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对当地文化的影响
答案:1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03 22:56
- 提问者网友:刺鸟
- 2021-04-03 17:09
越剧对当地文化的影响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煞尾
- 2021-04-03 18:45
越剧从一个不起眼甚至被人看不起的、各方面都很简陋的地方小剧种,发展成在全国有影响的大剧种,只用了三、四十年的时间,这在中国戏曲中确实是一个引人瞩目、耐人寻味的现象。回顾历史,我们能获得什么启示?
第一是民间文化的根
和产生于士大夫豪门或宫廷的戏曲不同,越剧本来就是农民创造的,它的前身落地唱书,是典型的民间口头文化,演变成戏曲形式后,大量的剧目是表现农村生活的小戏,此后题材扩大,移植、改编的大部分剧目也都属于民间文化的范畴。因此,民间性成为越剧的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质属性,一种代代相传的基因。
民间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老百姓感兴趣的内容和老百姓的观念、情趣。"民间",是普通老百姓。越剧诞生之处,尽管粗糙、简陋,演员也没有高超的功夫,为什么演出那么"火"?那么受欢迎?因为农民感到亲切、共鸣,受吸引。即使表现上层社会、宫廷生活,越剧也是以老百姓的平民视角对人物进行加工、重塑。
二是艺术形态上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引人入胜、雅俗共赏。越剧兴起的时候,京剧、昆剧等古老剧种的演出样式,主要是折子戏,观众看戏,以欣赏唱工和做工的技艺为主。越剧则几乎都是本戏,有曲折的情节,完整的故事。观众感到满足,感情得到宣泄。越剧的所有优秀剧目,都具有这种特征。
强调民间性,是为了不要忘记越剧的根,越剧的"本",不要忘记为最广大的观众服务这一原则。越剧后来发展提高了,但始终保持着雅俗共赏、贴近观众的特色。
第二是现代文化的血脉
越剧虽然诞生在农村,但成长、成熟于城市--上海。越剧1917年5月初次进上海,几经曲折,1919年在上海站住脚跟。众所周知,1919年正是发生"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年。当时连丝弦伴奏还没有的"小歌班"为何能在上海站住脚?是因为编演了几个有特色的剧目如《梁山伯》、《孟丽君》、《碧玉簪》、《三看御妹》等,这些剧目正好适应了当时男女平等、妇女解放的新思潮。"中国越剧百年诞辰碑记"上镌刻着"踏'五四'之春潮,开东南之生面",符合事实。越剧后来演变成以女子越剧为主体,也是受到上海文化的影响和启发。越剧在上海文化哺育下成长,大量吸收着现代文化的因素,为自身注入了新的活力,文化品格得以重塑。这主要表现在:
一是观念的开放。越剧进入上海后,正是现代文化大发展的时期。现代文化观念,各种现代文化品种,势必对传统的观念、传统的表现内容和形式带来冲击。"孤岛"时期,为什么会兴起"改良"?因为部分艺人在时代气氛和时代潮流的影响下,感受到如果原地不动就难免被淘汰。这是观念上的一大突破。上海艺术门类繁多,尤其是国外传人的艺术品种往往在上海率先登陆。越剧在这样的环境中不能不受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一是话剧,二是电影。姚水娟就请了电影界李萍倩、戈戈等导演参与改良,有的戏打出了"话剧化、电影化"的旗
号。"孤岛"时期,袁雪芬喜欢看美国好莱坞文艺片,并从一批出色的明星如梦露、英格丽·褒曼、费雯丽等的精彩表演中吸收了有益的营养;而进步话剧更成为袁雪芬学习的榜样,启发她进行越剧改革。
二是适应现代剧场条件的演出形式和体制。越剧进入上海的前期也是演出于茶楼、旅舍、游乐场;随着剧种的发展,逐渐进入较大的剧场。剧场规模的变大,为越剧吸收新的艺术元素提供了条件。越剧从男班到女班初期,都是沿用一桌二椅的表现形式,这在小小的草台或酒楼茶肆演出是可以的。但在大城市里,尤其在上海,这种相对单调的演出形式就不能满足观众的欣赏需求了。要表现更为复杂的内容和复杂的情感,表现更多种多样的人物和生活,就不能不提供更丰富的视觉和听觉的信息。姚水娟改良时,就开始使用简单的灯光、软片布景,甚至台上搭台。袁雪芬改革时,则有意识借鉴话剧艺术体制,设立剧务部,聘请编剧、导演、舞美、音乐专职人员,建立起综合性艺术机制。新越剧时期每个剧团都建立了这样的体制。越剧以综合性特别强的艺术整体性赢得广大城市观众的喜爱,包括赢得知识界的关注。
三是向现代经营管理模式转型。文化的发展,不但要出产品,还要善于经营。过去,越剧的经营管理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戏班一般实行班长制,班长既是戏班的老板或股东之一,又是戏班的总管。到一个剧场演出,班长代表后台与前台签约,演员与戏班带有人身依附的性质。上海演出市场活跃,市场竞争激烈,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有适应市场条件的经营管理方式。从1939年起,姚水娟、商芳臣、毛佩卿退出天香戏院,与魏素云合作,另配班底组成水云剧团,9月26日在仙乐戏院登台,实行剧团制,管理上实行经理制,由经理,统一掌管前、后台。剧团以主要演员的名字命名以资号召,剧团事务、演出活动的经营管理,包括聘请演员、安排剧目、对外宣传、票房等等由经理负责,演员直接与经理签定合同。这种经营制度,适应了市场竞争的需要,有利于演员的流动,与封建班长制相比,是一种进步。以后,各演出团体相继仿效,上海越剧界几乎都改成剧团制,而且影响到外地,促进了整个剧种的发展。
四是现代传播方式的普遍采用。过去,越剧在浙江农村流动演出,开演前用敲锣打鼓"敲头场",以吸引看客。城市中的剧场演出环境,改变了这种传统传播方式。通过上海发达的传播媒介,如广播电台把越剧曲调传到每个角落;通过唱片,可以对越剧唱段反复欣赏并带到各地;通过大量的报纸、杂志,人们了解越剧的各种信息,越剧演员也提高了知名度,还可以从评论中得到教益。现代大众传播媒介将越剧融入城市文化之中。传播方式的变革,加强了越剧与民众的联系,吸引了大批观众,包括吸引了知识分子的参与,同时也改变了信息反馈的方式,加强了越剧的自我调节功能,促进了越剧自身的变革提高。
第三是江南文化的风韵
中国地方戏曲都属于地域文化。"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剧种的风格、品性都与生养它的地域文化传统、特色息息相关。
越剧诞生在浙江绍兴地区的嵊县,是中国地域文化中颇有名气、源远流长的"吴越文化"的流行地区。吴越文化古朴粗犷,刚而野,所谓"吴王金戈越王剑"就是代表性的标志;但它也有柔而雅、细腻含蓄的一面。越剧在上海发展、成长,而上海文化本身就是江南文化的一部分。这些文化特质被一代一代传递、积累、保留下来,形成独特的文化生态环境。越剧就产生活跃在这样一个典型的江南文化环境中,受"气聚山川之秀,景开图画之奇"的自然环境的熏陶;与北方文化尤其是中原文化的传统、气质不同,形成其独特的风韵。
越剧的审美特性是优美抒情。优美的表现形式为细致、圆润、轻盈、柔和、舒展。越剧基本风格是在女子越剧时期确立的。她表现的内容,主要是女性的生活和命运,尤其是青年人的感情。它强调艺术形象的美不仅是外部形态,而是外在美和内心美的结合。它的唱腔委婉抒情,表演重视真情实感而非严格按照程式规范。它的服饰色彩、用料、式样柔和、轻盈……显然越剧在中国戏曲中,把优美、柔美发展到充分、鲜明的程度,与其他剧种形成明显的对比,这也是越剧赢
得观众的原因。
越剧的局限是壮美、阳刚之美不足。对此要从两方面看:一是不必求全责备,任何剧种都不可能包罗万象,首先要强调特色,保持特色,发展特色,没有必要亦步亦趋向其他剧种靠拢。二是在本剧种风格的基础上扬长避短,使本剧种内的支系统(如流派、艺术家本人以及编、导、演、音、美)的风格更多样,表现力更丰富。
越剧走过了一百年的历程,仍然是个年轻的剧种。只要坚持发扬自身特长和优势,不断进行符合艺术规律的创新,始终贴近观众,越剧一定会风华正茂,长盛不衰。参考资料:转自新华网
第一是民间文化的根
和产生于士大夫豪门或宫廷的戏曲不同,越剧本来就是农民创造的,它的前身落地唱书,是典型的民间口头文化,演变成戏曲形式后,大量的剧目是表现农村生活的小戏,此后题材扩大,移植、改编的大部分剧目也都属于民间文化的范畴。因此,民间性成为越剧的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质属性,一种代代相传的基因。
民间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老百姓感兴趣的内容和老百姓的观念、情趣。"民间",是普通老百姓。越剧诞生之处,尽管粗糙、简陋,演员也没有高超的功夫,为什么演出那么"火"?那么受欢迎?因为农民感到亲切、共鸣,受吸引。即使表现上层社会、宫廷生活,越剧也是以老百姓的平民视角对人物进行加工、重塑。
二是艺术形态上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引人入胜、雅俗共赏。越剧兴起的时候,京剧、昆剧等古老剧种的演出样式,主要是折子戏,观众看戏,以欣赏唱工和做工的技艺为主。越剧则几乎都是本戏,有曲折的情节,完整的故事。观众感到满足,感情得到宣泄。越剧的所有优秀剧目,都具有这种特征。
强调民间性,是为了不要忘记越剧的根,越剧的"本",不要忘记为最广大的观众服务这一原则。越剧后来发展提高了,但始终保持着雅俗共赏、贴近观众的特色。
第二是现代文化的血脉
越剧虽然诞生在农村,但成长、成熟于城市--上海。越剧1917年5月初次进上海,几经曲折,1919年在上海站住脚跟。众所周知,1919年正是发生"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年。当时连丝弦伴奏还没有的"小歌班"为何能在上海站住脚?是因为编演了几个有特色的剧目如《梁山伯》、《孟丽君》、《碧玉簪》、《三看御妹》等,这些剧目正好适应了当时男女平等、妇女解放的新思潮。"中国越剧百年诞辰碑记"上镌刻着"踏'五四'之春潮,开东南之生面",符合事实。越剧后来演变成以女子越剧为主体,也是受到上海文化的影响和启发。越剧在上海文化哺育下成长,大量吸收着现代文化的因素,为自身注入了新的活力,文化品格得以重塑。这主要表现在:
一是观念的开放。越剧进入上海后,正是现代文化大发展的时期。现代文化观念,各种现代文化品种,势必对传统的观念、传统的表现内容和形式带来冲击。"孤岛"时期,为什么会兴起"改良"?因为部分艺人在时代气氛和时代潮流的影响下,感受到如果原地不动就难免被淘汰。这是观念上的一大突破。上海艺术门类繁多,尤其是国外传人的艺术品种往往在上海率先登陆。越剧在这样的环境中不能不受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一是话剧,二是电影。姚水娟就请了电影界李萍倩、戈戈等导演参与改良,有的戏打出了"话剧化、电影化"的旗
号。"孤岛"时期,袁雪芬喜欢看美国好莱坞文艺片,并从一批出色的明星如梦露、英格丽·褒曼、费雯丽等的精彩表演中吸收了有益的营养;而进步话剧更成为袁雪芬学习的榜样,启发她进行越剧改革。
二是适应现代剧场条件的演出形式和体制。越剧进入上海的前期也是演出于茶楼、旅舍、游乐场;随着剧种的发展,逐渐进入较大的剧场。剧场规模的变大,为越剧吸收新的艺术元素提供了条件。越剧从男班到女班初期,都是沿用一桌二椅的表现形式,这在小小的草台或酒楼茶肆演出是可以的。但在大城市里,尤其在上海,这种相对单调的演出形式就不能满足观众的欣赏需求了。要表现更为复杂的内容和复杂的情感,表现更多种多样的人物和生活,就不能不提供更丰富的视觉和听觉的信息。姚水娟改良时,就开始使用简单的灯光、软片布景,甚至台上搭台。袁雪芬改革时,则有意识借鉴话剧艺术体制,设立剧务部,聘请编剧、导演、舞美、音乐专职人员,建立起综合性艺术机制。新越剧时期每个剧团都建立了这样的体制。越剧以综合性特别强的艺术整体性赢得广大城市观众的喜爱,包括赢得知识界的关注。
三是向现代经营管理模式转型。文化的发展,不但要出产品,还要善于经营。过去,越剧的经营管理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戏班一般实行班长制,班长既是戏班的老板或股东之一,又是戏班的总管。到一个剧场演出,班长代表后台与前台签约,演员与戏班带有人身依附的性质。上海演出市场活跃,市场竞争激烈,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有适应市场条件的经营管理方式。从1939年起,姚水娟、商芳臣、毛佩卿退出天香戏院,与魏素云合作,另配班底组成水云剧团,9月26日在仙乐戏院登台,实行剧团制,管理上实行经理制,由经理,统一掌管前、后台。剧团以主要演员的名字命名以资号召,剧团事务、演出活动的经营管理,包括聘请演员、安排剧目、对外宣传、票房等等由经理负责,演员直接与经理签定合同。这种经营制度,适应了市场竞争的需要,有利于演员的流动,与封建班长制相比,是一种进步。以后,各演出团体相继仿效,上海越剧界几乎都改成剧团制,而且影响到外地,促进了整个剧种的发展。
四是现代传播方式的普遍采用。过去,越剧在浙江农村流动演出,开演前用敲锣打鼓"敲头场",以吸引看客。城市中的剧场演出环境,改变了这种传统传播方式。通过上海发达的传播媒介,如广播电台把越剧曲调传到每个角落;通过唱片,可以对越剧唱段反复欣赏并带到各地;通过大量的报纸、杂志,人们了解越剧的各种信息,越剧演员也提高了知名度,还可以从评论中得到教益。现代大众传播媒介将越剧融入城市文化之中。传播方式的变革,加强了越剧与民众的联系,吸引了大批观众,包括吸引了知识分子的参与,同时也改变了信息反馈的方式,加强了越剧的自我调节功能,促进了越剧自身的变革提高。
第三是江南文化的风韵
中国地方戏曲都属于地域文化。"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剧种的风格、品性都与生养它的地域文化传统、特色息息相关。
越剧诞生在浙江绍兴地区的嵊县,是中国地域文化中颇有名气、源远流长的"吴越文化"的流行地区。吴越文化古朴粗犷,刚而野,所谓"吴王金戈越王剑"就是代表性的标志;但它也有柔而雅、细腻含蓄的一面。越剧在上海发展、成长,而上海文化本身就是江南文化的一部分。这些文化特质被一代一代传递、积累、保留下来,形成独特的文化生态环境。越剧就产生活跃在这样一个典型的江南文化环境中,受"气聚山川之秀,景开图画之奇"的自然环境的熏陶;与北方文化尤其是中原文化的传统、气质不同,形成其独特的风韵。
越剧的审美特性是优美抒情。优美的表现形式为细致、圆润、轻盈、柔和、舒展。越剧基本风格是在女子越剧时期确立的。她表现的内容,主要是女性的生活和命运,尤其是青年人的感情。它强调艺术形象的美不仅是外部形态,而是外在美和内心美的结合。它的唱腔委婉抒情,表演重视真情实感而非严格按照程式规范。它的服饰色彩、用料、式样柔和、轻盈……显然越剧在中国戏曲中,把优美、柔美发展到充分、鲜明的程度,与其他剧种形成明显的对比,这也是越剧赢
得观众的原因。
越剧的局限是壮美、阳刚之美不足。对此要从两方面看:一是不必求全责备,任何剧种都不可能包罗万象,首先要强调特色,保持特色,发展特色,没有必要亦步亦趋向其他剧种靠拢。二是在本剧种风格的基础上扬长避短,使本剧种内的支系统(如流派、艺术家本人以及编、导、演、音、美)的风格更多样,表现力更丰富。
越剧走过了一百年的历程,仍然是个年轻的剧种。只要坚持发扬自身特长和优势,不断进行符合艺术规律的创新,始终贴近观众,越剧一定会风华正茂,长盛不衰。参考资料:转自新华网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