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求,三个北京天坛的景点风光,要分明。

答案:2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09 01:52
  • 提问者网友:鐵馬踏冰河
  • 2021-02-08 08:09
求,三个北京天坛的景点风光,要分明。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毛毛
  • 2021-02-08 09:44
题签八 天坛概况及祈谷坛建筑群
开场白:
各位老师好,我们今天要参观的是明清皇帝祭天的地方——天坛。
天坛概况:
首先我们介绍一下天坛的概况。天坛始建于明朝初期,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原是明清两朝皇帝祭天祈谷的场所,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形制最完备的古代祭坛建筑群。每年孟春祈谷大典在内坛北部祈谷坛举行,冬至祭天在内坛南部圜丘建筑群进行。明清共有22位皇帝在这里举行过祭祀大典654次。
历史沿革:
在历史上有三位皇帝对天坛的建造起了重要的作用。第一位皇帝是明朝的永乐皇帝。明成祖朱棣在营建北京城的同时,在北京正阳门外南面5里偏东丙位建天地坛。于明永乐18年竣工,占地面积达到273公顷。初建时这组建筑为天地合祀,称“天地坛”,明朝有9位皇帝在天地坛举行过合祀天地的典礼;第二位皇帝是明朝的嘉靖皇帝。嘉靖年间,世宗朱厚熜在天地坛的南郊新增了圜丘坛,用于孟冬祭天,把原来的大祀殿改为大享殿,专门用于孟春祈谷。并且在北京城的北郊修建了地坛,专门祭地。至此,天地才分开祭祀;第三位皇帝是清朝的乾隆皇帝。乾隆年间,高宗弘历对天坛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改建了斋宫,改造了天坛的内外坛墙,扩建了圜丘坛,改祈谷坛大享殿为祈年殿,增辟了圜丘坛门,改建皇穹宇。1911年清帝溥仪逊位,祭天制度废止。1914年袁世凯有在天坛举行过祭天大典。1918年,新年元旦天坛正式对外开放。1961年天坛称为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天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今日的天坛已经成为了北京著名的旅游景区。
建筑特点:
今日的天坛是统称,它实际上是由两座坛组成,南部为圜丘坛,北部为祈谷坛。天坛有内坛外坛之分,内外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苍璧礼天。天坛的建筑特点可以用一组数字“一、三、五、七、九”来概括。其中“一”是指一条中轴线,这条中轴线上分布着天坛最主要的建筑。自南至北分别是昭亨门、圜丘坛、皇穹宇、成贞门、丹陛桥、祈年门、祈年殿、皇乾殿、北天门。“三”是指三道坛墙。分别是外坛墙、内坛墙和分隔圜丘坛与祈谷坛之间的东西向坛墙。“五”是指五组主要建筑,分别是圜丘坛建筑群、祈谷坛建筑群、斋宫建筑群、神乐署建筑群和牺牲所建筑群。“七”是指祈谷坛东侧的七星石。“九”是指原天坛的九座坛门。分别是圜丘坛的四个门:泰元门、昭亨门、广利门、成贞门;祈谷坛的三个门:东天门、西天门、北天门。以及皇帝祈谷时所走的祈谷坛门和皇帝祭天时所走的圜丘坛门。
现在我给大家介绍一下祈谷坛建筑群。
祈谷坛概况:
祈谷坛建筑区位于圜丘坛建筑群北面。从南到北依次是成贞门、丹陛桥、三座砖门、祈年门、祈谷坛、皇乾殿,祈谷坛东侧是长廊、北神厨库、北宰牲亭、七星石。成贞门是圜丘坛建筑群的北门。恰巧这座门又是圜丘坛建筑群进入祈谷坛建筑群的重要通道。从建筑学的角度来看,成贞门也可以视为进入祈谷坛建筑群的南门。
海墁大道:
进入成贞门就是连接两个祭坛的一条大道称丹陛桥,也叫做海墁大道。其北端高出南端2米,由低渐高将两组建筑有机的连接起来,使天坛的总体显得更加完美。桥长108丈,桥面中间的是“神道”,东边是“御道”,西边是“王道”。而它作为通道为什么又要称为桥呢?这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说路面南低北高,步步高升,意为与天相接;另一种就是说路面下边建有进牲通道,所以称之为桥。丹陛桥北端,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券洞,叫走牲道。祭祀用的牲畜从牺牲所赶到宰牲亭,必经走牲道。牲畜一旦经过此通道,再无生还的可能,所以俗称“鬼门关“。沿丹陛桥再往北走东侧就是祈谷坛具服台。面积约300平方米,祈谷大典前在台上搭设方形幄次,内设龙椅,取暖和盥洗器具。皇帝在此处盥洗和更换祭祀礼服,祈谷典礼结束后,再次来此更衣后返回紫禁城。
配套设施:
祈谷坛是明清两代皇帝孟春祈谷的场所。在祈年门和南砖门之间东侧有燔柴炉、铁燎炉和瘗坎,它们是专供皇帝祈谷时使用的。
燔柴炉用绿色琉璃瓦砌筑,三面辟台阶。祈谷大典开始时,先将一只刳净牛犊置于燔柴炉上,掌炉官点燃燔柴炉,以通达天神,称“燔柴迎帝神”。祭典告成,将正位幄次撤下的牲牢、祝版、祝帛等祭品投放进燔柴炉内焚烧。燔柴炉西侧设望燎位,皇帝在此行望燎礼,称为“望燎”。
瘗坎位于燔柴炉东侧,由绿色琉璃砖砌成,像个巨大的盘子埋在地下,直径约1米,深约0.3米。它是用于瘗埋牛尾、牛毛、牛血的以示不忘祭地之意。燔柴炉东侧有燎炉8座,为焚化供品之用。
祈年殿:
进入祈年门呈现在您面前的就是祈谷坛。它是三层石台组成,南北三出陛(三组台阶)。东西各一出陛,围以汉白玉栏板,每层108块,共324块,祈年殿位于祈谷坛上面,是一个三层圆形攒尖顶的大殿,顶部为鎏金宝顶。大殿为仿明堂大木架构建筑。殿高九丈九尺九寸九分,祈年殿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初名“大祀殿”,是一个矩形大殿,用于合祀天地。嘉靖二十四年改为三重檐圆殿,殿顶覆盖有上青、中黄、下绿三色琉璃瓦,寓意天、地、万物,并更名为“大享殿”。清乾隆十六年改三色琉璃瓦为统一蓝瓦金顶,象征着“天”,并将大殿名称更名为“祈年殿”。它是孟春祈谷的专用建筑。“祈”是祈祷,“年”是谷子成熟,意思是祈祷有个好年景,能五谷丰收。近体所说的年是个时间的概念,而它原为物候概念,指农作物从播种到收割的生长周期。后来祈年殿失火被毁,光绪十六年重建,光绪二十二年竣工,建筑保存至今。
祈年殿用28根落地柱环绕支撑,形成内中外三环柱网。内圈为4根龙井柱,其四个柱间代表四季,东为春,南为夏,西为秋,北为冬。中圈12跟金柱分隔的12个位置,代表一年的12个月。12根金柱的柱位加上柱间隔成的12个空间,代表一年的24个节气。外圈12根檐柱分隔的12个空间,代表一天的12个时辰。祈年殿内中间北侧有一圆形的高石台,是安放皇天上帝神版的地方,东西两侧较低的方形石台,是安放清代列祖列宗神牌的地方。
祈谷坛的北侧为当时天地坛的天库,是用于存放祭祀天地神牌的,明嘉靖年间改名为皇乾殿,天地分祀后皇乾殿专门存放祈谷大典所需的神牌。
在祈谷坛前东西两侧有两个配殿,东配殿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原为前九后七两排共十六间,乾隆十六年乾隆皇帝以“参差不齐”为由,拆除后殿,仅存前殿九间,用于供奉从祀神位。东配殿现在辟为祭天乐舞馆,展出古代祭天时的乐器。西配殿现在辟为祭天礼仪馆,展出古代祭天仪式。
长廊:
在祈年殿院落的东砖门外是长廊。长廊共有72间,又称七十二连房。它使祈年殿与神厨、神库相连,是祭祀时往上运祭品的通道,以防祭品被雨雪风沙所污染。
七星石:
在长廊的东南方,有八块巨大的青石,石上有人工雕凿的山形图案,称七星石。在此放置七星石的原因,说法有两个。一个是明嘉靖时说这七石代表北斗七星,有道士说大祀殿东南方空旷,不利于皇权的巩固和皇帝的寿数于是设置了象征北斗七星的七块青石。另一个说法是七星石代表东岳泰山的七座山峰,至于七星石东北方位的小青石,是清朝康熙皇帝派人考察泰山的发脉地络,认定泰山发脉于东北长白山,后乾隆年间增置。
天坛的概况和祈谷坛建筑群我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今天的游览就要结束了,在天坛的这段时光希望能成为您北京之游的永恒记忆,同时也请您把天坛的祝福带给您的家人朋友。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底特律间谍
  • 2021-02-08 10:27
天坛位于北京市崇文区在永定门内大街路东。原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皇天上帝的场所,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 (1420 年 ), 以后经过不断的改扩建,至清乾隆年间最终建成。天坛占地达 273 万平方米主要建筑有祈年殿、圜丘、 皇穹宇、斋宫、神乐署、牺牲所等。1918 年辟为公园。 天坛分为内、外两坛,内坛由圜丘、祈谷坛两部分组成,内坛北部是祈谷坛,内坛南部是圜丘坛,一条 360 米长的丹陛桥连缀两坛,两坛的主要建筑就集中在丹陛桥两端,丹陛桥南端有圜丘、皇穹宇,北端有祈年殿、皇乾殿。丹陛桥也称海攫大道 , 是一条巨大的砖砌高台商道,也是天坛建筑的主轴线。在丹陛桥的东侧建有与天坛祭祀功能相适应的附属建筑:宰牲亭、神厨、神库 等。丹陛桥西侧有斋宫 , 斋宫是举行祭天大典前皇帝进行斋戒的场所。外坛为林区 , 广植树木,外坛的西南部有神乐署,是明清时期演习祭祀礼乐及培训祭祀乐舞生的场所。 神乐署、斋宫都是祭坛的附属建筑,是祭祀大典的服务用房 , 故斋宫、神乐署都是坐西向东,其建筑规格、瓦色、装饰彩画均逊于天坛的祭祀建筑,强烈地表达了中国古代的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