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鉴定消毒柜的消毒效果?
答案:1 悬赏:3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09 02:22
- 提问者网友:火车头
- 2021-02-08 03:59
如何鉴定消毒柜的消毒效果?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野味小生
- 2021-02-08 05:22
2.1.5.2 红外线消毒碗柜消毒试验
2.1.5.2.1 目的
检测红外线消毒碗柜 (下简称消毒碗柜) 对餐(饮)具的消毒效果,作为评价其杀灭微生物性能是否符合设计规定的参考。
2.1.5.2.2 试验器材
(1) 大肠杆菌( 8099 )悬液。
(1) 脊髓灰质炎病毒悬液。
(2) 染菌玻片( 10mm x 10mm) 载体(必要时可随消毒对象,增用或改用其他载体)
(4) 活菌培养计数所需器材(见 2.1.1.3 )。
(5) 病毒灭活试验所需试液、培养基与器材(见 2.1.1.10 )。
(6) 食(饮)具(种类与数量按生产单位使用说明书规定,用于装填消毒碗柜进行满载试验)
(7) 多点温度测定仪
2.1.5.2.3 柜内温度测定
将温度测定仪的多个探头,分别放于消毒碗柜每层的内、外两点(大型碗柜可在内、中、外 3 点放置),摆放食(饮)具至使用说明书规定的最高装载量(满载)。关闭柜门,开启电源,按消毒碗柜规定程序进行消毒。每 3 min,记录各点的温度。试验重复 3 次,计算各点不同时间的平均温度,并以表列出。
2.1.5.2.4 大肠杆菌杀灭试验
(1) 按 2.1.1.2 所示方法制备大肠杆菌菌片(载体为玻片)。
(2)在消毒碗柜满载的情况下,将干燥大肠杆菌菌片置无菌平皿内,每平皿放 2 片, 勿重叠。在消毒碗柜每层的内、外两个点各放一含菌片的平皿(大型碗柜可在内、中、外各放一平皿), 打开平皿盖。
(3) 关闭柜门,开启电源,按消毒碗柜原设计程序进行消毒。消毒完毕,按说明书规定的时间打开柜门,取出平皿。将菌片移入含 5ml PBS 试管内,按 2.1.1.3 所示方法进行活菌培养计数。
(4) 在上述消毒试验时, 将未消毒菌片,放置室温下,当消毒组试验完毕后,取该菌片进行活菌培养计数,作为阳性对照。另将同批培养基与 PBS 等培养,作为阴性对照 。
(5) 试验重复 3 次,其平均杀灭率应按 2.1.1.7 的规定进行计算和表达。
(6) 在 3 次试验中,每次阳性对照回收菌数均达5×105cfu/片~5×106cfu/片,阴性对照无菌生长,阳性和阴性对照组结果若不符上述要求,试验作废,重新进行。
2.1.5.2.5 脊髓灰质炎病毒灭活试验
(1) 按 2.1.1.10.3 所示方法制备脊髓灰质炎病毒悬液。若无特殊要求,用玻片为载体。
(2) 在消毒碗柜满载的情况下,将干燥的染有脊髓灰质炎病毒的载体置无菌平皿内,每平皿放 2 片, 勿重叠。在消毒碗柜每层的内、外两个点各放一含染有脊髓灰质炎病毒载体的平皿(大型碗柜可在内、中、外各放一平皿), 打开平皿盖。
(3) 关闭柜门,开启电源,按原规定程序进行消毒。消毒完毕,按说明书规定的时间,打开柜门,取出平皿。将载体移入含 1ml 细胞维持液的试管中。振荡洗涤后,取样按 2.1.1.10.4 所示方法检测残留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感染滴度。
(3) 阳性对照,将未消毒的染有脊髓灰质炎病毒的载体 2 片, 放置于消毒碗柜外室温下。待试验组消毒完毕后,立即将载体移入含 1ml 细胞维持液的试管中。振打后,取样按 2.1.1.10.4 所示方法检测残留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感染滴度。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感染滴度应 ≥105 TCID50。
(5)阴性对照,用不含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完全培养基作为阴性对照,以观察培养基无污染,细胞是否生长良好。
(6) 试验重复 3 次。
(7) 根据各组的平均病毒感染滴度( TCID50 ),分别计算其对病毒的灭活指数,病毒的灭活指数应达 4 个对数值。
2.1.5.2.6 评价规定
对消毒碗柜实验室试验所得消毒效果的评价, 应以对微生物的杀灭效果为准。当所测结果均达到以下要求者可判为合格:
(1)柜内最低温度点达到 120℃,并可持续 15min 以上。
(2)对大肠杆菌,每次试验,阳性对照组回收菌数均达5×105cfu/片~5×106cfu/片,阴性对照无菌生长,对大肠杆菌的杀灭对数值,各点均 ≥3为消毒合格。
(3) 对脊髓灰质炎病毒,每次试验,培养基无污染,细胞生长良好。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滴度( TCID50 )≥105, 灭活对数值达 4 个对数值。可判为消毒合格。
2.1.5.2.7 注意事项
(1) 消毒碗柜内满载与非满载,结果可有相当大差别,故正式试验必须在满载条件下进行。
(2) 不同大小的消毒碗柜, 柜内装有红外线灯的功率或安装支数,均可影响消毒效果,故在这方面的设计有所变动时,应重新测定。
(3) 大肠杆菌杀灭试验注意事项见 2.1.1.7。
(4) 脊髓灰质炎病毒灭活试验注意事项见 2.1.1.10。
2.1.5.2.1 目的
检测红外线消毒碗柜 (下简称消毒碗柜) 对餐(饮)具的消毒效果,作为评价其杀灭微生物性能是否符合设计规定的参考。
2.1.5.2.2 试验器材
(1) 大肠杆菌( 8099 )悬液。
(1) 脊髓灰质炎病毒悬液。
(2) 染菌玻片( 10mm x 10mm) 载体(必要时可随消毒对象,增用或改用其他载体)
(4) 活菌培养计数所需器材(见 2.1.1.3 )。
(5) 病毒灭活试验所需试液、培养基与器材(见 2.1.1.10 )。
(6) 食(饮)具(种类与数量按生产单位使用说明书规定,用于装填消毒碗柜进行满载试验)
(7) 多点温度测定仪
2.1.5.2.3 柜内温度测定
将温度测定仪的多个探头,分别放于消毒碗柜每层的内、外两点(大型碗柜可在内、中、外 3 点放置),摆放食(饮)具至使用说明书规定的最高装载量(满载)。关闭柜门,开启电源,按消毒碗柜规定程序进行消毒。每 3 min,记录各点的温度。试验重复 3 次,计算各点不同时间的平均温度,并以表列出。
2.1.5.2.4 大肠杆菌杀灭试验
(1) 按 2.1.1.2 所示方法制备大肠杆菌菌片(载体为玻片)。
(2)在消毒碗柜满载的情况下,将干燥大肠杆菌菌片置无菌平皿内,每平皿放 2 片, 勿重叠。在消毒碗柜每层的内、外两个点各放一含菌片的平皿(大型碗柜可在内、中、外各放一平皿), 打开平皿盖。
(3) 关闭柜门,开启电源,按消毒碗柜原设计程序进行消毒。消毒完毕,按说明书规定的时间打开柜门,取出平皿。将菌片移入含 5ml PBS 试管内,按 2.1.1.3 所示方法进行活菌培养计数。
(4) 在上述消毒试验时, 将未消毒菌片,放置室温下,当消毒组试验完毕后,取该菌片进行活菌培养计数,作为阳性对照。另将同批培养基与 PBS 等培养,作为阴性对照 。
(5) 试验重复 3 次,其平均杀灭率应按 2.1.1.7 的规定进行计算和表达。
(6) 在 3 次试验中,每次阳性对照回收菌数均达5×105cfu/片~5×106cfu/片,阴性对照无菌生长,阳性和阴性对照组结果若不符上述要求,试验作废,重新进行。
2.1.5.2.5 脊髓灰质炎病毒灭活试验
(1) 按 2.1.1.10.3 所示方法制备脊髓灰质炎病毒悬液。若无特殊要求,用玻片为载体。
(2) 在消毒碗柜满载的情况下,将干燥的染有脊髓灰质炎病毒的载体置无菌平皿内,每平皿放 2 片, 勿重叠。在消毒碗柜每层的内、外两个点各放一含染有脊髓灰质炎病毒载体的平皿(大型碗柜可在内、中、外各放一平皿), 打开平皿盖。
(3) 关闭柜门,开启电源,按原规定程序进行消毒。消毒完毕,按说明书规定的时间,打开柜门,取出平皿。将载体移入含 1ml 细胞维持液的试管中。振荡洗涤后,取样按 2.1.1.10.4 所示方法检测残留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感染滴度。
(3) 阳性对照,将未消毒的染有脊髓灰质炎病毒的载体 2 片, 放置于消毒碗柜外室温下。待试验组消毒完毕后,立即将载体移入含 1ml 细胞维持液的试管中。振打后,取样按 2.1.1.10.4 所示方法检测残留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感染滴度。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感染滴度应 ≥105 TCID50。
(5)阴性对照,用不含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完全培养基作为阴性对照,以观察培养基无污染,细胞是否生长良好。
(6) 试验重复 3 次。
(7) 根据各组的平均病毒感染滴度( TCID50 ),分别计算其对病毒的灭活指数,病毒的灭活指数应达 4 个对数值。
2.1.5.2.6 评价规定
对消毒碗柜实验室试验所得消毒效果的评价, 应以对微生物的杀灭效果为准。当所测结果均达到以下要求者可判为合格:
(1)柜内最低温度点达到 120℃,并可持续 15min 以上。
(2)对大肠杆菌,每次试验,阳性对照组回收菌数均达5×105cfu/片~5×106cfu/片,阴性对照无菌生长,对大肠杆菌的杀灭对数值,各点均 ≥3为消毒合格。
(3) 对脊髓灰质炎病毒,每次试验,培养基无污染,细胞生长良好。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滴度( TCID50 )≥105, 灭活对数值达 4 个对数值。可判为消毒合格。
2.1.5.2.7 注意事项
(1) 消毒碗柜内满载与非满载,结果可有相当大差别,故正式试验必须在满载条件下进行。
(2) 不同大小的消毒碗柜, 柜内装有红外线灯的功率或安装支数,均可影响消毒效果,故在这方面的设计有所变动时,应重新测定。
(3) 大肠杆菌杀灭试验注意事项见 2.1.1.7。
(4) 脊髓灰质炎病毒灭活试验注意事项见 2.1.1.10。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