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写出下列文字的书写材料 1、甲骨文 2、金文 3、简策 4、帛书
答案:6 悬赏:7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13 00:15
- 提问者网友:做自己de王妃
- 2021-03-12 06:35
急急急急急急,帮帮小妹吧,写具体点,只要合小妹的意,小妹马上把你弄成最佳答案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野味小生
- 2021-03-12 07:45
1、龟壳、牛骨等动物骨骼
2、青铜器
3、竹片
4、丝织品,布匹。
2、青铜器
3、竹片
4、丝织品,布匹。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十鸦
- 2021-03-12 12:09
楼上回答得已经很好了,补充如下:
1、龟壳(龟腹甲)、牛骨(牛肩胛、腓骨等)等动物骨骼
2、青铜器
3、竹片或木片
4、丝织品,布匹。
- 2楼网友:雾月
- 2021-03-12 11:54
1、龟甲、兽骨。写的时候用小刀刻。
2、青铜器。字是铸上去的。
3、竹片(条)或者木片(条)。用小刀刻上去,也有用笔写的吧
4、肯定是丝织品。用墨笔写上的。
- 3楼网友:上分大魔王
- 2021-03-12 10:48
兽骨,青铜器,竹片,丝绸或布
- 4楼网友:英雄的欲望
- 2021-03-12 09:20
f
- 5楼网友:几近狂妄
- 2021-03-12 09:10
甲骨文
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称为“殷墟文字”、“王八担”、“殷契”,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19世纪末年在殷代都城遗址被今河南安阳小屯发现,继承了陶文的造字方法。是中国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殷商灭亡周朝兴起之后,甲骨文还延绵使用了一段时期。它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于1898年为古董商、金石学家所识别,之后在殷墟(河南安阳小屯村)大规模挖掘,有大量的龟甲兽骨出土,加上别地的零星采集,至今已收集十几万片,其中单篇文章最长者达百余字,可以看出应用文雏形。
----------------------------------------------------------------------
金文
金文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
所谓青铜,就是铜和锡的合金。中国在夏代就已进入青铜时代,铜的冶炼和铜器的制造技术十分发达。因为周以前把铜也叫金,所以铜器上的铭文就叫作“金文”或“吉金文字”;又因为这类铜器以钟鼎上的字数最多,所以过去又叫作“钟鼎文”。
金文应用的年代,上自商代的早期,下至秦灭六国,约1200多年。金文的字数,据容庚《金文编》记载,共计3722个,其中可以识别的字有2420个。
铜器上的铭文,字数多少不等。所记内容也很不相同。其主要内容大多是颂扬祖先及王侯们的功绩,同时也记录重大历史事件。如著名的毛公鼎有497个字,记事涉及面很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
简策
秦、汉已使用简策与帛书。用竹做的叫"简策",
简策产生于商周时代。“简”指狭长的竹片或木板编缀在一起,就称为“册”(策),也成为简策。
关于简的制作,古书上也有很清楚的记载,历年来从地下挖掘的实物,也给我们提供了越来越明确的认识。汉代学者王充在他的著作《论衡·量知篇》中写道"……竹生于山,木长于林,截竹为简,破以为牒,加笔墨之迹,乃成文字。"台湾刘向《别录》中说:"新竹有汗,善朽蠹,凡作简者,皆于火上炙干之……以火炙简令汗去其青,易书复不蠹,谓之杀青,亦曰汗简。"一根竹片叫做"简",每单根简是组成整部著作的基本单位,一部书往需多根简写成。把许多根简编连到一处,就叫做"策","策"字也可以写成"册"。据《说文解字》,"册"是象形字,像一长一短,中有二编之形。一根简容不下许多字,长文章必须用许多简编成策。在当时,一篇文章就是一册,所说的篇"也就是那时的计数单位。如《论语》二十篇,《孟子》七篇等。
简策上的字是用毛笔沾墨写的,这叫做"笔",写错了就用小刀刮去,这叫做"削"。简策使用的时期很长,甲骨文和青铜器上都有"册"字,这说明在公元1300多年之前简策就已有了。它最盛行的时间是从春秋到东汉末年。竹和木是很普遍的材料,用它们来制作书籍,容易得多,便利了人们写作。竹策的诞生为促进中国文化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如我国第一位教育家孔子的《五经》等书,就是写在简策上的。
但是,简策太重,一部书要人抬、肩扛、车拉,十分不便。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了另外一种可代简策的东西--帛。于是帛书便应运而生。简之长短虽然不十分规则,但还是有一些惯例,一般长简为二尺四寸,中简一尺二寸,短简八寸。一根简上通常只写一行文字,也有写两行甚至三行的。书写顺序取从上往下、从右向左的定制,这种形式一直影响着我国历代的书写和阅读习惯。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