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文殊、普贤菩萨为什么会是释迦牟尼佛的左膀右臂呢

答案:1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0-16 10:29
  • 提问者网友:回忆在搜索
  • 2021-10-16 00:23
文殊、普贤菩萨为什么会是释迦牟尼佛的左膀右臂呢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愁杀梦里人
  • 2021-10-16 01:50
1.文殊.普贤菩萨为什么会是释尊的左右手?为什么释尊不选观音.势至菩萨这两位呢?而阿弥陀佛又为什么不选文殊.普贤菩萨为左右胁.偏偏要观音.势至来辅佐阿弥陀佛? 莫非他们当初开会商量好的!! 哈哈~当然不是讲好的啦. 那是有原因典故的.而且是很有理趣的典故哦~~.2.佛教的发源地是在印度. 所以.佛教在创立之后自然而然的会受到印度先前宗教~婆罗门教的影响.古印度婆罗门教原本即有“三神”的思想,所谓的“三神”分别为破坏神湿婆、建立神克里须那、守护神毗湿奴,其所代表的涵意是宇宙的成住坏空。3.佛教在印度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了婆罗门教的影响,破坏神湿婆就演变为文殊菩萨,建立神克里须那就演变为普贤菩萨,守护神毗湿奴则演变为毗卢遮那佛。因此我们可以发现:文殊菩萨所说的经典主要重点在于“破”──破除错误的观念与行为,普贤菩萨所说的经典主要重点在于“立”──建立正确的观念与行为。当我们将错误的观念与行为破除,建立起正确的观念与行为后,就能拥有完整的人格与德行,才能成就毗卢遮那佛的境界。.4.然而“华严三圣”尚含有多重意义。其中“普贤菩萨”为体寂、为理实、为行愿,属生生不息的法界实相。“文殊菩萨”则为深信、为正解、为妙智,属不偏不倚的法界轨则。由文殊的信解智加上普贤的理体行,而融合成光明遍照一切处的毗卢遮那佛。换言之;以文殊之极智融合普贤之体性,方成毗卢遮那之境界。所以,华严宗即以此认定“本体为主,轨则为辅”,因此即以普贤为长子,文殊为次男称之。故在修持法门上,以文殊普贤为本尊系统的“智慧法门”中有一大原则,就是以“文殊的智慧导引,令行者行向普贤体性的目标”。这当中有两种方法:一、 可以以文殊师利为本尊,即奉行文殊之智慧并以此为引导,用以契证普贤菩萨的法界体性为终极目标。二、 亦可以文殊师利之智慧为导引,作为行门之指针,而以普贤菩萨为本尊,用以恢复或契入法界体性。因此,就华严经的结构分析:文殊及普贤自成一别立的系统,以下分述之:就文殊系统而言:文殊代表的是属于“能证之教”或“能成之道”。这系统主要的重点在“历练成就之志”及“指导成就之方”。因此其所彰显者主要属于成就之过程、次第及阶次。故文殊之德,对行者而言,则在于心志的淬炼、心路的历程、心性的彰显、心地的成长与转化“经验”。所以行者重在“转八识成四智”、“转烦恼成菩提”等转化工夫上。若约文殊言,则在“教法”之上,教法乃指“觉悟的教育训练方法”。而所谓的“觉悟的教育法”,即是华严经中的六位修证之“行布不碍圆融,圆融不碍行布”观。就普贤系统而言:普贤所代表的是“所证之境”或“所成之果”。这系统主要的重点在“法界体性的彰显”及陈述“佛果标的的境界”。因此普贤所彰显的是属于“法界的本来面目”或被称为“修行最后的目标景象”故普贤之德,约行者言,则在明白“心性”眼前的境界,即目前的“心地”是属于何种层次;继之又该如何“奋进”才能更上一层楼,乃至达于最终究竟的“佛境”。约普贤言,则在陈述行者“目前的境界”、“心性成熟的程度”以及提斯“行道的进境”,乃至究竟的“一真法界”,及其尔后“广行施化”的境界。因此,“华严三圣”若用现代语言逻辑表示法可简要说明如下:一、 毗卢遮那佛:即“稳定均衡的内敛理论”。二、 普贤菩萨:即此理论中的“静态内聚的稳定体性”。三、 文殊菩萨:亦即理论中的“动态内聚的稳定流程”。而将华严三圣圆融的思想发展出去,就衍申出“西方三圣”、“东方三圣”、“娑婆三圣”等等。例如西方三圣即是由观世音菩萨的耳根圆通加上大势至菩萨的念佛圆通,融合为阿弥陀佛。所以,当我们进入佛寺,见到三圣礼拜时,要能深刻感受其所代表的真实义哦!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