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悼词的结构与内容有什么特点

答案:2  悬赏:3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31 07:59
  • 提问者网友:心如荒岛囚我终老
  • 2021-01-30 21:16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悼词的结构与内容有什么特点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第四晚心情
  • 2021-01-30 21:30
那么就会给人造成一种错觉:马克思在实践方面的贡献和理论方面的建树似乎没有多大关系,而且读者也弄不清马克思为什么能在实践方面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是一位革命家对另一位革命家的悼念。恩格斯作为马克思的好朋友,那么总写时不需要体现这种道理吗。就文章主体部分来看。

文章特点

结构,从而达到真正全面地评价马克思一生贡献的目的,也顺势交代清楚了马克思在理论上的建树和实践方面的贡献的关系:结构严谨,逻辑严密

文章通过对马克思一生的评述。但是作为无产阶级的 革命战友,代表整个无产阶级表达对马克思的悼念,他把悲痛体现得含蓄而深沉?这显然是不对的,“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热情赞颂了马克思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所作出的伟大贡献,激励人,逻辑严密。作为演说词的主体部分?我们认为不但不是,而且这种安排还体现了恩格斯很深的用意,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悲伤却不消沉,沉痛却不压抑,层次分明而又浑然一体。

情感:含蓄深沉

本文是一篇悼词。为什么分说时又采取了先理论后实践的顺序呢?那么是否可提出这样的疑问。”这是总写马克思一生的重大贡献,“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详写部分说明理论是为实践服务的,面对他的逝世,沉痛悲伤再所难免,表达了对马克思的崇高敬意和深沉的悼念之情。文章结构严谨,是先实践,后理论;后面五节内容详细交代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贡献,是先理论《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第二节第一句话是这样写的:“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总说不难理解,因为恩格斯认为马克思一生的贡献最主要的是在于他的一系列的革命实践活动,第三到第八自然段分别从科学理论和革命实践的贡献进行正面论证,努力用对马克思思想和事业的赞颂来鼓舞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继续英勇战斗,但不是普通悼词,作者就必须向人们交代清楚马克思为什么会在实践方面取得如此大的成就。这个原因就是马克思在理论上的非凡的建树。这样一来,如果还是先写实践方面,后写理论方面。结构前后连贯,步步深入。基于这一点,进而从敌我对马克思的不同态度进行侧面论证,第三部分得出结论。那么是不是恩格斯安排有误呢,第二自然段通过两个“对于”提出议论中心。而这样的情感效果,主要得益于本文准确而又富于感情的语言。前面已经说过,突出马克思实践方面的巨大贡献是作者评价马克思一生成就的着眼点。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呢,后实践,
本文在表达情感上的特点:沉痛悲伤而又平静深沉,不仅原因交代清楚了,鼓舞人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枭雄戏美人
  • 2021-01-30 23:05
——自己概括。。。一、结构与内容 文章开头先是简要叙述了马克思逝世的情景,接着概括地指出马克思的逝世给全世界无产阶级造成的巨大损失。用两个“对于”,从革命斗争实践和革命理论两个方面说明马克思的逝世是“不可估量的损失”,“空白”一句,极言损失之大。 文章的主体部分,具体论述了马克思一生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伟大贡献和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奋斗一生的革命精神。这部分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总结马克思的伟大贡献的。首先,恩格斯指出,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和剩余价值规律。人类历史发展规律指的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一切意识形态发展的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马克思在历史唯物主义方面的重大发现,作者将之与达尔文发现有机世界的发展规律即物种起源学说相提并论,从而生动地说明了这一发现的划时代的意义。而剩余价值规律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方面的重大发现,它的提出,揭示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这一切深刻地说明马克思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 其次,作者认为马克思还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他概述了马克思的革命实践活动,如办报、组织国际工人协会等,热烈地赞颂了马克思在革命实践中的伟大成果和顽强的斗争精神。而不同阶级对马克思截然相反的态度,恰恰证明了马克思是无产阶级的伟大领袖。对于他的逝世,世界各地的无产阶级和劳动者都表示了深切的哀悼和尊敬。最后一句总结全文,马克思的事业和英名将永垂不朽。 二、形式特点 这篇悼词综合运用了叙述、议论、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如第一部分的第一层,详细叙述了马克思逝世的时间“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接着具体描写了马克思逝世时从容安详的神态:“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第二层用议论的方式阐述马克思的逝世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巨大损失。通过叙述描写给读者留下一个鲜明感人的印象──马克思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一直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人是坐在安乐椅上逝世的。这些叙述和描写是为下面的议论服务的。第二层的议论是在第一层叙述、描写基础上进行的。这部分叙述、描写、议论的综合运用,使演讲词一开始,就表达了作者对马克思逝世无比悲痛的感情,使听众受到强烈的感染和震撼。对马克思的革命实践活动,多用叙述形式;对马克思的各种贡献、发现的阐述和评价,采用议论形式;而在叙述和议论之中,又运用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词语或修辞手段,抒发了对马克思的尊敬、爱戴和悼念的真挚感情。叙述可以记清事实,议论可以阐明观点,抒情可以吐露情怀,三者的有机结合,不仅可以使演讲词的观点和材料高度统一,而且会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语言准确生动是这篇悼词的又一特点。如第3段阐述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用语:“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中的“繁芜丛杂”和“掩盖”。“繁芜丛杂”的本义是丛生的杂草多而乱,这里比喻以前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对人类历史的解释,谬误百出,模糊杂乱。“繁芜丛杂”极为贴切、准确,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形象,易于理解。其他段落用词准确、生动的情况也随处可见。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