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古文中“方”的(多种)意思和出处

答案:2  悬赏:7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1-13 02:58
  • 提问者网友:一抹荒凉废墟
  • 2021-11-12 06:58
古文中“方”的(多种)意思和出处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逐風
  • 2021-11-12 07:26
方: 象形:下从舟省,而上有竝头之象。故知并船为本义。 本义:并行的两船;泛指并列;并行
2. 同本义
方,并船也。象两舟总头形。——《说文》
3. 又如:方轨(两车并排行驶);方轩(并排的窗户)
4. 等同;相当
梓人为侯,广与崇方。——《周礼·考工记》。郑玄注:“方,犹等也。”
5. 比拟
方丧三年。——《礼记·檀弓》。疏:“谓比方也。”
6. 又如:方天(可与上天相比);方比(比较)
7. 辨别
民神杂糅,不可方物。——《国语·楚语下》
8. 占有
维鹊有巢,维鸠方之。——《诗·召南·鹊巢》
9. 通“放”( fàng)。依据;依托方天之休。——《左传·哀公十六年》
10. 通“仿”( fǎng)。模拟
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於世矣。——《荀子·劝学》
11. 通“谤”( bàng)。指责别人的过失
子贡方人。——《论语·宪问》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