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佛教的修行体验境界到底是什么东西

答案:2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04 19:58
  • 提问者网友:孤山下
  • 2021-04-04 05:39
佛教的修行体验境界到底是什么东西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酒者煙囻
  • 2019-12-10 10:29
净空法师---如果今年妄想比去年减少了、烦恼轻了,那就说明你修行的功夫得力了,你有了进步了。


我们今天用功修行,大家都很认真在精进,有没有效果呢?这个自己要常常去检点,我们的妄想是不是少了,烦恼是不是轻了?如果今年妄想比去年减少了、烦恼轻了,那就说明你修行的功夫得力了,你有了进步了。妄想少、烦恼轻,相对的一定是智慧增长。我们检点功夫,要从这个地方去观察。

假如我们的妄想、杂念、烦恼跟去年还一样,甚至于比去年还多,那你修行的功夫叫白修了,一丝毫都不得力,白修了,等于没修。经上给我们说的,若一日到若七日,七日就成功。那我们现在同修们念佛不止念了七天了,七十个七天都不止了。为什么你还没有消息呢?念了七年,念了七十年也没消息,原因在什么地方呢?绝对不是经上有错误。佛经上讲的没有错误,错在我们自己这一边。

我们自己只要好好的去检点检点,把这个根源就找出来了。我们的信有问题,信不深,信心不深。我们的愿不恳切。我们的信心要跟世间名利财色作一个比较,就比出来了。所以我前面跟大家作个比喻,今天晚上有个机会,你去谈一笔生意可以赚一千万,今天晚上你来不来听经?不来啦。这个比较,去信钱财的心,比信阿弥陀佛的心,不晓得超过多少倍。信佛的心像水上浮萍,若有若无。这样的信心念阿弥陀佛,不但七十年不成功,七百年也不能成功。道理在此地。所以信愿行都有问题,不恳切。真正是恳切的话,七天决定成功。

我们在《净土圣贤录》、《往生传》里面看过这个例子。有人念佛三天五天七天就往生了,他也不生病,预知时至,佛来接引。所以证明佛给我们讲的,若一日到若七日,是真的,不是假的。如果我们用心,心要专一,七天没有不成就的。根性利的,一天就成功了。根性利的心比较清净,妄想杂念少的人,一天这个境界就达到了。妄想杂念较多的人,就要个三四天五六天,七天是个极限。如理如法的修行,这一心不乱实在是可以得到的。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鱼芗
  • 2020-02-29 00:23
是起步的境界,相当于幼儿园小朋友,起了学佛的念头。 学佛,简单而言,就是要通过“信、解、行、证”四个步骤、采用“六度波罗蜜”六种途径,经历过“戒、定、慧”三个层次的境界,最终才能修成正果、立地成佛的。我依次给你简介一下: 1、信解行证:首先要有信仰,有愿意跟随佛祖的脚步去修行、按照佛祖指导的方法去做的决心,这叫“信”,佛教也称之为“发菩提心”;然后要有真正出家的僧人为你讲解佛法,即“解”;然后你要按照僧人教你的方法去做,也就是理论联系实际,这叫“行”;最后从实践中验证所学是真实不虚的,这叫“证”; 2、“六度波罗蜜”是修行的六种途径,简称“六度”,分别是:布施、忍辱、持戒、精进、禅定、般若。用现代话来简单的理解就是:无私奉献(布施)、忍受委屈和痛苦(忍辱)、遵守佛教的规章制度(持戒)、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精进)、通过打坐来使自己的心摆脱情绪的控制(禅定),获得无上的大智慧(般若)。 3、戒定慧:这代表了修行的三个层次的境界,“戒”就是上面的持戒,佛祖告诉我们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僧人要遵守250条规章制度(佛教称为“戒律”),女性僧人(我们常说的尼姑)则是348条,如果你不出家,在家里学佛,则只须遵守五条,即“持五戒”(看起来简单,要做到不容易)。“定”即“禅定”,这是佛教中最重要的修行方式,回禅定的人不一定能成佛,但成佛一定离不开禅定!“慧”即“般若智慧”,因为“般若”一词,包含了六种不同的智慧,没法翻译,只能称其为“大智慧”。 ——按照这样的方式,我们才能修成正果,不过对于你而言,还是从“三皈五戒十善”学起,从孝顺父母开始吧!父母是我们修行路上的第一尊佛!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