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蠕动的蠕是什么意思

答案:1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05 05:50
  • 提问者网友:谁的错
  • 2021-04-04 09:47
蠕动的蠕是什么意思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深街酒徒
  • 2021-04-04 10:39
词典释义:
亦作“蝡动”。

1.指爬行的昆虫。

相关文献:

汉 陆贾 《新语·道基》:“蚑行喘息、蜎飞蠕动之类。”

晋 葛洪 《抱朴子·用刑》:“温而无寒,则蝡动不蛰,根植冬荣。”

唐 褚遂良 《谏戍高昌疏》:“蠕动蠉生,畏威慕德。”

清 陈梦雷 《西洋贡狮子赋》:“勤德政以致驺虞,宏网罗以收麟凤,行将泽被蠉生,仁敷蠕动。”

2.昆虫爬行。

相关文献: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六:“雪山四时常有积雪,弥遍岭谷,蛆生其中,取雪时并蛆取之,能蠕动。”

巴金 《忆·最初的回忆》:“浅绿色的蚕在桑叶上面蠕动,一口一口地接连吃着桑叶,簸箕里一片沙沙的声音。”

3.[wriggle] 泛指像虫类爬行一样地动。

相关文献: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朱佩茝》:“凡三夜,妇遂有娠,腹中时时蠕动。”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一:“适有猫戏於旁,见其蠕动,跃登膝上。”

郁达夫 《蜃楼》六:“湖塍上远远地在行走的几个早起的船家,只像是几点狭长的黑点,默默地在这一块纯白的背景上蠕动。”
相关词语
蠉飞蠕动

xuān fēi rú dònɡ

释义:

亦作“ 蠉飞蝡动 ”。昆虫飞翔、爬行。亦指飞翔、爬行的昆虫。

相关文献:

《淮南子·本经训》:“覆露照导,普氾无私,蠉飞蠕动,莫不仰德而生。”

《淮南子·原道训》:“跂行喙息,蠉飞蝡动,待而后生,莫之知德。”

汉 袁康 《越绝书·吴人内传》:“天生万物,以养天下,蠉飞蠕动,各得其性。”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至于有生,应乃愈著,阳气方动,元驹贲焉,杪秋之至,鸣虫默焉,蠉飞蝡动,无不以外缘而异其情状者,则以生理然也。”亦省作“ 蠉蠕 ”。

南朝 宋 何承天 《达性论》:“天地以俭素训民,乾坤以易简示人,所以训示殷勤,若此之笃也,安得与夫飞沉蠉蠕并为众生哉。”

《魏书·崔光传》:“且藏蛰节远,昆虫布列,蠉蠕之类,盈於川原,车马辗蹈,必有残杀。”

蜎飞蠕动

yuān fēi rú dònɡ

释义:

虫豸之属飞翔或蠕蠕而行。借指能飞翔或爬行的昆虫。蜎,通“ 翾 ”。

相关文献:

《鬼谷子·揣》:“故观蜎飞蠕动,无不有利害。”

清 谭嗣同 《以太说》:“及以显微镜窥之……一毛端,一水滴,知其有万亿京垓之微生物、微植物,或根著,或浮流,或蜎飞蠕动,跂行喙息。”

晋 葛洪 《抱朴子·仁明》:“蜎飞蝡动,亦能有仁,故其意爱弘於长育,哀伤著於啁噍。”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形不虚立,秉气含精,虽久而腐朽,犹蜎蠕以化,芝菌以蒸。”

清 王韬 《<华胥实录>序》:“夫人处宇宙间,犹蜎蠕耳,其所历之富贵声华,曾不能一瞬。”

蚑行蠕动

qí xínɡ rú dònɡ

释义:

指一切活动着的生物。

相关文献:

《隶续·汉严欣碑文》:“蚑行蠕动,咸守厥常。” 晋 成公绥 《天地赋》:“蚑行蠕动,方聚类分,鳞殊族别,羽毛异羣。”亦省作“ 蚑蠕 ”。 宋 曾巩 《谢章伯益惠砚》诗:“圣人不死术以此,人与其类殊蚑蠕。”

地理词语蠕动
一、定义:(creeping)斜坡上的土体、岩体及其风化碎屑物在重力作用下,顺坡向下缓慢移动的现象。

二、蠕动的特征

斜坡上的土体、岩体和它们的风化碎屑物质在重力作用下,顺坡向下发生缓慢的移动现象。移动速度缓慢,每年仅几毫米或几十厘米。这种变形也会给生产和建设带来危害,如电线杆倾倒,围墙扭裂,厂房破坏,地下管道扭裂,水坝变形等。

三、蠕动体的分类:松散层蠕动和岩体蠕动。

1.松散层蠕动

是指颗粒本身由于冷热、干湿变化引起体积膨胀、收缩,同时又在重力作用下产生的,包括土层蠕动和岩屑蠕动。

(1)土层或岩屑蠕动的地面标志

树根向坡下弯曲,地表出现醉树、电线杆、篱笆、栅栏或建筑物顺坡倾斜,围墙扭裂。坡地上草皮呈鱼鳞状,坡面岩屑层呈阶梯状或微波状。

(2)引起土层或岩屑蠕动的因素

1.粘土含量:在非寒冷地区,土层中粘土含量越多,越容易出现蠕动现象。

2.冻融交替:在寒冷地区,冻融交替是引起土层或岩屑蠕动的首要因素。

3.干湿和温差变化:强烈的干湿和温差变化可引起土层颗粒体积发生变化而产生蠕动。

4.坡度:主要出现在25o~30o的坡地上。因为大于30o的坡地上,粘土和水分不易存在;而小于25o的坡地,重力作用不明显。

土层或岩屑的蠕动速度,一般说来接近地表处最大,随深度增加而迅速减小。在温带地区,一般在20厘米深度以下就很小了。

2.岩体蠕动

斜坡上的岩体在本身的重力作用下,发生十分缓慢的塑性变形或弹性变形。主要出现在页岩、片岩、千枚岩、粘土岩等柔性岩层组成的坡地上。

岩体蠕动的特征:沉积岩和变质岩分布地区,可看到岩层及其风化碎屑蠕动的变形现象。岩层的蠕动深度差异大,一般在3~5米,最大的可达到40~50米,深度大小取决于岩性、产状和坡度三个因素。岩层越软,坡度越大,蠕动深度越大。

四:造成岩体蠕动的原因

在35o~45o陡坡上的表层岩体,在岩石本身自重力的长期作用下,应力超过了岩体本身的弹性限度,发生了破裂变形,或由于长期受力的结果,发生了弹塑性变形。对于软弱岩层在自重力作用下首先发生弧形弯曲的弹塑变形,接着出现拉张裂隙,最后形成向下坡的缓慢位移。

蠕动现象在温润湿热地区主要由于干湿和温差变化所引起,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主要由温差所造成,在寒冷地区主要由冻融作用和温差变化所引起。

五、蠕动对人类的影响:长期的蠕动可以使斜坡上各种物体产生变形和移动,给人类带来危害,如土地流失、地面建筑地基失稳、地表与地下管道扭裂、水坝变形和破裂等,直接影响生产 、生活环境。冻土区的土溜称融冻土溜 。热带区的土溜称热带土溜。蠕动往往是山坡土体、岩体急剧活动的前兆,可以用作预报。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