, 施入腐熟的有机肥料,上面用土覆盖10厘米左右, 放入蚯蚓进行养殖,经常注意灌溉或排水,保持土壤含水量在30%左右。冬天可在地面覆盖塑料薄膜保温, 以便促进蚯蚓活动和繁殖能力。由于蚯蚓的大量活动,土壤疏松多孔,通透性能好,可以实行免耕。 所以这是一种适于农村多种用途,简单易行的养殖方法。

3.工厂化养殖法。 这种方法要求有一定的专门场地和设施,适用于大规模生产蚯蚓。

四、加强饲养管理

1.加强日常管理。 根据蚯蚓的生活习性, 日常要保持它所需要的适宜湿度和温度,避免强光照射, 环境要安宁。冬季应加盖稻草或塑料薄膜保温, 夏季种植高科作物遮荫,并洒水降温,保持空气流通。

2.适时投料。 在室内养殖时, 养殖床内的饲料经过一定时间后逐渐变成粪便,必须适时给以补料。 补料一般都采用上投法,即在原饲料上覆盖新的饲料。 室外养殖时,要在养殖基地上开挖一定规格的埋料沟, 上覆盖一层薄土,以利蚯蚓摄食。

3.注意问题。 其方法是:室外大面积养殖时,要搞好清沟排渍; 室内养殖时应使养殖床上饲料透气,滤水良好,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在养殖床上面加盖,晚上开灯,防止逃走。

4.定期清除蚓粪。 室内养殖时,必须定期清除蚓粪,以保持环境的清洁。室外养殖时, 地上的蚓粪是农作物的好肥料,不必清除。

5.适时分解。 在饲养过程中,种蚓不断产出蚓茧,孵出幼蚓,而其密度就随着增大。当密度过大时, 蚯蚓就会外逃或死亡,所以必须适时分解饲养和收取成蚓。

6.防止敌害。 要预防黄鼠狼、青蛙、鸟、 鸡、鸭、蛇、老鼠等生物的危害。

五、蚯蚓的收取。 收取成蚓可以与补料,除粪结合起来进行,具体方法有下面几种:

1.光照下驱法。 利用蚯蚓的避光特性, 在阳光或灯光的照射下,用刮板逐层刮料, 驱使蚯蚓钻到养殖床下部,最后蚯蚓采集成团,即可收取。

3.甜食诱捕法。 利用蚯蚓爱吃甜料的特性, 在采收前,可在旧饲料表面放置一层蚯蚓喜爱的食物, 如腐烂的水果等,经2~3天, 蚯蚓大量聚集在烂水果里,这时即可将成群的蚯蚓取出,经筛网清理杂质即可。

4.水驱法。 适于田间养殖,在植物收获后, 即可灌水驱出蚯蚓;或在雨天早晨,大量蚯蚓爬出地面时,组织力量,突击采收。

5.红光夜捕法。 此法适于田间养殖。 利用蚯蚓在夜间爬到地表采食和活动的习性,在凌晨3~4 点钟,携带红灯或弱光的电筒,在田间进行采收。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