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振宇:基督教和佛教的区别
答案:3 悬赏:3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5-05 13:24
- 提问者网友:暮烟疏雨之际
- 2021-05-04 21:20
罗振宇:基督教和佛教的区别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街头电车
- 2021-05-04 21:33
主要区别:
一,释迦摩尼从没有说过他是神;上帝在圣经中直接告诉我们:要知道我是神!我必在外邦中被尊崇,在遍地上也被尊崇。(诗46:10)
【约18:36】耶稣回答说:“我的国不属这世界。我的国若属这世界,我的臣仆必要争战,使我不至于被交给犹太人;只是我的国不属这世界。”
二,佛教崇拜人手所造的偶像;基督徒崇拜三位一体的神。
以赛亚书44:9-17描述了人怎样把木头当柴烧肉吃,又锯、刨、凿、雕刻成偶像,然后跪拜自己手作的东西:
9制造雕刻偶像的尽都虚空;他们所喜悦的都无益处。他们的见证无所看见,无所知晓,他们便觉羞愧。
10谁制造神像,铸造无益的偶像?
11看哪,他的同伴都必羞愧!工匠也不过是人,任他们聚会,任他们站立,都必惧怕,一同羞愧。
12铁匠把铁在火炭中烧热,用锤打铁器,用他有力的膀臂锤成;他饥饿而无力,不喝水而发倦。
13木匠拉线,用笔划出样子,用刨子刨成形状,用圆尺划了模样,仿照人的体态,作成人形,好住在房屋中。
14他砍伐香柏树,又取柞树(或作“青桐”)和橡树,在树林中选定了一棵。他栽种松树,得雨长养。
15这树,人可用以烧火。他自己取些烤火,又烧着烤饼,而且作神像跪拜,作雕刻的偶像向它叩拜。
16他把一分烧在火中,把一分烤肉吃饱。自己烤火说:“啊哈!我暖和了!我见火了!”
17他用剩下的做了一神,就是雕刻的偶像。他向这偶像俯伏叩拜,祷告它说:“求你拯救我,因你是我的神。”
三,进佛教寺庙,需要买门票,买香烛燃烧,只为了讨木头喜欢;进上帝的教会,接受福音(good news好消息)是免费的。
四,佛教对人类历史发展没有贡献,中国在南北朝时大兴寺庙,只为了巩固皇帝统治;基督教在人类历史上,创办大学,医院,红十字会,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五,佛教对人的生命没有建造;基督文化宣传:扶助软弱的人,又当记念主耶稣的话,说:‘施比受更为有福。(参考使徒行传20:35)
愿我们人类都来记念上帝的爱,活出爱,愿神赐福与你!
一,释迦摩尼从没有说过他是神;上帝在圣经中直接告诉我们:要知道我是神!我必在外邦中被尊崇,在遍地上也被尊崇。(诗46:10)
【约18:36】耶稣回答说:“我的国不属这世界。我的国若属这世界,我的臣仆必要争战,使我不至于被交给犹太人;只是我的国不属这世界。”
二,佛教崇拜人手所造的偶像;基督徒崇拜三位一体的神。
以赛亚书44:9-17描述了人怎样把木头当柴烧肉吃,又锯、刨、凿、雕刻成偶像,然后跪拜自己手作的东西:
9制造雕刻偶像的尽都虚空;他们所喜悦的都无益处。他们的见证无所看见,无所知晓,他们便觉羞愧。
10谁制造神像,铸造无益的偶像?
11看哪,他的同伴都必羞愧!工匠也不过是人,任他们聚会,任他们站立,都必惧怕,一同羞愧。
12铁匠把铁在火炭中烧热,用锤打铁器,用他有力的膀臂锤成;他饥饿而无力,不喝水而发倦。
13木匠拉线,用笔划出样子,用刨子刨成形状,用圆尺划了模样,仿照人的体态,作成人形,好住在房屋中。
14他砍伐香柏树,又取柞树(或作“青桐”)和橡树,在树林中选定了一棵。他栽种松树,得雨长养。
15这树,人可用以烧火。他自己取些烤火,又烧着烤饼,而且作神像跪拜,作雕刻的偶像向它叩拜。
16他把一分烧在火中,把一分烤肉吃饱。自己烤火说:“啊哈!我暖和了!我见火了!”
17他用剩下的做了一神,就是雕刻的偶像。他向这偶像俯伏叩拜,祷告它说:“求你拯救我,因你是我的神。”
三,进佛教寺庙,需要买门票,买香烛燃烧,只为了讨木头喜欢;进上帝的教会,接受福音(good news好消息)是免费的。
四,佛教对人类历史发展没有贡献,中国在南北朝时大兴寺庙,只为了巩固皇帝统治;基督教在人类历史上,创办大学,医院,红十字会,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五,佛教对人的生命没有建造;基督文化宣传:扶助软弱的人,又当记念主耶稣的话,说:‘施比受更为有福。(参考使徒行传20:35)
愿我们人类都来记念上帝的爱,活出爱,愿神赐福与你!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迟山
- 2021-05-05 00:39
一个头是上帝,一个头是释迦摩尼
- 2楼网友:撞了怀
- 2021-05-04 23:01
若从本质而言,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境界上有高低而已。
我们用现代话来理解吧!先来看一个例子:
以“爬山”为例。首先我们先确认“登上山顶”这个过程是必然的结果,这是肯定不会改变的。于是有A、B、C三人一起登山,A走的是南坡,用杆杖登上去的;B走的是北崖,用锤钉攀上去的;C走的是西壁,用爪犁爬上去的;他们都登上了山顶,下来以后开始收徒弟,他们都以自己亲自爬上去的经历和工具教他们的弟子,对其他两人的做法,跟自己的体验,或承认其他两人的成果,或否定其他两人的成果。那么,“登上山顶”这个事实的实现已成为“客观事实”,但是这些以自己经历为经验来传递的方法,就叫做“主观经验”。
在《金刚经》里,佛陀曾说过,“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讲的就是A、B、C相互争执的本相,也就是宗教的本质原本都一样,但是却因为创始人(准确的说应该是“发现者”)本身的文化程度、社会背景、成长环境、领悟能力、表达与沟通能力等的不同,而造成了差异(这就是为何宗教会彼此抵制、排斥的根本所在了)。
因此,所有的宗教的核心就是“明白或洞悉宇宙真相”,完成生命的终极关怀。
我们用现代话来理解吧!先来看一个例子:
以“爬山”为例。首先我们先确认“登上山顶”这个过程是必然的结果,这是肯定不会改变的。于是有A、B、C三人一起登山,A走的是南坡,用杆杖登上去的;B走的是北崖,用锤钉攀上去的;C走的是西壁,用爪犁爬上去的;他们都登上了山顶,下来以后开始收徒弟,他们都以自己亲自爬上去的经历和工具教他们的弟子,对其他两人的做法,跟自己的体验,或承认其他两人的成果,或否定其他两人的成果。那么,“登上山顶”这个事实的实现已成为“客观事实”,但是这些以自己经历为经验来传递的方法,就叫做“主观经验”。
在《金刚经》里,佛陀曾说过,“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讲的就是A、B、C相互争执的本相,也就是宗教的本质原本都一样,但是却因为创始人(准确的说应该是“发现者”)本身的文化程度、社会背景、成长环境、领悟能力、表达与沟通能力等的不同,而造成了差异(这就是为何宗教会彼此抵制、排斥的根本所在了)。
因此,所有的宗教的核心就是“明白或洞悉宇宙真相”,完成生命的终极关怀。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