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首先我们似乎应该研究一下,古代的诗人们都在什么场合才用“木”...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2-29 21:34
  • 提问者网友:兔牙战士
  • 2021-12-29 13:10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首先我们似乎应该研究一下,古代的诗人们都在什么场合才用“木”字呢?也就是说都在什么场合“木”字才恰好能构成精妙的诗歌语言;事实上他们并不是随处都用的,要是那样,就成了“万应锭”了。而自屈原开始把它准确地用在一个秋风叶落的季节之中,此后的诗人们无论谢庄、陆厥、柳恽、王褒、沈佺期、杜甫、黄庭坚,都以此在秋天的情景中取得鲜明的形象,这就不是偶然的了。例如吴均的《答柳恽》说:“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这里用“高树”是不是可以呢?当然也可以;曹植的《野田黄雀行》就说:“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这也是千古名句,可是这里的“高树多悲风”却并没有落叶的形象,而“寒风扫高木”则显然是落叶的景况了。前者正要借满树叶子的吹动,表达出像海潮一般深厚的不平,这里叶子越多,感情才越饱满;而后者却是一个叶子越来越少的局面,所谓“扫高木”者岂不正是“落木千山”的空阔吗?然则“高树”则饱满,“高木”则空阔;这就是“木”与“树”相同而又不同的地方。“木”在这里要比“树”更显得单纯,所谓“枯桑知天风”这样的树,似乎才更近于“木”;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这正是“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1)作者为什么认为曹植的“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的中的“高树”和“寒风扫高木”中的“高木”都用得非常恰当精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一段讲的“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低音帝王
  • 2021-12-29 13:26
答案:略解析: (1)因为“高树”给人以饱满的感觉,而前者是可借满树叶子的吹动,表达出像海潮一般深厚的不平;而“高木”给人们“空阔”之感,后者要表现的是叶子越来越少的局面。 (2)木叶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人间朝暮
  • 2021-12-29 14:12
这个解释是对的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