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东都才子与南国夫人并存的应该是哪个朝代

答案:2  悬赏:3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06 05:08
  • 提问者网友:献世佛
  • 2021-04-05 05:53
东都才子与南国夫人并存的应该是哪个朝代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迟山
  • 2021-04-05 06:25
桃花氤氲出秋香
  诗、书、画并称“三绝”并精通音律的吴中第一才子,与芸芸众生的距离更是有着几乎不可逾越的鸿沟。但对于才子,百姓在仰慕又遥不可及之余,总是怀着无穷的好奇心的。
  而拉近这种距离的,最早是靠说书先生来架桥。秋香就是百姓可以想象出的用世俗理想来与唐才子拉近距离的一座美丽桥梁。
  她出身低微,是个富家丫鬟。因为不过是丫鬟,就不像大户闺秀那样让百姓隔膜;而较之寻常丫鬟,她又有一点文化,女红又巧,长相又俏,又有节有烈,这就完全符合了百姓理想。而让唐才子为这俏丫鬟而屈膝为奴,将一个原本离他们就远、现在又辟出一片桃园试图与世彻底隔绝的才子亲昵地拉到了他们的日常生活圈里,神秘消失了,隐私消失了,他们可以近距离打量这个才子,并可以任意套用自己的价值观和趣味去设计他、品评他、挪揄他,并不时发出并无恶意的谑笑。这就满足了一般市民心理。如果唐寅为仕途权势而卖身投靠,苏州的百姓会多少有些不齿;可如果唐寅为他们给他设计、定制的这个平民佳人去屈膝为奴,他们是非常愿意将此当作“佳话”而津津有味地咀嚼个不停的。
  灼灼又夭夭的桃花,这样浪漫的气息氤氲着,是完全可能涵养出一个名叫秋香的绝色佳人的。这样浪漫的气息涵养出的佳人,可以叫做“秋香”,也可以就是那个叫做“沈九娘”的女人。在唐寅最穷愁潦倒的时候,她来到了他的身边,以桃花一样的颜色、桃花一样的芬芳相陪相慰。这桃花一样明媚的好女子,给了晚境凄凉的唐才子一些春风沉醉的日子。
  以“江南第一风流才子”自负的唐寅,其“风流”二字其实并不尽在爱情的浪漫方面,他的“风流”更在于他遗世独立的人生态度、他对艺术的执著理想和追求,他的多才多艺和逼人才气。一个红粉知己,一片红粉氤氲的浪漫温馨,能给予他一些身心的安慰和陶醉,却不能尽消其心中块垒。贫病交加的唐寅终郁郁辞世,这一年,唐寅54岁。
  此地空余唐寅墓
  唐寅辞世后,先葬于桃花坞其故居之后,嘉靖二十二年移葬于苏州城西风景秀丽的横山东侧。
  唐寅一生坎坷,知音其实无多,以致身后诗文几近散轶。明万历年间,常熟书商何君立仰慕唐伯虎的诗文和为人,不惜重金,征求片纸只字,为他搜集整理诗赋词章。将唐寅生前散轶的近百首(篇)诗文核阅后付印,这就使唐寅有了第一个较完善的诗文集传世,一时洛阳纸贵。
  江南著名的出版藏书家毛晋也十分敬重唐寅才情为人,在编录《明诗纪事》及《海虞古今文苑》时,特地详细收录了唐寅生前诗文和轶事,为后代积累了生动的文化资料。据《苏州府志》记载,崇祯甲申三月十六,毛晋与同郡士人游春至姑苏横塘王家村,因见一代才子唐寅之墓荆棘荒芜,牛羊放逐墓园,顿生哀悯之心。他询问附近田夫,方知唐寅亡故之后,后嗣中唯剩一侄孙孀妇,经济拮据,困顿城内,以致唐寅四时之祭匮乏。毛晋凄然感叹:“是朋友之罪也,千载下读伯虎之文者皆其友,何必时与并乎?”于是慷慨解囊,重修墓封,再立碑石,并且择地墓旁造三间祠堂。苏州地方官雷起剑亲作“重修唐解元墓"碑文,“更勒石以遗千古之有心者。”
  难得这何君立和毛晋,虽为商人,却也堪称唐寅的两位知己。不是同道中人,不是性情中人,又怎会既识唐寅更惜唐寅?这何尝不是知音间一曲浪漫的“高山流水”?
  从苏州市区沿苏福路驱车前行20分钟,即可抵达横塘唐寅墓园。绕过雕刻着沈周、文徵明、仇英、唐寅在谈笑间饮酒作诗画的壁画的石壁,可见新建的石坊上刻“唐伯虎墓”,背刻“名传万口”。径直走去,一眼望见桃花仙馆。这便是唐寅纪念馆。在馆中央的木柱上写有两行字:“松榆祠墓又重光,风月湖山终不改”,馆内石壁四周为雕刻传神的唐寅诗画。馆的主厅放置着唐寅石像,他的神情是一种永远凝结着的忧伤。
  清代名士尤侗《吊解元墓》诗云:“才人无禄又无年,生死悲欢总可怜。梦断东都空岁月,香销南国尽风烟。”
  这就是一代风流才子的命运总结。

  综上,东都才子 就是唐寅唐伯虎,南国夫人就是民间传说中的秋香,唐伯虎的夫人沈九娘,唐是明朝人。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骨子里都是戏
  • 2021-04-05 06:41
南北朝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