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如何提出问题

答案:1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06 06:14
  • 提问者网友:沉默菋噵
  • 2021-04-05 22:10
如何提出问题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北城痞子
  • 2021-04-05 22:50
古人教学、学习就十分重视问题意识。孔子说:“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强调学与思要结合起来,也即强调学习中要带着问题思考。宋代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也就是说,学生学习需要提出疑问,提出疑问才能进步;教师应教会没有疑问的学生提出疑问,疑问解决了才算进步。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更加强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对“问题”一词于不同内容中反复强调,一共用了十多次。如“学习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阅读过程中注重思考,探究论著中的疑点和难点,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乐于和他人交流切磋,共同提高”等等。纵观古人和新课标对“问题”的有关论述,都未提及才能更有利于教学和学生学习。近段一些报章杂志连篇累牍反复争论,其基本观点不外乎“问题”应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预设的,或者是应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问题”应该是于课堂教学中由学生发现的,是随机生成的。可以归纳为“问题预设”和“问题生成”两种说法,再究其论述,这也不外是问题应由谁提出的问题,还未接触到才更有利于学习者有疑而去疑方是长进的问题的本质。
首先,作为教学,问题的提出,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作为教学,尤其是现代教学,教师的每一节、每一教学环节,都必须依据一定的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都必须依据具体的教材内容而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才能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教学活动也才能得以进行或具有吸引力地持续开展下去。如此,由每一节、每一教学环节的近期目标的落实而构成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以及教材培养总目标的实现。因此,任何脱离具体教学目标的问题,都将是节外生枝,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和发展思维。这是教学实践所证明了的。
其次,作为教学,问题的提出,它的指向性是必须明确的,而且是富于启发性的。这就是说,教师所设置提出的问题,不仅依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它所要求回答的内容必须是确定无疑的,而不是或此或彼,不着边际的。因此,作为教学中教师所设置的问题,应能有效地让学生经过思考、努力而获得确切的答案,并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思维导向的培养。如此,在教学中才不会引出前些时间语文教学中所出现的“孔乙己告状”和朱自清《背影》中“我”的父亲爬上月台是违反交通规则之类的学生回答教师的一类答题笑话。如果有,也能只是学生审题能力偏低,而不是问题设置之过。
再其次,作为教学,提出的问题必须以学生的实际知识、思维水平为依据,才不至于问题过于艰深,学生无从作答。为此,作为教学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估计并调动学生生活和学习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而产生的情感和意识,改变学生的被动观望为积极参与;重视学生的活动、操作、实践、观察、调查、探究,把学生个人知识、经验和生活世界当成重要的课程资源,以发掘学生童心、童趣的价值,并根据课程教学目标,预设或随机生成不同的问题,让学生通过问题进行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的主线,并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变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达到掌握知识和发展思维,形成能力学习目的。
最后,还必须强调,作为教学,问题的提出,还必须具有难易不同的梯度。因为,现代的课堂教学,任课教师面对的是一大群知识基础、思维水平和学习志趣存在相当大的差异的学生。况且,不同学生就是学习同样的学习内容和学习任务,掌握某项知识、技能所需的时间和帮助是不同。因此,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手段,设置不同梯度难易有别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才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一同教学目标下掌握知识,发展思维而得到应有的发展。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只有根据教学目标,......余下全文>>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