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汉不是不可以通婚的吗
答案:2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26 23:48
- 提问者网友:我是女神我骄傲
- 2021-01-26 19:16
满汉不是不可以通婚的吗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妄饮晩冬酒
- 2021-01-26 20:18
现在,叫一些清宫电视剧闹的,不少人都以为满汉不通婚。持这种说法的编剧导演们是
因为历史知识的缺乏呢,还是因为剧情需要在有意渲染?以至于一些满族朋友都以为满汉真的不通婚。
那么,历史到底是怎样一个情况?
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在清朝的法典中,绝没有这个规定。在官修的正史中也没有这方面的记载。被一些人传来传去的“满汉不通婚”只是一种不成文的说法。
前面们说过,抚顺佟家当时为辽东巨富,佟养性是努尔哈赤青年时代最好的朋友。努尔哈赤以十三副遗甲举义,佟养性便一直在暗中支持着他,源源不断为其提供资金和物资上的援助,后来东窗事发,佟养性被抓进了大牢。因此,佟氏家族在清王室倍受礼遇,仅皇后和皇妃就出了六个。在朝廷中当大官的更是不计其数,雍正手下的隆科多就是佟家人,康熙为佟氏女子所生,在当时,就有人戏称佟家为佟半朝。
佟氏一族久居辽东,是汉与女真的融合体,其祖上是地地道道的汉人。康熙十二年,时任浙江巡抚的佟国器撰修了佟氏家谱。在《佟氏原修宗谱》的序中,他写道:“吾族世居辽海,自北燕时有讳万、讳寿者,以文章名世,迄今千余岁,瓜瓞绵绵,文武并振,不可计数。有清定鼎以来,从龙奋起,簪缨盈庭,虽不敢称五陵盛族,亦几羔雁联翩矣。”佟万是个文人,现无文章传世,佟寿官拜大司马,是个掌兵权的人。两个人都是汉人。按佟国器所言,其先祖为商代人是从中原迁徙过来的。后来,佟氏一族来到了女真人生活的地方,与女真人长期相处,和女真人通婚,便形成了亦满亦汉的情况。因此在佟氏一族身上,既有汉人的血统,又有女真人的血统。所以,当努尔哈赤年青时的好友佟养性归金时,努尔哈赤让他领汉军旗,总理汉人事务。为什么呢?在建州人眼中,佟养性是个汉人。
上面说过,佟家女子入宫为皇帝女人的就有六个,这六个女人是:
努尔哈赤妻佟春秀
顺治的孝康章皇后(生康熙)
康熙的孝懿仁皇后
康熙的悫惠皇贵妃
道光的孝慎成皇后
咸丰的端恪皇贵妃
清入关之前,佟家一直是被当作汉人看待的。康熙年间,国舅佟国纲上书:“臣祖原系满洲,被明人诱入开原,囚放抚顺,后太祖高皇帝兵取抚顺,将臣祖养真并族人大半令居于佛阿拉。明时,以臣家原系满洲,将臣族数百人尽杀行杀害。今臣等仍在汉军之例,能无伤心痛恨而告之于皇上?”
在清朝,满人身分最尊贵,汉人即使是在旗,在地位上也远不如满人。所以佟国纲想把自己一族改为满人。康熙在批示时,特间引用了努尔哈赤的一段话:“福晋(佟春秀)系佟氏塔木巴彦之女,尔佟氏兄弟分散入汉,朕知之久矣。”
康熙朝的户部奏道:
“舅舅佟国纲等原系满洲,现应将同族人等俱为满洲,将佐领一并归满洲旗下。但若将伊等俱归并满洲旗下,伊等佐领下有另户壮丁,其家人汉人众多,不便俱为满洲,而且汉军旗下佐领缺少应将,舅舅佟国纲等佐领停其归并满洲旗下,仍留汉军旗下。”
这句话中心意思是:你佟氏是满洲不假,但一直按汉人管理,现在,佟家汉人家丁太多,搞不清到底是汉是满,所以还是不归为满洲。
一直到康熙时,佟家还是在汉军旗籍。由此可证,佟氏家族在开国之初一直是被看成是亦满亦汉的。努尔哈赤的第一位妻子佟佳氏是一位有着汉人血统的女人。努尔哈赤娶佟佟佳氏哈哈纳扎青时尚无社会地位,不会去考证哈哈纳扎青是汉人还是女真人,努尔哈赤娶佟佳氏,应当看作是爱新觉罗家族与汉人通婚的开始。他的两个子,褚英和代善,还有一个女儿东果大格格身上当然也就有着汉人的血统。
努尔哈赤的弟弟舒尔哈齐在与努尔哈赤分庭抗礼的过程中,与明朝辽东大将宁远伯李成梁打得火热。舒尔哈齐曾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李成梁的儿子,这同样是满汉通婚有明证。
因为历史知识的缺乏呢,还是因为剧情需要在有意渲染?以至于一些满族朋友都以为满汉真的不通婚。
那么,历史到底是怎样一个情况?
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在清朝的法典中,绝没有这个规定。在官修的正史中也没有这方面的记载。被一些人传来传去的“满汉不通婚”只是一种不成文的说法。
前面们说过,抚顺佟家当时为辽东巨富,佟养性是努尔哈赤青年时代最好的朋友。努尔哈赤以十三副遗甲举义,佟养性便一直在暗中支持着他,源源不断为其提供资金和物资上的援助,后来东窗事发,佟养性被抓进了大牢。因此,佟氏家族在清王室倍受礼遇,仅皇后和皇妃就出了六个。在朝廷中当大官的更是不计其数,雍正手下的隆科多就是佟家人,康熙为佟氏女子所生,在当时,就有人戏称佟家为佟半朝。
佟氏一族久居辽东,是汉与女真的融合体,其祖上是地地道道的汉人。康熙十二年,时任浙江巡抚的佟国器撰修了佟氏家谱。在《佟氏原修宗谱》的序中,他写道:“吾族世居辽海,自北燕时有讳万、讳寿者,以文章名世,迄今千余岁,瓜瓞绵绵,文武并振,不可计数。有清定鼎以来,从龙奋起,簪缨盈庭,虽不敢称五陵盛族,亦几羔雁联翩矣。”佟万是个文人,现无文章传世,佟寿官拜大司马,是个掌兵权的人。两个人都是汉人。按佟国器所言,其先祖为商代人是从中原迁徙过来的。后来,佟氏一族来到了女真人生活的地方,与女真人长期相处,和女真人通婚,便形成了亦满亦汉的情况。因此在佟氏一族身上,既有汉人的血统,又有女真人的血统。所以,当努尔哈赤年青时的好友佟养性归金时,努尔哈赤让他领汉军旗,总理汉人事务。为什么呢?在建州人眼中,佟养性是个汉人。
上面说过,佟家女子入宫为皇帝女人的就有六个,这六个女人是:
努尔哈赤妻佟春秀
顺治的孝康章皇后(生康熙)
康熙的孝懿仁皇后
康熙的悫惠皇贵妃
道光的孝慎成皇后
咸丰的端恪皇贵妃
清入关之前,佟家一直是被当作汉人看待的。康熙年间,国舅佟国纲上书:“臣祖原系满洲,被明人诱入开原,囚放抚顺,后太祖高皇帝兵取抚顺,将臣祖养真并族人大半令居于佛阿拉。明时,以臣家原系满洲,将臣族数百人尽杀行杀害。今臣等仍在汉军之例,能无伤心痛恨而告之于皇上?”
在清朝,满人身分最尊贵,汉人即使是在旗,在地位上也远不如满人。所以佟国纲想把自己一族改为满人。康熙在批示时,特间引用了努尔哈赤的一段话:“福晋(佟春秀)系佟氏塔木巴彦之女,尔佟氏兄弟分散入汉,朕知之久矣。”
康熙朝的户部奏道:
“舅舅佟国纲等原系满洲,现应将同族人等俱为满洲,将佐领一并归满洲旗下。但若将伊等俱归并满洲旗下,伊等佐领下有另户壮丁,其家人汉人众多,不便俱为满洲,而且汉军旗下佐领缺少应将,舅舅佟国纲等佐领停其归并满洲旗下,仍留汉军旗下。”
这句话中心意思是:你佟氏是满洲不假,但一直按汉人管理,现在,佟家汉人家丁太多,搞不清到底是汉是满,所以还是不归为满洲。
一直到康熙时,佟家还是在汉军旗籍。由此可证,佟氏家族在开国之初一直是被看成是亦满亦汉的。努尔哈赤的第一位妻子佟佳氏是一位有着汉人血统的女人。努尔哈赤娶佟佟佳氏哈哈纳扎青时尚无社会地位,不会去考证哈哈纳扎青是汉人还是女真人,努尔哈赤娶佟佳氏,应当看作是爱新觉罗家族与汉人通婚的开始。他的两个子,褚英和代善,还有一个女儿东果大格格身上当然也就有着汉人的血统。
努尔哈赤的弟弟舒尔哈齐在与努尔哈赤分庭抗礼的过程中,与明朝辽东大将宁远伯李成梁打得火热。舒尔哈齐曾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李成梁的儿子,这同样是满汉通婚有明证。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低血压的长颈鹿
- 2021-01-26 20:43
【艰难的通婚】
满族人建立清政权后,为了巩固统治,推行八旗制度。旗人与非旗人有着非常严格的区别。满洲人都编入八旗;以后又将归顺的蒙古骑兵也编入八旗,称为蒙古八旗;同时又将部分最早归附努尔哈赤的汉军也编入八旗。此外,八旗还包括部分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和锡伯族。于是以北方各少数民族和部分汉族旗人为一方,以汉族绝大多数未被编入旗的人为另一方,加以区别。
所有在旗的人称不在旗的汉人为“民人”。于是在八旗中形成了一种叫做“旗民不结亲”的风俗。这种风俗在满族内部又被称为“满汉不通婚”。因此,严格来讲“满汉不通婚”并不是指满族人不能与汉族人结婚。而是指八旗内部可以通婚,但是旗人不可以与旗外民人结亲。
最初,北方各少数民族只在本民族内部的不同氏族或血缘较远的部族中通婚。自清代以来,各民族之间风俗习惯的相互影响,逐渐波及了通婚。特别是上层贵族的民族通婚,形成一种导向,以上行下效的潮流推动了民间的民族通婚。比如,顺治有一位妃子叫佟妃,佟妃的祖辈与父辈都是汉人,但都是清朝的开国功臣,后成为汉族旗人。后来15岁的佟妃还生下一子,就是玄烨,也就是后来的康熙。然而,17岁的少年皇帝顺治并不喜欢佟妃,当然也不喜欢她所生的儿子玄烨。
清朝的“满汉不通婚”流传甚广,严厉的时候严惩违者,甚至杀头。但是有一例奇特的通婚。却是乾隆皇帝一手策划的。
乾隆生了一个宝贝女儿,可惜脸上长了一颗黑痣。相士为她算命,说“主灾”。须嫁给比王公大臣更显赫的人家才能“免灾”。乾隆非常疼爱自己的女儿,左思右想,满族贵族都没有合适的。无意中想到山东曲阜的孔府,为世代公认的大贵族,天下恐怕是没有一家能比,顿时喜上眉梢。但转念一想,孔氏乃汉人,身为乾隆皇帝的女儿怎么能嫁给汉人呢,不禁左右为难起来。
好在乾隆皇帝是个头脑灵活的人,他巧妙安排,转了个弯,把女儿送到文学殿大学士于敏中家里,做于敏中的干女儿。于敏中是汉族人,这样,公主就借了“汉人”的光,成了汉家姑娘了。过了一段时间。乾隆的爱女以于敏中干女儿的身份嫁给了孔子第七十二代嫡孙衍圣公孔宪培,其排场讲究,极其隆重。现在,到过山东曲阜孔林的人都会看到,在孔子墓东北,有一个豪华墓坊,名为“于夫人坊”,这就是乾隆女儿的坟墓。
到了光绪朝,汉满两族因为长期的杂居,早已没有什么纯正的汉人或者满人。但是“满汉不通婚”的规定仍然十分严格。1902年,为了维护摇摇欲坠的清政权,光绪帝颁布了一系列“新政”,其中就包括允许“汉满通婚”以笼络汉族子弟。
当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时候。孙中山先生提出“驱除鞑虏”的口号,北京以及分散在全国各地的满族旗人并没有因此逃回老家去,而是纷纷改成汉姓,使用汉文汉语,就地包装成汉族。比如侯宝林,就是满族,四岁时被舅舅张金斌从外地送到北京地安门外侯家,直到1985年才改回“满族”。
由于汉民族同化力量强大,汉、满及各民族之间的通婚.使得满族人的生活习俗日渐淡化,汉、满族风俗习惯逐渐融合杂糅。不过一些生活在满族原乡的人们,每天饮食起居,不少还保持着原汁原味的满族习俗。比如说禁忌方面,不吃狗肉,不打乌鸦,其实就是满族的习俗。满族人还忌讳穿用狗皮做成衣服的人进家门。
新中国成立后,新中国实行民族大团结政策。通婚方面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打破了各民族贵族与平民的界限,各族通婚不受到限制,只依据传统习俗“同骨同姓不通婚”,遵守氏族外婚制,严禁氏族内联姻;其次,彻底打破了在本民族内通婚的狭隘观念和民族偏见与歧视,发展了民族通婚。北方各民族与大批汉族实行杂居。原各少数民族贵族和平民普遍与汉族结亲。
但是,原八旗中一些曾有官职的大户。不论满洲八旗或蒙古、锡伯、达斡尔、鄂温克族的八旗人的后裔,还有不少不愿与汉族结亲。在一些70岁以上的老人的观念中,还在坚持“旗民不结亲”、“满汉不通婚”的传统风俗。常常发生干预子孙与汉族结亲的事例。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