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佛家的自性是什么意思

答案:1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05 05:34
  • 提问者网友:爱唱彩虹
  • 2021-03-04 21:32
佛家的自性是什么意思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神鬼未生
  • 2021-03-04 22:53
问题一:"自性"在佛语里面是什么意思? 自性,是佛学典籍中经常出现的一个重要概念。在佛教的各个宗派中,不论是小乘,还是大乘,是教下,抑或是宗下;都谈到它。但由于各家的核心思想不同,所以赋予的含义也往往不一样。本文将举出几种代表性的说法并作一比较说明。
一、各家所说的“自性”
(一)有部的自性。有部,具称说一切有部,是上座部流出的大部派,盛行于西北印加湿弥罗一带,人才辈出,注疏丰富。主要论典有“六足一身”。“六足”即《法蕴足论》、《集导门足论》、《施设足论》、《品类足论》、《界身足论》和《论身足论》;“一身”是《大毘婆沙论》,及《发智论》等。其理论特点是三世实有,法体恒有。
有部之所以得名一切有部,就是因为它主张三世实有,法体恒有的缘故。有部将一切法加以归纳分类,其中最完整的分类,要算世友的《品类足论》及世亲的《俱舍论》中所说的五位七十五法。五位.即色法、心法、心所注、心不相应行法、无为法。色法分为十一种,心法一种,心所法分为四十六种,心不相应行法分为十四种,无为法分为三种,共合七十五种法。这些法在有部看来,都有它的自性,此自性恒有。
那么自性是什么呢?在《大毘婆沙论》中有自性门,说明某法的体性是什么,这就是出体。有部论师对世间、身心一切现象,了解为复杂的综合体,分析复合体而发现内在单一的本质,就是自性。这就是实有与假有。如《大毘婆沙论》卷一三三曰:“地云何?答:显形色,此世俗想施设。……地界云何?答:坚性触,此是胜义能造地体。”这里把地分为二种:常识中的地,是和合有,是世俗假想施设而非真实的;佛说的地界,那是胜义有。从复合的总聚,而探得一一法的自性,也称为分。分是不可再分析的,也称为我。如《大毘婆沙论》卷九曰:“我有二种:一者法我,二者补特伽罗我。善说法者,唯说实有法我,法性实有,如实见故。” 此外自性,还有本性等别名,显示了一切法自性,是自有、自成的,永恒存在的,所以《大毘婆沙论》卷二十一曰:“诸法实体恒无转变,非因果故。”
对于这样恒有的自性,与现实的无常生灭现象似乎相违,与缘起因果也仿佛不合。针对这些疑问,在《大毘婆沙论》中有着详细的解释说明,兹略引几段。如《论》卷七十六曰:“未来诸法集现在时,如何聚物非本无今有?现在诸法散往过去时,如何聚物非有已还无?答:三世诸法,因性果性,随其所应,次第排立。体实恒有,无增无减,约依作用,说有说无。诸聚集物,依实有事,假施设有,时有时无。”这是说,诸法实体在三世中恒有,不能说从无而有,有已还无的,但依作用可以说有说无。
又如《论》卷三十九曰:“问:诸行自性有转变不?设尔何失,若有转变,云何诸法不舍自相?若无转变,云何此中说有住导?答:应说诸行自性无有转变。复次有因缘故说无转变,有因缘故说有转变。有因缘故说无转变者,谓一切法各住自体、自我、自物、自性、自相,无有转变;有因缘故有转变者,谓有为法得势时生,失势时灭……故有转变。”这可见有为法的生灭有无,约作用、功能而说。自体是恒住自性,如如不变的,因此称为恒有。
至于三世因果的建立,在有部有四大论师的不同主张,即法救、妙音、世友、觉天。这里但举出有部正宗世友的主张来介绍一下。如《大毘婆沙论》卷七七曰:“说位异者,彼谓诸法于世转时,由位有异,非体有异。如运一筹,置一位名一,置十位名十,置百位名百,虽历位有异,而筹体无异。如是诸法经三世位,虽得三世而体无别。此师所立,体无杂乱,以依作用立三世别。谓有为法,未有作用名未来世,正有作用名现在世,作用已灭名过去世。”三世但依作用有无建立,自体则是恒有不变,所以三世实有,法体恒有。
(二)中观家的自性。在佛灭度后的五、亥偿忿......余下全文>>问题二:佛教中观中所说的"自性"是什么意思 1、释义:
自性本来就是圆满的,一切都具备,丝毫不缺
‘是诸法空相’:诸法是指一切法。空相不是指空,更不是有,乃是空所显的真实相。空相也可以称为有相,有所显的实相叫有相。实相可以通过空来显,或依有来显。但实相的本身却是非空非有的。
2、出处:
《心经》:“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3、感悟:
自性本来就是圆满的,一切都具备,丝毫不缺,“空相”是虚空实体,又是诸法实相。这句话的意思说明五蕴等诸法都是缘起相,可是缘起相的本相是真空,因此而说诸法空相。
“空相”真义在大乘法中,是最深最难通达的理。“空”不是一无所有,空是诸法的真实性,换句话说,如果没有虚空,当然也没有物质的存在。大乘起信论:“一切世间生死染法,皆依如来藏而有,一切诸法,不离真如”。再说,“空相”理体是真常不变。“他”是宇宙中的理体,也是宇宙间诸缘起相的真理,可名谓天性、天理。问题三:佛教中“自性”是什么意思? 简单点~ 自性即自身本性,又称佛性,有情众生本具有。希望您能明白并帮助到您阿弥陀佛问题四:佛教讲的自性是什么意思 自性在不同的经典,有着不同的意思,具体看整句话的意思。
比如“法无自性”,这个自性表示的是自我,独立存在的意思。
“何其自性,本自具足”这个自性,就因该解释为:法界本自具有的法性。问题五:佛教中所说体性,自性,本性,空性之类的词是什么意思? 所谓空性,自性,本性其实指向的都是同一样的实质。
整个世界有无穷多样存在,有动物,植物,矿物,桌子,板凳,毛笔,人等等等等,你我甚至找不到两片同样的树叶,不同样是普遍的绝对的现象。
但是这无法计算的存在样态有个本质的一样,就是一切存在都是要具备条件才能够产生的,比如桌子要有木板,钉子,涂料等等存在才有桌子的造就,人要具备先世的业识配合父母的缘才能够产生,组合成桌子的木板等也是需要其他条件(树木等)才能够产生的,这样看没有哪一样不是依靠因缘条件的满足才能够建立的。
既然一切存在都是要靠其他的事物为条件才能够存在,那么这一切就没有本来的,独立的,永恒的存在他必然就是无常变化的。条件组合也为条件离散创下了条件。没有本来的,独立的,永恒的存在就是所谓的空性的,换句话如果他不是空性的,那么就是不变的,是不变的,就没有存在(比如虚空),所谓存在就是不断的变化的一个过程,而要变化他必然是空性的。
不过这个空性是需要实证的,不实证这个那么烦恼等还是在的,没有什么实际的受用。
在这许多的样态中,佛教把他们划分为三科,蕴(组合成生命的思想,感受,形体等),处(感知配合外界产生的认识)界(所谓眼睛接触到的,耳朵听到的,身体触摸的等)。
从这个角度我们看到,一切存在佛教都是以认识为根本建立的,所以改变认识就能够改变外在,这个认识的改变过程就是缘起,综上所述概括起来就是--缘起性空唯识现。问题六:佛学中的自性是什么? 自性不是您理解的那样。您可以看看元音老人的略论明心见性一书,是专门讲明心见性的巨著。您可以从那里入手修行。问题七:佛教的自性与佛有什么关系 净空法师---自性亦称为真如本性、佛性、真心、菩提心。
1 学佛最重要的是,认知自己的自性。自性亦称为真如本性、佛性、真心、菩提心。
2 禅家所谓“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这就是我们的自性,是真正的自己,真我。我们现在这个身与心是假我。
3 自性不但是自己的真性,同时它也是宇宙万法的本体。换句话说,宇宙万法与自己是从这一个理体上生起的,这个境界确确实实很不容易体会。
4 古大德用比喻来给我们说明,譬如做梦,每个人都曾经做过梦,能做梦的是意识心,梦中的境界都是自己意识心变现的。
5 我们拿这个来作比喻,能发梦的那个心,就好比是自性。梦中的境界,有没有我们自己?有。
6 自己是自己做梦的心变现出来,除自己之外,梦中还有山河大地与一些人物,全是自己变现出来的。
7 可见得自性只有一个,尽虚空遍法界,十法界依正庄严,说到自性就一个。
8 说到一切法,那就太多太多,说之不尽,都是从自性变现出来的。佛经当然也不例外,经之体也是自性。
9 六祖大师说:“何其自性,本来具足”。自性具足清净,具足慈悲,具足平等,具足万法。
10 自性里本来无一物,没有善恶、没有对立、没有是非人我、没有远近、没有高下,没有生死。
11 真如自性里头没有分别执着,有分别执着是凡夫,没有分别执着就是佛菩萨。这也是佛法修学最高的原理原则,一切分别执着都打掉了,那就身心安乐。
12 知道自己有佛性,就能作佛。佛陀教育是帮助我们恢复本性,返璞归真。
13 “心性”是我;“身体”是我所有,应为我服务。提升自己的灵性,是人生的正确目标。
14 古人讲的话,讲这两句很好,“但除其妄,莫问其真”。只要去掉妄想、分别、执着,性德就在面前。
15 修德有功,性德方显;众生迷失了自性,性德变成了烦恼,变成了不善业。
16 智慧长是性德:无论对人对事都不迷惑。
17 伦理道德是性德,是自然的规律,法尔如是。修行人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须与性德相应。
18 佛告诉我们,孝敬是性德自然的流露。“孝亲尊师”开发我们自性的宝藏。
19 礼敬众生、孝亲尊师,是尊重自己的性德。
20 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待人处事,与“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这十二个字相应,性德就会显现。
21 现代人迷失了自性,心中缺乏爱(慈悲)。
22 凡是与性德相应的,称赞并学习;与性德相违背的,不称赞,也不学习。
23 性德自性本有,烦恼习气本无;清净心本有,四相与四见本无。
24 信愿行三资粮,是本性具足。放下身心世界,回归自性。
25 “清净平等觉”是自性。诵经、念佛时,不怀疑、不夹杂,是“净”,与自性相应。
26 说善、说恶,那是习性,不是本性。本性纯善,不是善恶的善,善恶的善是相对的。
27 财色名食睡,把我们的心性、智慧、德能覆盖住。自性里没有欲望,断欲,才能出六道轮回。
28 从习性回归自性,即断恶修善。
29 自爱,是爱自己的自性与本善。在佛家,叫自性;在儒家,叫本善。
30 念佛与接受经教,能唤醒自己的自性。佛陀的教诲,是教我们恢复本具的本能本德。
31 性德是常乐我净,性德是智慧德相。
32 只要我们的修行与性德相应,所求的就会现前。
33 一切花草树木、石头瓦砾,都有灵性。
34 见闻觉知是灵知,是一切万物的自性本能。
35 一切诸法乃自性所变,万法归一。
36 一就是自性,万法归自性。
37 虚空法界,只是一个自性而已。
38 佛法,是大自然的法则;学佛,无非是回归自性而已。
39 《阿弥陀经》能帮助你见性,因为它是全彰自......余下全文>>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