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知了是害虫

答案:2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2-28 07:19
  • 提问者网友:绫月
  • 2021-12-27 18:30
知了是害虫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鸽屿
  • 2021-12-27 18:50
问题一:知了是害虫吗 知了嘴巴插进树的枝干里,刺吸植物汁液维持生命。雌蝉脚配以后,还用它叮头状的产卵器插进树枝的木质部里产卵,再用口器把树枝的下部刺破一圈韧皮部,使树枝上部得不到水分和养料,最后就枯死。
卵经过孵化成若虫,钻进泥土里,开始过漫长的地下生活。它们在地下吸取树根的汁液为生。
蝉可入药,是有用的一面。蝉蜕是若虫蜕的壳,有散风热、宣肺气的功效。
如果论蝉的好与坏,应该说是害大于利。问题二:知了是害虫还是益虫,为什么 害多利少
知了又称蝉,它吸食植物汁液维持生命。雌蝉交配以后,产卵器插入幼嫩树枝的木质部里产卵。蝉产卵以后,再用口器把树枝的下部刺破一圈韧度部,使树枝上部得不到水分和养料。卵经过孵化成若虫,钻进泥土里,开始过漫长的地下生活。它们在地下吸取树根的汁液为生,少则二三年,多到十几年,爬出地面,然后“金蝉脱壳”,羽化成蝉。
蝉的一生对植物有害,是树木的破坏者。六十年代初,南美洲曾发生过一次蝉灾,使郁郁葱葱的森林变成簇簇蜡黄的枯枝败叶。后来,引进了一种食蝉鸟,才控制了灾害的蔓延。
蝉可入药,是有用的一面。蝉蜕是若虫蜕的壳,性寒味甘,有散风热、宣肺气、透疹、镇痉的功效;蝉花是若虫被真菌寄生而死、在尸体上长出的棒形菌体,有镇静、抗惊厥的功能。
如果论蝉的功过,应该说是害多利少。问题三:知了是益虫还是害虫? 害虫,它用身体的针管插到树木里面,吸取树木的营养液,而且在排卵的时候会把树枝弄枯死。问题四:知了是不是害虫 15分学名:蝉
俗名别名:蚱蝉、油蝉、知了、蜘蟟、叽喳虫 英 文 名:Motschulsky 拉丁学名:Graptopsaltria nigrofuscata
编辑本段简介
蝉是俗称“知了”的一种昆虫。最大的蝉体长4~4.8厘米,翅膀基部黑褐色。夏天在树上叫声响亮,用针刺口器吸取树汁,幼虫栖息土中,吸取树根液汁,对树木有害。蝉褪下的壳(蝉蜕)可以做药材。
编辑本段特征
蝉是一种较大的吸食植物的昆虫,通常大约有四五公分长。它们象针一样中空的嘴里可以刺入树体,吸食树 知了壳
液。蝉也有不同的种类,它们的形状相似而颜色各异。蝉的两眼中间有三个不太敏感的眼点,两翼上简单地分布着起支撑作用的细管。这些都是古老的昆虫种群的原始特征。 蝉的家族中的高音歌手是一种被称作“双鼓手”的蝉。它的身体两侧有大 玉蝉
大的环形发声器官,身体的中部是可以内外开合的圆盘。圆盘开合的速度很快,抖动的蝉鸣就是由此发出的。这种声音缺少变化,不过要比丛林金丝雀的叫声大得多。
编辑本段生长
蝉的蛹在地下度过它一生的头两三年,或许更长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它吸食树根的汁液。然后在某一天破土而出,凭着生存的本能找到一棵树爬上去。蝉蛹经过几年缓慢的生长,作为一个能量的储存偿爬出地面。它用来挖洞的前爪还可以用以攀援。 当蝉蛹的背上出现一条黑色的裂缝时,蜕皮的过程就开始了。蜕皮是由一种激素控制的。蝉蛹的前腿呈勾状,这样,当成虫从空壳中出来时,它就可以牢牢地挂在树上。蝉蛹必须垂直面对树身,这一点非常重要。这是为了成虫两翅的正常发育,否则翅膀就会发育畸形。蝉将蛹的外壳作为基础,慢慢地自行解脱,就象从一副盔甲中爬出来。整个过程需要一个小时左右。 当蝉的上半身获得自由以后,它又倒挂着使其双翼展开。在这个阶段,蝉的双翼很软,它们通过其中的体液管使之展开。体液管由液体压力而使双翼伸开。当液体被抽回蝉体内时,展开的双翼就已经变硬了。如果在一只蝉双翼展开的过程中受到了干扰,这只蝉将终生残废,也许根本无法飞行。蜕皮后的知了附着在树枝上,依靠吸食树枝或树干的汁液生存。
编辑本段繁殖
知了
蝉的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三个不同的时期。卵产在树上,幼虫生活在地下,成虫又重新回到树上。蝉在交配之后,雄蝉就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很快便死去。雌蝉则开始进行产卵的任务,它用尖尖的产卵器,在树枝上刺出小孔,刺一次产四到八粒,一个枝条上,往往要刺出几十个孔,然后雌蝉不吃不喝,也很快便死去了。
编辑本段种类
白玉蝉
全世界蝉的种类繁多,有3000多种。在我国,土地辽阔,一年四季均有蝉鸣。春天有“春蝉”,鸣叫时大喊“醒啦——醒啦”;夏天有“夏蝉”,鸣叫时大喊“热死啦——热死啦”、“知了——知了”;秋天时有“秋蝉”,鸣叫时大喊“服了——服了”;冬天有“冬蝉”,鸣叫时大喊“完了——完了”。问题五:知了用什么歌唱?是益虫还是害虫? '唱歌'是靠翅膀的震动。
成年知了靠吸食树木的汁液生存,基本供算不得什么益虫。但是知了要在地下过四年才能在阳光下‘歌唱’几十天,吸点树汁就随它去吧,他们活得也是很凄凉的。问题六:知了是益虫还是害虫 人类使用玻璃约有九千年历史。大家知道,玻璃很容易破碎。质地易碎,是玻璃的大缺点,但是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才有人去研究玻璃碎裂的机制。例如有人开始报道施水后再施力会使玻璃容易破裂,但是并没有解释其中道理。等到1979年,才有文献开始尝试解读这现象的分子构造原因。
科学家发现,一块固体材料如果开始裂缝愈少,也愈难使得裂缝扩大。例如高纯度的玻璃纤维,因表面裂缝少,其强度高达常见窗玻璃板的百倍或千倍。一块完美有裂缝瑕疵的玻璃,在真空情况中,可以支持极大的压力,强过一般合金的十倍。但是常见的玻璃制品通常已有一些肉眼看不出的微小裂缝和缺陷,因此稍受力即会扩大,使已有裂缝断裂。窗玻璃在处理过程中造成许多表面缺陷,这就大大减弱了它的强度。
玻璃可视为由一些四面体基本单位串连而成的网状构造。这网状构造可以藉外力扯破,而外界的水可加速这网状构造的破裂:玻璃放在水中,水分子可以吸附在玻璃裂缝的尖端,进行分解反应,因而加速玻璃裂缝的扩大。
科学家认为外力做功等于段裂面所增加的表面能量,此一简单概念可成功估计出使固体断裂所需的外力。这也就显示表面化学对物性非常重要。像水可降低玻璃的表面能量,也就降低断裂玻璃所需的功,在有水的环境下,玻璃表面可以和水结合,不再孤单,也就缩小了它和内部玻璃的能量差距。实验结果显示,有水时玻璃断裂所需能量会大大降低。这就是在空气中剪玻璃极易破碎,而在水中剪玻璃却容易得多了的道理。
玻璃工人在切割玻璃时总结出的经验就是,涂抹口水在切割刀刻划过的玻璃面上,再折断更容易。因为水可以降低所需的外力,也使裂口容易控制。
值得一提的是,经过特殊处理的玻璃不能剪,而且在水中剪玻璃,效果不如在空气中切割。所以在水中剪玻璃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问题七:知了是益虫还是害虫?为什么? 在数量庞大的时候是害虫,因为他以吸食树汁,使树木枯萎。问题八:知了是益虫还是害虫 知了是害虫。
知了的成虫和幼虫,都会吸食树的汁液,并且雌虫在林木或果树4~7mm的树枝木质部内产卵,卵窝成直线排列,每个卵窝内有6~8粒卵,被产卵的枝梢多数会干枯致死。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行雁书
  • 2021-12-27 20:09
你的回答很对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