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吾读乐毅报燕王书 其心之诚 其意之切 何尝不仰天而叹 然燕昭王卒 惠王立 何故使骑劫代乐毅?

答案:4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05 19:41
  • 提问者网友:轮囘Li巡影
  • 2021-01-05 09:11
吾读乐毅报燕王书 其心之诚 其意之切 何尝不仰天而叹 然燕昭王卒 惠王立 何故使骑劫代乐毅?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街头电车
  • 2021-01-05 10:45
燕惠王对乐毅的心理,大概就是那种我知道你没把我放在眼里,不可能像对我父王那样对我,于是我也要告诉你,没有你辅佐我一样可以成事。。而且据说惠王做太子时候就和乐毅有隙,想必也是乐毅真没把他当回事。至于说乐毅想当齐王这种水平的谣言,我相信燕惠王是不会真信的,只不过刚好拿它当借口罢了,行为背后的真实动机往往是人性不能言说的,譬如自卑啊、嫉妒啊种种阴暗的负面情绪。
=====================================

在《报燕惠王书》这封信中在解释自己为何而去时,乐毅说了这样一句话:“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
意思是善于开创的人不一定善于完成,有良好开端的人不一定有好的结局。
这岂止是一句解释的话,这其实就是一句充满哲理的格言。
很多时候,人们都有着“向左”还是“向右”的选择。如果进行得很顺坦的话,在有了一个好的开端时,追求完美的结局是人性的必然。但问题是,当自己的这种看似合情合理的追求不被那些可以左右自己的人们所理解时,矛盾就出现了。尤其是你觉得你所追求的东西正是为那些人们着想时,你是像伍子胥那样不惜断送自己的一切予以坚持到底,还是像乐毅那样以看似回避实则宁可中断自己的某种追求来取得个人新的发展空间呢?或许从坚持真理的角度来看,伍子胥是对的,但要是从圆满的角度看,乐毅应该更明智些。
其实,在当代主流意识中,“善始善终”不仅依然是一种人生境界,还上升到一种社会追求。大到一个社会,中到一段人生,小到一件事情,很少人不把“善始善终”作为一个标杆了。人们在自觉和不自觉间业已将其放大并固定成了一个生活的格式。比如说,在那些传统剧目中,在很多流行的影视中,在很多观众的心目中,太多的人在审视那些经过艺术化的人物和情节时,很可能拂之不去的一个情结便就是应该有一个“大团圆”。而实际上,无论是编剧、导演还是观众,这种情结或许正是来自这个叫“善始善终”的东西。
当然,这并不是一个错误。
但事情真的需要这样么?乐毅说:不必!

显然,从思维的角度来说,乐毅这时的思维是逆向的。
乐毅思维的逆向与他离燕去赵行动的逆向是完全一致的。乐毅认为自己只是一个“善作者”或者是“善始者”,他开创了征服齐国的局面,也通过这个开创使自己有了一个良好的人生开端,但乐毅觉得这样就足够了。从当时的情况看,如果乐毅回到燕国,燕惠王未必真的就会加害乐毅,但双方也已经不可能构建成一种和谐的关系了,长此以往,等待他们的结局会是什么样的呢?杀人或被杀还是冷遇或被冷遇?这两者,都不是乐毅所愿。所以乐毅采取了不告而别的方式回避了一切。
乐毅对回到燕国可能出现的最坏结果的推向是有充分依据的。他提到了伍子胥。
其实乐毅想到的有岂止是一个伍子胥呢?历史上有善始而无善终的人是太多太多了。

乐毅以离开的方式阻止了与燕惠王有可能发生的冲突,这种冲突对乐毅对燕国都是不利的。
从以后的情况看,双方都理性的接受了现实。燕惠王继续善待乐毅的家人,将他的儿子乐间依然封为昌国君;乐毅则来往于两国之间,充当着赵、燕的调停人。
他们之间保持了那种“交绝不出恶声”的君子姿态。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时势如此,人际关系也是如此。
三十多年后,乐毅的儿子乐间因为反对燕国乘长平之战赵国打败的危机而发起的对赵战争,差不多以乐毅当年同样的方式离开了燕国。
或许,乐间在离燕去赵时,耳边回响的还是乐毅的那句名言。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梦中风几里
  • 2021-01-05 12:05
本来两人关系不好,齐国田单又使了反间计。
《史记》中是这样记载"惠王自为太子时尝不快於乐毅".但是具体是怎样的过节,却没有说.但是仔细思量,应该是乐毅曾经有言行于燕昭王前威胁到燕惠王储君地位的吧.不管怎样,此二人有隙,主要还是因为燕惠王不识大体,既然你已做了国君,就该为大局着想,无乐毅,何以有燕?事实就是如此,乐毅离开后骑劫那庸才于即墨败于田单的火牛阵,燕国所下七十余城尽为田单收复.
可惜一代奇才由此后寂寂而没啊.
  • 2楼网友:患得患失的劫
  • 2021-01-05 10:52
可靠的正确的分析历史要以材料为基础,不是空口白牙的胡扯
研究战国的史料多半就是取自史记战国策资治通鉴三本书
资治通鉴上记载向燕君进谗言如下
乐毅智谋过人,伐齐,呼吸之间克七十馀城。今不下者两城耳,非其力不能拔,所以三年不攻者,欲久仗兵威以服齐人,南面而王耳。
前半句说,乐毅智谋过人,呼吸之间把齐国七十多座城全打下来了,最后就剩两座城三年都没有打
之后才解释为什么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却不去进攻,因为乐毅想当王,所以带兵在外累积威望
这谗言有理有据,并不是无中生有的造谣。燕国旦夕之间下齐地七十余城,就剩两城,燕军占据了绝对的优势,若是真的围城三年绝水断粮,两城早就被攻破。
如今一个优秀的将领带着本国的主力大军长年在外,能结束战争而三年仍不结束,换做我是惠王,我也不敢拿江山社稷去赌乐毅的忠诚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