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前教育政策法规的作用主要有哪些
答案:2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20 13:52
- 提问者网友:富士山上尢
- 2021-03-19 21:33
我国学前教育政策法规的作用主要有哪些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人间朝暮
- 2019-05-06 23:36
《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知识点归纳
目前我国涉及教育法律、法规渊源的规范性文件主要有哪些?
答:目前我国涉及教育法律、法规渊源的规范性文件主要有宪法、教育法律、教育行政法规、地方性教育法规、自治性教育法规、教育行政规章、教育法律解释和国际教育条约。
2.我国现有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的构成。
答:我国现有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由纵向五个层次和横向六个部门构成。
(1)我国教育法律、法规体系中纵向主要有五个层次:教育法、教育部门法、教育行政法规、地方性教育法规、教育规章。
(2)我国教育法律、法规体系中横向层次主要有义务教育法、职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教师法、成人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等六大部门法律。
3.学前教育政策与学前教育法规的联系与区别。
答:(1)学前教育政策与学前教育法规的联系:
首先,学前教育法规集中地反映党和国家教育行政机关在学前教育方面的意志和主张,规定学前教育各工作的行为准则,是学前教育政策的定型化和规范化。
其次,学前教育政策不仅指导着学前教育立法的过程,而且指导着学前教育法规的运行和实施,是学前教育法规的灵魂。
第三,学前教育政策是制定学前教育法规的依据,学前教育法规是学前教育政策得到实施的保证。只有在党和国家制定的学前教育政策的指导下实施学前教育法规,才能更好地发挥学前教育法规为学前教育政策服务的作用。
(2)学前政策与学前教育法规的区别:制定的机关不同、约束力不同、表现形式不同、实施方式不同、稳定性不同、调整范围不同。
4.简述教育法律责任的归责要件。
答:教育法律责任的归责要件:
(1)有损害事实。违法对社会所造成的损害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违法行为造成了实际的损害,如体罚学生使幼儿身体受到伤害;另一种是违法行为虽未造成实际损害,但已存在这种可能性,如有关部门明知幼儿园房屋有倒塌的危险,却拒不拨款维修。
(2)损害的行为必须违反教育法。一方面是指行为的违法性;另一方面违法行为必须是一种行为。
(3)行为人有过错。所谓过错是指行为人在实施行为时,具有主观上的故意或过失的心理状态。
(4)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目前我国涉及教育法律、法规渊源的规范性文件主要有哪些?
答:目前我国涉及教育法律、法规渊源的规范性文件主要有宪法、教育法律、教育行政法规、地方性教育法规、自治性教育法规、教育行政规章、教育法律解释和国际教育条约。
2.我国现有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的构成。
答:我国现有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由纵向五个层次和横向六个部门构成。
(1)我国教育法律、法规体系中纵向主要有五个层次:教育法、教育部门法、教育行政法规、地方性教育法规、教育规章。
(2)我国教育法律、法规体系中横向层次主要有义务教育法、职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教师法、成人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等六大部门法律。
3.学前教育政策与学前教育法规的联系与区别。
答:(1)学前教育政策与学前教育法规的联系:
首先,学前教育法规集中地反映党和国家教育行政机关在学前教育方面的意志和主张,规定学前教育各工作的行为准则,是学前教育政策的定型化和规范化。
其次,学前教育政策不仅指导着学前教育立法的过程,而且指导着学前教育法规的运行和实施,是学前教育法规的灵魂。
第三,学前教育政策是制定学前教育法规的依据,学前教育法规是学前教育政策得到实施的保证。只有在党和国家制定的学前教育政策的指导下实施学前教育法规,才能更好地发挥学前教育法规为学前教育政策服务的作用。
(2)学前政策与学前教育法规的区别:制定的机关不同、约束力不同、表现形式不同、实施方式不同、稳定性不同、调整范围不同。
4.简述教育法律责任的归责要件。
答:教育法律责任的归责要件:
(1)有损害事实。违法对社会所造成的损害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违法行为造成了实际的损害,如体罚学生使幼儿身体受到伤害;另一种是违法行为虽未造成实际损害,但已存在这种可能性,如有关部门明知幼儿园房屋有倒塌的危险,却拒不拨款维修。
(2)损害的行为必须违反教育法。一方面是指行为的违法性;另一方面违法行为必须是一种行为。
(3)行为人有过错。所谓过错是指行为人在实施行为时,具有主观上的故意或过失的心理状态。
(4)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酒醒三更
- 2019-08-19 13:54
一:学前教育政策的范围进一步扩展
改革开放以来,学前教育政策的范围扩大了很多,1979年中国又制定颁发了《城市幼儿园工作条例》,1980年又制定颁发了《幼儿园教育纲要》,并与卫生部联合发出了《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试行草案)等文件,对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内容及各班的教育方法均给予详细论述,使这个《纲要》成为全国幼儿教育工作的依据,学前教育政策的关注点不仅更加关注儿童的教育问题,明确规范了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及内容等,而且还更加注重了幼儿的身体健康发展,另外政策的范围进一步扩展,涉及到学前教育由3岁—6岁延伸到3岁前以及入小学后,由关注教师的职前培训扩展到关注教师的职后培训,由总体关注幼儿园的开办及教育扩展到关注不同地区的学前教育的发展等等,这说明了国家更加关注学前教育的发展,明确了学前教育对于国民发展的重要地位和意义,开始从各个方面完善学前教育,使更多儿童能科学地接受学前教育,增强国民素质。
二:政策的制定更加敏感和具有针对性
改革开放以来,针对我国幼儿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制定了相应的制度,如1991年,针对当时学前班教育和管理存在的问题发布了《关于改进和加强学前班管理的意见》,就学前班的性质、举办原则、领导和管理、保育和教育要求、改善办班条件的要求以及教师的管理和培训等方面作出了相应的说明和规定, 等等(由此可以看出,国家已经开始能够针对中国的国情而制定相关的政策,而不是像之前那样完全吸收西方的一些教育政策,因此学前教育政策的制定更具实时性、敏感性和针对性。
三:政策的制定开始走向法制化
四:更加关注儿童的发展及自我保护
五:发展规划性的政策明显增多
六:与时代和国际接轨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