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二章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11 15:48
- 提问者网友:风月客
- 2021-04-11 12:46
比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0分)【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孟子>二章》【乙】《传》称师克在和不在众,此言天地和则万物生,君臣和则国家平,九族和则动得所求,静得所安,是以圣人守和,以存以亡也。吾,楚国之小子也,而早丧所天,为二兄所诱养,使其性行不随禄利以堕。今但贫耳;贫非人患,惟和为贵,汝其勉之! ——录自《三国志·蜀书·向朗传注引<襄阳记>》【注释】①传:《左传》。②九族:指高祖、曾祖、祖、父、自己、子、孙、曾孙、玄孙。③天:指所依存或依靠,这里指父母。④诱:教导。【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1)以天下之所顺 以: (2)《传》称师克在和不在众 克: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天时不如地利使其性行不随禄利以堕B.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吾,楚国之小子也C.环而攻之而不胜而早丧所天D.生,亦我所欲也此言天地和则万物生【小题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小题4】从内容看,甲乙两文都强调了“ ”的重要性。甲文以战争为例,强调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乙文则从 、 、 三个方面进行了说明。(用原文中的词语填空)(2分)【小题5】从写作目的看甲文希望统治者 ;乙文则是告诫子孙 。(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青尢
- 2021-04-11 14:12
【小题1】(1)以:凭价。(2)克:战胜.取胜。【小题2】 B【小题3】译文:管理百姓(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只靠划定的疆域(边界)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川的险阻,征服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小题4】和 天地 君臣 九族【小题5】 施行仁政 不要担忧和害怕贫困,而应努力做到“和”。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本题是《湖北省襄阳市2014年中考语文试题》的文言文部分。出题思想: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方法: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注意“以”就凭着之意,注意在课下总结“以”字的用法和意义。经常考到。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小题2】试题分析:本题是《湖北省襄阳市2014年中考语文试题》的文言文部分。出题思想: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方法: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A项中的“利”解释为:有利的;好处。B项中的“之”解释为“助词,的。C项中的“而”解释为:译为“却”,表转折;表顺承。D项中的的“生”解释为:生命;生长。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小题3】试题分析:本题是《湖北省襄阳市2014年中考语文试题》的文言文部分。出题思想:考查学生对重要句子的翻译和理解。方法: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把“域”、“以”、“固”、“威”翻译出来。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小题4】试题分析:本题是《湖北省襄阳市2014年中考语文试题》的文言文部分。出题思想: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方法: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两文都围绕“人和”。乙文从“此言天地和则万物生,君臣和则国家平,九族和则动得所求”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从天地,君臣,九族三个方面论述的“和”字。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小题5】试题分析:本题是《湖北省襄阳市2014年中考语文试题》的文言文部分。出题思想: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方法: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两文都围绕“人和”。把“今但贫耳;贫非人患,惟和为贵”翻译出来既可作为答案。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你可爱的野爹
- 2021-04-11 14:31
谢谢解答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