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上学期期中考试测试题人教版
答案:3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13 00:32
- 提问者网友:鼻尖触碰
- 2021-04-12 16:07
我要试卷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空山清雨
- 2021-04-12 17:43
一、单项选择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在河岸边看到河水中的鱼是鱼升高了的实像
B.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是由于光的反射造成的
C.插入水中的筷子,在水中部分看起来向下弯折
D.游泳时,人潜入水中看到岸边的树木是升高了的虚像
2. 某同学站在清水池边看见水中的自己、鱼、飞机和云,则不属于反射成像的是( )
A.鱼 B.云 C.自己 D.飞机
3.一束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入射角逐渐增大,则折射角( )
A.逐渐减小 B.不变 C.逐渐增大,但总小于入射角 D.逐渐增大,可能大于入射角
4. 光从玻璃射向空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角 B. 光的速度减小了
C. 光的传播方向一定会改变 D. 当光射到玻璃和空气的界面时,反射和折射同时发生
1.下列实例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现象是( )
A.用凸透镜取火
B.影子的形成
C.镜中花水中月
D.海市蜃楼
2.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5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某—物体放在此透镜前20cm处,可得到一个(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3.一支蜡烛位于凸透镜前,调节好透镜和光屏位置后,在光屏上呈现缩小、倒立的像;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一下,则在光屏上( )
A.无法成像
B.呈现放大、正立的像
C.呈现放大、倒立的像
D.呈现缩小、倒立的像
6.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而建造的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的透明薄膜“外衣”上点缀了无数白色的亮点,它们被称为镀点。北京奥运会举办时正值盛夏,镀点能改变光线的方向,将光线挡在场馆之外。镀点对外界阳光的主要作用是( )
A.反射太阳光线,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反射太阳光线,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C.折射太阳光线,遵循光的折射定律
D.折射太阳光线,不遵循光的折射定律
7.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安保工作中将采用人脸识别系统,识别系统的摄像机可以自动将镜头前1m处的人脸拍摄成数码相片,通过信号线传递给计算机识别。摄像机的镜头( )
A.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为0.5m
B.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为0.1m
C.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为0.5m
D.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为0.1m
8.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河边看到的水中的白云、小鱼都是虚象
B.光与镜面成30°角射在平面镜上,则其反射角也是30°
C.“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
D.太阳光不能被分解为其它色光
9.成语“白纸黑字”喻指证据确凿,不容抵赖。从物理学角度看( )
A.白纸和黑字分别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进入人的眼睛
B.白纸和黑字分别反射出白光和黑光进入人的眼睛
C.白纸反射出白光进入人的眼睛,而黑字不反光
D.黑字比白纸反射光的本领强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8分)
11.排纵队时,如果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对就排直了,这可以用_______________来解释。
12.一束激光射到平面镜上,当入射角是35度时。反射角是________度。
13.阳光下微风轻拂湖面,湖面上波光粼粼,这时产生的是光的________现象;透过厚薄不均匀的玻璃看室外的电线,可能会看到电线粗细不均匀且弯弯曲曲,这时产生的是光的________现象。
14.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在白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颜色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就是 现象;彩色电视画面的颜色是由 三种色光合成的。
15.红玫瑰只_________红光,因此它是红色的;透过蓝玻璃板看白纸是_________色的。
三、实验探究题(16题2分;17题、18题各7分;共16分)
16.用A、B、C三块凸透镜在光具座上分别做蜡烛成像实验,各透镜跟烛焰距离都是30cm,得到的实验结果如右表,根据此实验结果,将A、B、C三块凸透镜的焦距,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其顺序是__________。
17.小明用平面镜和两个完全相同的墨水瓶A、B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他将平面镜竖立在桌面上,把A放置在镜前的边缘处,如图5所示,调整观察角度,可在镜中看到它的部分像。再将B放到镜后并来回移动,直至其未被平面镜遮挡部分与A在镜中的不完整像拼接成一个完全吻合的“瓶”。那么墨水瓶B所在的位置即为 的位置,同时还说明 ;若用玻璃板替代平面镜,就能看到墨水瓶B被遮去的部分,这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_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使点燃的蜡烛在两个不同的位置,分别测出物距和像距相等的两组数据,得出实验结论之一:“像距与物距相等”。你认为这种方法是否合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5
1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现有凸透镜、蜡烛、光屏、火柴四种器材,还需要补充的器材是___________.
下表是小聪的实验记录,在第_______次实验中,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照相机是根据第______次实验成像特点制成的。
实验次数______
像的情况1.______ 1 倒立 缩小 实像
正立或倒立2.______ 2 倒立 等大 实像
缩小或放大3.______ 3 倒立 放大 实像
实像或虚像_4._____ 4 正立 放大 虚像
(3)若在第3次实验的基础上,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它们之间的凸透镜往__________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可使光屏上再出现一个明亮清晰的像。(填“蜡烛”或“光屏”)
(4)实验需要知道凸透镜的焦距大约是多少,如果没有太阳光,怎样利用白炽灯粗略地测量出焦距?说出你的办法.
(5)某同学在做实验时,先把烛焰放在较远处,使物距大于2倍焦距,测出物距,然后移动凸透镜,观察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时,测出像距,并记录像的大小、正倒和虚实。请问他的操作方法正确吗?为什么?
四、综合题(19题6分;20题10分;共16分)
19.如图6所示,冬冬在探究光的色散现象时,看到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冬冬对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思考。受此启发,在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冬冬想:如果分别用红光和紫光平行于同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射入,红光、紫光对凸透镜的焦距是否不同呢?
图6
请写出你的推断:___________色光对凸透镜的焦距大,你推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20.“关爱生命,安全出行,争当安全模范公民”的教育活动,在全国各地轰轰烈烈地展开。“红灯停,绿灯行”是公民的基本素质。交通信号灯用红、绿灯,而不用蓝色、紫色等其它颜色的灯。对此,小明、小华、小宇三位同学展开讨论。
小明说:人的眼睛对红色光、绿色光比较敏感。用红绿灯作为交通指挥灯,容易引起视觉反应,可以提高人们的警惕性,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小华说:红光穿透能力比蓝色、紫色等其它的色光强,很远处就能看到;人的眼睛对绿色光敏感。
小宇说:红绿灯作为交通指挥灯,是国际通用的,并不具有科学依据。
(1)雾天,小明、小华和小宇一起在远处观看路口的红绿灯,收集有关“红色光穿透能力强”的证据。小明和小宇看到红灯亮时,小华却认为红灯不亮。此事实说明红色光引起的视觉效果与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三位同学向路口的红灯走近,都感到红色光强度逐渐增强,表明色光的穿透能力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影响色光穿透能力的因素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一条)。
(2)依据你的生活体验,并结合学过的物理知识,对小宇的说法作出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红绿色盲的人不能分辨红绿灯颜色的变换。请你描述现行交通信号灯是如何让色盲的行人做到“红灯停、绿灯行”的或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回答一条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随着科技创新,传统的红、绿灯逐渐被超高亮度的发光二极管(LED)所替代。LED灯具有亮度高、颜色纯、耗电少、寿命长等特点,简述LED灯的广泛使用可能会给人们的生活与环境带来的影响。(回答一条即可)
一、选择题
题号
1.B 2.B 3.A 4.C 5.C 6.A 7.B 8.A 9.C 10.A
二、填空题
11.光的直线传播 12.35 13.反射、折射
14.光的色散、红绿 蓝 15.反射、蓝
三、实验探究题
16.C A B
17.墨水瓶A的像、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折射、2、不合理、两组数据太少(2分)
18.(1)光具座(或刻度尺);(2)3、1;(3)光屏;(4)让电灯通过凸透镜成一等大的像。
(5)不正确。不能移动凸透镜
四、综合题
19.红、凸透镜(或三棱镜)对红光的偏折程度最小
20.(1)人 距离 天气、季节等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在河岸边看到河水中的鱼是鱼升高了的实像
B.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是由于光的反射造成的
C.插入水中的筷子,在水中部分看起来向下弯折
D.游泳时,人潜入水中看到岸边的树木是升高了的虚像
2. 某同学站在清水池边看见水中的自己、鱼、飞机和云,则不属于反射成像的是( )
A.鱼 B.云 C.自己 D.飞机
3.一束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入射角逐渐增大,则折射角( )
A.逐渐减小 B.不变 C.逐渐增大,但总小于入射角 D.逐渐增大,可能大于入射角
4. 光从玻璃射向空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角 B. 光的速度减小了
C. 光的传播方向一定会改变 D. 当光射到玻璃和空气的界面时,反射和折射同时发生
1.下列实例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现象是( )
A.用凸透镜取火
B.影子的形成
C.镜中花水中月
D.海市蜃楼
2.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5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某—物体放在此透镜前20cm处,可得到一个(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3.一支蜡烛位于凸透镜前,调节好透镜和光屏位置后,在光屏上呈现缩小、倒立的像;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一下,则在光屏上( )
A.无法成像
B.呈现放大、正立的像
C.呈现放大、倒立的像
D.呈现缩小、倒立的像
6.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而建造的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的透明薄膜“外衣”上点缀了无数白色的亮点,它们被称为镀点。北京奥运会举办时正值盛夏,镀点能改变光线的方向,将光线挡在场馆之外。镀点对外界阳光的主要作用是( )
A.反射太阳光线,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反射太阳光线,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C.折射太阳光线,遵循光的折射定律
D.折射太阳光线,不遵循光的折射定律
7.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安保工作中将采用人脸识别系统,识别系统的摄像机可以自动将镜头前1m处的人脸拍摄成数码相片,通过信号线传递给计算机识别。摄像机的镜头( )
A.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为0.5m
B.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为0.1m
C.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为0.5m
D.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为0.1m
8.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河边看到的水中的白云、小鱼都是虚象
B.光与镜面成30°角射在平面镜上,则其反射角也是30°
C.“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
D.太阳光不能被分解为其它色光
9.成语“白纸黑字”喻指证据确凿,不容抵赖。从物理学角度看( )
A.白纸和黑字分别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进入人的眼睛
B.白纸和黑字分别反射出白光和黑光进入人的眼睛
C.白纸反射出白光进入人的眼睛,而黑字不反光
D.黑字比白纸反射光的本领强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8分)
11.排纵队时,如果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对就排直了,这可以用_______________来解释。
12.一束激光射到平面镜上,当入射角是35度时。反射角是________度。
13.阳光下微风轻拂湖面,湖面上波光粼粼,这时产生的是光的________现象;透过厚薄不均匀的玻璃看室外的电线,可能会看到电线粗细不均匀且弯弯曲曲,这时产生的是光的________现象。
14.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在白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颜色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就是 现象;彩色电视画面的颜色是由 三种色光合成的。
15.红玫瑰只_________红光,因此它是红色的;透过蓝玻璃板看白纸是_________色的。
三、实验探究题(16题2分;17题、18题各7分;共16分)
16.用A、B、C三块凸透镜在光具座上分别做蜡烛成像实验,各透镜跟烛焰距离都是30cm,得到的实验结果如右表,根据此实验结果,将A、B、C三块凸透镜的焦距,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其顺序是__________。
17.小明用平面镜和两个完全相同的墨水瓶A、B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他将平面镜竖立在桌面上,把A放置在镜前的边缘处,如图5所示,调整观察角度,可在镜中看到它的部分像。再将B放到镜后并来回移动,直至其未被平面镜遮挡部分与A在镜中的不完整像拼接成一个完全吻合的“瓶”。那么墨水瓶B所在的位置即为 的位置,同时还说明 ;若用玻璃板替代平面镜,就能看到墨水瓶B被遮去的部分,这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_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使点燃的蜡烛在两个不同的位置,分别测出物距和像距相等的两组数据,得出实验结论之一:“像距与物距相等”。你认为这种方法是否合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5
1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现有凸透镜、蜡烛、光屏、火柴四种器材,还需要补充的器材是___________.
下表是小聪的实验记录,在第_______次实验中,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照相机是根据第______次实验成像特点制成的。
实验次数______
像的情况1.______ 1 倒立 缩小 实像
正立或倒立2.______ 2 倒立 等大 实像
缩小或放大3.______ 3 倒立 放大 实像
实像或虚像_4._____ 4 正立 放大 虚像
(3)若在第3次实验的基础上,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它们之间的凸透镜往__________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可使光屏上再出现一个明亮清晰的像。(填“蜡烛”或“光屏”)
(4)实验需要知道凸透镜的焦距大约是多少,如果没有太阳光,怎样利用白炽灯粗略地测量出焦距?说出你的办法.
(5)某同学在做实验时,先把烛焰放在较远处,使物距大于2倍焦距,测出物距,然后移动凸透镜,观察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时,测出像距,并记录像的大小、正倒和虚实。请问他的操作方法正确吗?为什么?
四、综合题(19题6分;20题10分;共16分)
19.如图6所示,冬冬在探究光的色散现象时,看到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冬冬对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思考。受此启发,在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冬冬想:如果分别用红光和紫光平行于同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射入,红光、紫光对凸透镜的焦距是否不同呢?
图6
请写出你的推断:___________色光对凸透镜的焦距大,你推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20.“关爱生命,安全出行,争当安全模范公民”的教育活动,在全国各地轰轰烈烈地展开。“红灯停,绿灯行”是公民的基本素质。交通信号灯用红、绿灯,而不用蓝色、紫色等其它颜色的灯。对此,小明、小华、小宇三位同学展开讨论。
小明说:人的眼睛对红色光、绿色光比较敏感。用红绿灯作为交通指挥灯,容易引起视觉反应,可以提高人们的警惕性,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小华说:红光穿透能力比蓝色、紫色等其它的色光强,很远处就能看到;人的眼睛对绿色光敏感。
小宇说:红绿灯作为交通指挥灯,是国际通用的,并不具有科学依据。
(1)雾天,小明、小华和小宇一起在远处观看路口的红绿灯,收集有关“红色光穿透能力强”的证据。小明和小宇看到红灯亮时,小华却认为红灯不亮。此事实说明红色光引起的视觉效果与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三位同学向路口的红灯走近,都感到红色光强度逐渐增强,表明色光的穿透能力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影响色光穿透能力的因素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一条)。
(2)依据你的生活体验,并结合学过的物理知识,对小宇的说法作出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红绿色盲的人不能分辨红绿灯颜色的变换。请你描述现行交通信号灯是如何让色盲的行人做到“红灯停、绿灯行”的或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回答一条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随着科技创新,传统的红、绿灯逐渐被超高亮度的发光二极管(LED)所替代。LED灯具有亮度高、颜色纯、耗电少、寿命长等特点,简述LED灯的广泛使用可能会给人们的生活与环境带来的影响。(回答一条即可)
一、选择题
题号
1.B 2.B 3.A 4.C 5.C 6.A 7.B 8.A 9.C 10.A
二、填空题
11.光的直线传播 12.35 13.反射、折射
14.光的色散、红绿 蓝 15.反射、蓝
三、实验探究题
16.C A B
17.墨水瓶A的像、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折射、2、不合理、两组数据太少(2分)
18.(1)光具座(或刻度尺);(2)3、1;(3)光屏;(4)让电灯通过凸透镜成一等大的像。
(5)不正确。不能移动凸透镜
四、综合题
19.红、凸透镜(或三棱镜)对红光的偏折程度最小
20.(1)人 距离 天气、季节等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行雁书
- 2021-04-12 19:35
嗯,你要问的是什么问题?还是要找那份试卷?
试卷的话,很难找了就,以前的书本、资料、试卷都卖掉啦;而且现在教材也改版了嘛。
可以问你的学长学姐找找看,大一级的那种
- 2楼网友:鸠书
- 2021-04-12 18:59
声现象
1、声音的发生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振动发出的声音都能被人耳听到。
2、声间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声音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固体>液体>空气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大约是340 m/s
3、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因此声音必须被距离超过17m的障碍物反射回来,人才能听见回声。
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加强。
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远。
4、乐音
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乐音。
乐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
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用来分辨各种不同的声音。
5、噪声及来源
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6、声间等级的划分
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7、噪声减弱的途径
可以在声源处(消声)、传播过程中(吸声)和人耳处(隔声)减弱
第二章 光现象
1、光源: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弯折(海市蜃楼、早晨看到太阳时,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星星的闪烁等)
3、光速
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v = 3×108 m/s,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于这个速度,水中的速度为3/4v,玻璃中为2/3v
4、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可解释许多光学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等
5、光线
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
6、光的反射
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一部分光返回原来介质中,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
7、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可归纳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理解:
由入射光线决定反射光线,叙述时要“反”字当头
发生反射的条件: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处:入射点;结果:返回原介质中
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当入射角为零时,反射角也变为零度
8、两种反射现象
镜面反射:平行光线经界面反射后沿某一方向平行射出,只能在某一方向接收到反射光线(反射面是光滑平面)
漫反射:平行光经界面反射后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即在各个不同的方向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线(反射面是粗糙平面或曲面)
注意: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9、在光的反射中光路可逆
10、平面镜对光的作用
(1)成像 (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1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 (2)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的距离相等
理解: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以镜面为轴的对称图形,即平面镜是物像连线的中垂线。
12、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到,当然也能用眼看到。
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
13、平面镜的应用
(1)水中的倒影 (2)平面镜成像 (3)潜望镜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