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为何不满徐志摩?
答案:5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13 22:59
- 提问者网友:兔牙战士
- 2021-03-13 10:02
鲁迅为何不满徐志摩?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蕴藏春秋
- 2021-03-13 11:24
凡评事论人抽空了特定的时空,即论“话语”离开了“语境”,就会如同说梦。近年来颇有些议论鲁迅和同时代人如林语堂、梁实秋等人恩怨的文章,也没有遗漏徐志摩。论者以为林语堂在救亡事亟之际提倡幽默,鼓吹闲适;梁实秋不仅彼此文学价值观有分歧,且诬鲁迅为“拿卢布”,反目抨击之犹有可说,徐志摩做他的诗,又不提倡什么文学主张,鲁迅先作《我的失恋》以挖苦之,又作《音乐?》以讥刺其神秘主义,近于找碴寻衅。总之,归结为一e5a48de588b6e799bee5baa631333330336238条老谳词:鲁迅气量狭窄,喜欢骂人,偏执。
进一步追究鲁迅之所以嫉恨这些人,尤其提到不爱徐志摩,则据说是因为他属于“新月派”(这容或不无关系);而究其极,则据说“新月派”中人如胡适、梁实秋、徐志摩等人都是欧美留学生,鲁迅是留日的,故而有派系成见云云。
派系之间的门户之见,按常情容或有之。但鲁迅早期和齐寿山关系不错,切磋译述《小约翰》等书,而齐是留德的;晚年与黎烈文关系不错,黎是留法的;晚一辈如徐诗荃,陈学昭,也是留德留法。可见鲁迅因留日而排斥欧美留学生之说站不住脚。
还有一种奇怪的说法更为可笑。说“现代派”的陈西滢曾说:鲁迅批评人时,先在镜子里照照自己。论者说这话“很歹毒,也是直刺要害的”。因而鲁迅记恨陈西滢一辈子,连类而憎恶“新月派”人,云云。所谓“批评人时先在镜子中照自己”之说,不过是拾前人说赵子昂画马先自己伏地作马状的牙慧,弱智之至!怎么能“直刺要害”?这是比弱智更弱智的议论。
鲁迅之不喜欢徐志摩,要从徐志摩在当时的环境中所表现的种种来理解和感知。
徐志摩当然是个才子,一身又充满着罗曼史,连他的死也是在飞机失事中遇难,当时也极罕见,有点罗曼谛克。他的诗当时有很多人喜欢,现在也是。但他所歌唱的也无非是爱情呀,悲哀呀,我爱女人女人不爱我呀,等等,与北洋军阀和以后蒋介石统治下的苦难现实毫不相干。这种情调怎么能使心系民族命运、关怀生民疾苦的鲁迅爱得起来?对徐志摩只即兴来了点并非咬牙切齿的轻度的讽刺,并未大张挞伐,其否定的程度还较对曾是老友的林语堂差得远,丝毫也不过分。
上世纪30年代前叶,我刚接触文学,只知道诗就是诗,至多只能从理论上知道文学和社会和时代的关系,却没有因环境的刺激而生发的实感。读过徐志摩的诗,也读过鲁迅对徐志摩的讽刺文章,只觉得这只是鲁迅对文学的选择态度,爱某种作品或不爱某种作品的口味的表态而已。直到抗战开始,读了当时颇为风靡的何其芳的散文集《画梦录》后,面对着抗日救亡的现实,便从心底里厌恶这种沉湎于个人梦幻的情调,觉得是在扯时代之淡。而当时正有不少中学生感情的读者沉迷于何其芳的这类东西,这些玩艺无疑会腐蚀民族解放战争的斗志。记得当时诗人艾青曾在《文艺阵地》上写过一篇评何其芳的文章,大意是说是“无病呻吟”,“顾影自怜”,是“大观园中小主人的感情趣味”,与时代精神背驰。读了深有同感,并由此而领悟鲁迅之不爱徐志摩,绝非单纯的对某种作品的爱憎,而是立足于民族命运和历史责任感的方向性的理性取舍。现实的感受促使我和鲁迅的心情相通了。
文学,当然不能清一色,人人都唱一个调子,容许作家诉述一己的悲欢,甚至画自己的梦。但文学也是道德的事业,中国作家应当有中国人做人的道德,批评家当然也是。那么,鲁迅的不爱徐志摩,在那个语境里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而且是应该为有良知者所赞同的。什么门户之见,派系之见,都是扯淡。说鲁迅气量狭窄,偏执,适露评论家的无是非,无执着,或曰市侩性。当然,这种讥薄鲁迅的论调30年代早已盛行,当今的评论家也只是拾其唾余罢了。
进一步追究鲁迅之所以嫉恨这些人,尤其提到不爱徐志摩,则据说是因为他属于“新月派”(这容或不无关系);而究其极,则据说“新月派”中人如胡适、梁实秋、徐志摩等人都是欧美留学生,鲁迅是留日的,故而有派系成见云云。
派系之间的门户之见,按常情容或有之。但鲁迅早期和齐寿山关系不错,切磋译述《小约翰》等书,而齐是留德的;晚年与黎烈文关系不错,黎是留法的;晚一辈如徐诗荃,陈学昭,也是留德留法。可见鲁迅因留日而排斥欧美留学生之说站不住脚。
还有一种奇怪的说法更为可笑。说“现代派”的陈西滢曾说:鲁迅批评人时,先在镜子里照照自己。论者说这话“很歹毒,也是直刺要害的”。因而鲁迅记恨陈西滢一辈子,连类而憎恶“新月派”人,云云。所谓“批评人时先在镜子中照自己”之说,不过是拾前人说赵子昂画马先自己伏地作马状的牙慧,弱智之至!怎么能“直刺要害”?这是比弱智更弱智的议论。
鲁迅之不喜欢徐志摩,要从徐志摩在当时的环境中所表现的种种来理解和感知。
徐志摩当然是个才子,一身又充满着罗曼史,连他的死也是在飞机失事中遇难,当时也极罕见,有点罗曼谛克。他的诗当时有很多人喜欢,现在也是。但他所歌唱的也无非是爱情呀,悲哀呀,我爱女人女人不爱我呀,等等,与北洋军阀和以后蒋介石统治下的苦难现实毫不相干。这种情调怎么能使心系民族命运、关怀生民疾苦的鲁迅爱得起来?对徐志摩只即兴来了点并非咬牙切齿的轻度的讽刺,并未大张挞伐,其否定的程度还较对曾是老友的林语堂差得远,丝毫也不过分。
上世纪30年代前叶,我刚接触文学,只知道诗就是诗,至多只能从理论上知道文学和社会和时代的关系,却没有因环境的刺激而生发的实感。读过徐志摩的诗,也读过鲁迅对徐志摩的讽刺文章,只觉得这只是鲁迅对文学的选择态度,爱某种作品或不爱某种作品的口味的表态而已。直到抗战开始,读了当时颇为风靡的何其芳的散文集《画梦录》后,面对着抗日救亡的现实,便从心底里厌恶这种沉湎于个人梦幻的情调,觉得是在扯时代之淡。而当时正有不少中学生感情的读者沉迷于何其芳的这类东西,这些玩艺无疑会腐蚀民族解放战争的斗志。记得当时诗人艾青曾在《文艺阵地》上写过一篇评何其芳的文章,大意是说是“无病呻吟”,“顾影自怜”,是“大观园中小主人的感情趣味”,与时代精神背驰。读了深有同感,并由此而领悟鲁迅之不爱徐志摩,绝非单纯的对某种作品的爱憎,而是立足于民族命运和历史责任感的方向性的理性取舍。现实的感受促使我和鲁迅的心情相通了。
文学,当然不能清一色,人人都唱一个调子,容许作家诉述一己的悲欢,甚至画自己的梦。但文学也是道德的事业,中国作家应当有中国人做人的道德,批评家当然也是。那么,鲁迅的不爱徐志摩,在那个语境里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而且是应该为有良知者所赞同的。什么门户之见,派系之见,都是扯淡。说鲁迅气量狭窄,偏执,适露评论家的无是非,无执着,或曰市侩性。当然,这种讥薄鲁迅的论调30年代早已盛行,当今的评论家也只是拾其唾余罢了。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逐風
- 2021-03-13 14:50
鲁迅和徐志摩所接受的西方的思想本身就是相异的,加上鲁迅一贯看不上徐志摩和陆小曼以及林徽因之间的破事儿!~他们之间很多恩恩怨怨,不是一句文人相轻就可以概括的,鲁迅办的杂志和徐志摩的也是打对台的。
- 2楼网友:往事埋风中
- 2021-03-13 14:43
鲁迅和徐志摩所接受的西方的思想本身就是相异的,加上鲁迅一贯看不上徐志摩和陆小曼以及林徽因之间的破事儿!~他们之间很多恩恩怨怨,不是一句文人相轻就可以概括的,鲁迅办的杂志和徐志摩的也是打对台的。
- 3楼网友:三千妖杀
- 2021-03-13 13:31
没有看见过鲁迅复不满徐志摩的文字,如果有的话,我猜测,徐志摩是新月派的,崇尚的是欧美的浪漫主义,而鲁迅制的思想更属于批判现实主义(个人看法)。徐志摩的生活2113像是五彩斑斓的蝴蝶,他追求真善美,生活亦是。而鲁迅则终日辗转5261以免遭特务迫害,奋笔疾书,忧国忧民。从他们的作品就可以看出他们的思想是有很大不同的。再加上4102那特定的时代,举国维艰,徐志摩的生活在鲁迅眼里若说糜烂亦不为过,所以鲁1653迅很可能会诉诸笔伐吧!
- 4楼网友:慢性怪人
- 2021-03-13 12:11
风格不同,鲁迅大抄多是写现实主义手法描摹那些草木般无声地产生、无声地消失、在几千年的中国袭旧文化中受尽侮辱和损害同时自己也在损害和侮辱着他人的普通中国人,在形式上取大zhidao家常见的各种普通人的典型事例。而徐志摩大多是写爱,自由,美的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