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平仄是什么意思,什么是诗歌意象,诗歌中常见的意象有那些
答案:1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23 17:47
- 提问者网友:玫瑰园
- 2021-04-23 02:47
诗歌的平仄是什么意思,什么是诗歌意象,诗歌中常见的意象有那些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酒安江南
- 2021-04-23 03:06
中国传统诗歌强调意象和意境,但是,什么是意象和意境,中学课本中往往语焉不详。《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也认为:意境是“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意象则就是“意境”,这二者是完全一致的。的确,在不少情况下,这两者是可以吻合的。
(一)草木类
1.梅花——最先开放,傲霜斗雪——敢为人先,不畏权贵——君子
梅花冲寒斗雪,玉骨冰肌,孤高自赏,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2.兰——清雅幽香、姿态优美——追求淡泊——君子隐士
兰,古代通指香草,包括许多花与叶皆有香味的植物,如泽兰、藿香等,是用来作为熏蒸、沐浴、辟邪之用,而不是观赏。大约到唐代后期,人们发现生于山野溪谷之间,悬崖峭壁之上,有香味的另一类兰草,其花优美,才开始栽种开发。兰花值得观赏的一面,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兰”“兰草”“兰蕙”这些称谓,才逐渐用来专指我们今天所说的“兰”,也就是国兰。兰花是中国的传统花卉,有着很深的文化内涵和外在的审美特征。
兰花,清馨不浊,香气纯正,花姿优美,体态匀称,叶型矫健,交错变化,韵味飘逸。因古典诗歌中常写其清雅幽香,芳草自怜,因为兰花的幽香和姿态优美,故兰常被用来比喻美好的东西。如兰交——喻志同道合之人,兰途——美好的前途,兰质——如兰一般的品质。兰花诗如:
3.竹——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绿竹葱茏——正直谦虚,坚贞高洁——隐士君子
竹子受中国古代文人骚客喜欢并进入古典文学,在我国传统诗画艺术中得到厚爱不是偶然的,因为它具有“宁折不弯”的豪气和“中通外直”的度量,成为中华民族品格的一种象征,跟隐逸文化大有关系。
(1)古人把竹子的自然形状跟人的道德追求联系起来。自居易的《养竹记》就将竹子“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等特点,比拟君子的品德修养。王丹桂的《秦楼月·咏竹》将这种比拟关系很形象地描绘出来:“性贞洁,柔枝嫩叶堪图写。堪图写,四时常伴,草堂风月。孤高劲节天然别,虚心永永无凋谢。无凋谢,绿阴摇曳,瑞音清绝。”
(2)玄学家、隐士、诗人喜欢在绿竹葱茏的环境谈玄论道,而这些画面也越来越多进入他们的诗作中。
4.菊花(黄花、东篱)——临秋而开,颜色淡雅——凌冰傲霜,不畏权贵;淡薄名利,不求闻达——隐士君子。
(1)临秋而开——凌冰傲霜,不畏权贵,坚守晚节——志士
在万物枯残萎败,大地呈现一片肃杀萧条景象的秋季,菊却缓缓吐蕊,以细弱的花枝迎受大自然严苛的考验,不因环境艰险而退缩,不因无润枝大叶、巨根高干而妄自菲薄,凭着傲骨展现盈盈生机,有着凌冰傲霜之气;即便老残将死,却依旧飘逸着清芬,进放着热力,宣示它不死的斗魂;菊发华于岁暮霜降之际,既不与春花争妍,又不夺夏绿风采,只本本分分守着志节,终于成为冬寒之前大地赠与人类的微笑,在那微笑里散放着历经风霜的个性芬芳,坚守着晚节。当其人格化之后,菊的这种性格就变为现实社会中的仁人志士,正人君子。
(2)颜色淡雅——淡薄名利,不求闻达——隐士
菊以“色”而言,无倾国之色;以“香”而言,无馥郁浓香;以“味”而言,无滋口甜甘;以“姿”而言,无娉婷媚态。它不以诱人为能事,人们为它所吸引,大抵出于对它素朴本质的疼惜珍爱。菊的淡雅素朴,也在历代的诗文中人格化,人菊合一,成为文人淡薄名利、不求闻达的精神载体。当其人格化之后,菊的这种性格就变为现实社会中的隐士。
5.草——随时序而流转碧草连天——触动忧思思念绵绵——表现离别羁旅之情
“一年一度春草绿”,草随时序而流转,易于触动久别的忧思;在空间的展布上,碧草连天,似将人的思念引向远方,遥无涯际。乐府“青青河畔草,......余下全文>>
(一)草木类
1.梅花——最先开放,傲霜斗雪——敢为人先,不畏权贵——君子
梅花冲寒斗雪,玉骨冰肌,孤高自赏,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2.兰——清雅幽香、姿态优美——追求淡泊——君子隐士
兰,古代通指香草,包括许多花与叶皆有香味的植物,如泽兰、藿香等,是用来作为熏蒸、沐浴、辟邪之用,而不是观赏。大约到唐代后期,人们发现生于山野溪谷之间,悬崖峭壁之上,有香味的另一类兰草,其花优美,才开始栽种开发。兰花值得观赏的一面,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兰”“兰草”“兰蕙”这些称谓,才逐渐用来专指我们今天所说的“兰”,也就是国兰。兰花是中国的传统花卉,有着很深的文化内涵和外在的审美特征。
兰花,清馨不浊,香气纯正,花姿优美,体态匀称,叶型矫健,交错变化,韵味飘逸。因古典诗歌中常写其清雅幽香,芳草自怜,因为兰花的幽香和姿态优美,故兰常被用来比喻美好的东西。如兰交——喻志同道合之人,兰途——美好的前途,兰质——如兰一般的品质。兰花诗如:
3.竹——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绿竹葱茏——正直谦虚,坚贞高洁——隐士君子
竹子受中国古代文人骚客喜欢并进入古典文学,在我国传统诗画艺术中得到厚爱不是偶然的,因为它具有“宁折不弯”的豪气和“中通外直”的度量,成为中华民族品格的一种象征,跟隐逸文化大有关系。
(1)古人把竹子的自然形状跟人的道德追求联系起来。自居易的《养竹记》就将竹子“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等特点,比拟君子的品德修养。王丹桂的《秦楼月·咏竹》将这种比拟关系很形象地描绘出来:“性贞洁,柔枝嫩叶堪图写。堪图写,四时常伴,草堂风月。孤高劲节天然别,虚心永永无凋谢。无凋谢,绿阴摇曳,瑞音清绝。”
(2)玄学家、隐士、诗人喜欢在绿竹葱茏的环境谈玄论道,而这些画面也越来越多进入他们的诗作中。
4.菊花(黄花、东篱)——临秋而开,颜色淡雅——凌冰傲霜,不畏权贵;淡薄名利,不求闻达——隐士君子。
(1)临秋而开——凌冰傲霜,不畏权贵,坚守晚节——志士
在万物枯残萎败,大地呈现一片肃杀萧条景象的秋季,菊却缓缓吐蕊,以细弱的花枝迎受大自然严苛的考验,不因环境艰险而退缩,不因无润枝大叶、巨根高干而妄自菲薄,凭着傲骨展现盈盈生机,有着凌冰傲霜之气;即便老残将死,却依旧飘逸着清芬,进放着热力,宣示它不死的斗魂;菊发华于岁暮霜降之际,既不与春花争妍,又不夺夏绿风采,只本本分分守着志节,终于成为冬寒之前大地赠与人类的微笑,在那微笑里散放着历经风霜的个性芬芳,坚守着晚节。当其人格化之后,菊的这种性格就变为现实社会中的仁人志士,正人君子。
(2)颜色淡雅——淡薄名利,不求闻达——隐士
菊以“色”而言,无倾国之色;以“香”而言,无馥郁浓香;以“味”而言,无滋口甜甘;以“姿”而言,无娉婷媚态。它不以诱人为能事,人们为它所吸引,大抵出于对它素朴本质的疼惜珍爱。菊的淡雅素朴,也在历代的诗文中人格化,人菊合一,成为文人淡薄名利、不求闻达的精神载体。当其人格化之后,菊的这种性格就变为现实社会中的隐士。
5.草——随时序而流转碧草连天——触动忧思思念绵绵——表现离别羁旅之情
“一年一度春草绿”,草随时序而流转,易于触动久别的忧思;在空间的展布上,碧草连天,似将人的思念引向远方,遥无涯际。乐府“青青河畔草,......余下全文>>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