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怎么改变死读书的方法

答案:3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24 23:35
  • 提问者网友:椧運幽默
  • 2021-01-24 10:44
怎么改变死读书的方法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轻雾山林
  • 2021-01-24 10:58
建议您参考一些读书方法

一、一目十行。出自《粱书·简文帝纪》:“读书十行俱下。”宋代刘克庄诗云:“五更三点结漏,一目十行读书。”一眼看十行是不可能的,但用来形容读书敏捷,夸张得可以接受。当今科技飞跃发展,各种书籍浩如烟海,要浏览大量书报,必要时选择速读训练软件,可以提高“一目十行”的本领。
二、二分群书。清末名家梁启超很会读书。他把每天所要读的书分为二类,一类是一般的,快速阅读; 一类是有价值的,细读;格言还要精读。这种主次分明的读书方法,使他获益不浅。
三、利用“三余”。三国时代有名的教育家董遇,常教导他的学生要善于利用“三余”时间来读书。他说:“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宋代文豪欧阳修对崇敬他的人深有感慨地说:“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当然,“三上”语有夸大,也不利于健康,不足为训,但以此说明抓紧一切时间是何等重要。
四、“四到”。宋代朱熹提出读书要“三到”近代胡适加了“手到”,形成了读书要“眼到、口到、手到、心到”的好方法。边看、边诵、边写、边想,才能读得进,记得住,用得上。
五、贵在“五用”。现代伟大作家鲁迅先生把上面的“四到”,再加上一个“脑到”,归结为“五用”。即:用眼、用口、用手、用心、用脑。特别强调,不仅要用“心”记,更要用“脑”思索,善于发现规律,提出问题,勇于创造。这种提法更全面,收益更为显著,成为读书要诀。  
六、学避“六蔽”。古人认为不好好学习,就会成为愚人、荡人、贼人、绞人、乱人、狂人,总之是不好的人。孔夫子曾经对弟子们说:“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七、“七焚七录”。明代末年有个大学问家叫张溥,他的读书方法奇特,读书时先抄一遍,再读一遍,然后把书稿烧掉。再抄再读再焚再抄,反复七次,直到烂熟于心,融会贯通。他苦读成名,给自己书斋取名为“七焚斋”,也叫“七录斋”。
八、“八面受敌”。这是宋代全能大文豪苏东坡发明的极优读书法。他每读一本书,有计划地分作意义、故实、文物等几个方面,每次钻研一个方面,步步深入,效果显著。东坡说:“此虽迂钝,而他日学成,八方受敌,与涉猎者不可同日而语也”。
九、辨明九事。近人陈中凡钻研古籍,造诣极深。他总结为辨明九事:“一日别真伪; 二日识途径;三日明诂训; 四日辨章句;五日考故实; 六日通条理; 七日治经宜知家法; 八日治史应详察史实; 九日治诸子应知流别。”
十、十目一行。一目十行的浏览可以博学长识,而十目一行的专注,使人精深。清代学者陆世仪就是用了“十目一行”读书法取得成功的。
百、百家百遍。韩愈之所以成为“文起八代之衰”的文坛领袖,是从小就“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鲁迅先生曾形象地比喻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读百家之书,还要熟读百遍。朱熹说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苏东坡也说:“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学自如”。
千、日记千言。韩愈自幼苦读,日记千言。叶奕绳谈到他学习的方法说:“每读一书……每日必十余段,少亦六七段”。每天记千把字,是好办法。
万、万卷万里。杜甫深有体会地谈到自己的写作经验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汉代文史家司马迁总结治学经验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国有丰富的文化典籍,读万卷书可接受先人的间接经验。我国地大物博,行万里路可以壮志知情,获得直接经验。两者结合,才使人的认识升华,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三千妖杀
  • 2021-01-24 13:08
理解着读,容易记住
  • 2楼网友:杯酒困英雄
  • 2021-01-24 12:22
我认为气质不是一时就能改变的,但是也不是不能变.这是一个对好习惯长期积累的过程. 对气质我的理解是:一,可以从言谈举止,衣着打扮,站姿,座姿等等如果是女孩子做姿更重要,比如做凳子不要超过其三分之一,言谈要文明,衣着得体等等,多交流,看书,增加自己的个人知识.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要着急.对自己要有信心. 二:我认为气质还与人的年龄有一定的关系,随着年龄的增加,成熟度提高后,气质自然会好一些 我认为气质不是一时就能改变的,但是也不是不能变.这是一个对好习惯长期积累的过程. 对气质我的理解是:一,可以从言谈举止,衣着打扮,站姿,座姿等等如果是女孩子做姿更重要,比如做凳子不要超过其三分之一,言谈要文明,衣着得体等等,多交流,看书,增加自己的个人知识.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要着急.对自己要有信心. 二:我认为气质还与人的年龄有一定的关系,随着年龄的增加,成熟度提高后,气质自然会好一些.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