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古典经济学为什么主张经济生活自由放任

答案:2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2-16 03:43
  • 提问者网友:要经常笑
  • 2021-12-15 20:18
古典经济学为什么主张经济生活自由放任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久拥深怀
  • 2021-12-15 21:22
古典经济学 古典经济学(Classical economics):凯恩斯理论出现以前的经济思想主流学派,由亚当·斯密在1776年开创。主要追随者包括大卫·李嘉图、托马斯·马尔萨斯和约翰·穆勒。一般说来,该学派相信经济规律(特别如个人利益、竞争)决定着价格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爷是黑户
  • 2021-12-15 21:46
首先,古典经济学家都是“市场崇拜者”。他们承认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有可能出现失业和经济波动,但是他们相信,总就业量和总产量偏离充分就业的均衡水平是暂时的、局部的现象。因为在他们看来,市场经济是一架能够自发运行、自我调整并且运行良好的机器,经济一旦失衡,市场机制会做出迅速反应和调整,使经济恢复到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简单地说,古典经济学家假定或相信充分就业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一种常态。古典经济学家的基本信念是,通过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来配置资源是一种最优的资源配置方式,没有其他可以可以替代的最优配置方式。 由于对市场机制的崇拜,古典经济学倡导“自由放任”。他们认为经济生活应当自由放任,让经济当事人自由交易、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地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 其次,从理论上给予解释:古典经济学中的”萨伊定律“与”古典二分法“ 古典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一种封闭的市场经济模型,即没有对外经济部门,古典经济学把这种经济分为两个部门——实际部门和货币部门。 古典经济学的主流思想都奉行“萨伊定律”,即“供给会创造自身的需求”。萨伊认为,人们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消费,人们将自己生产的商品送到市场上,只是为了交换其他商品,因而“生产给产品创造需求。萨伊还认为,在商品经济或货币经济中,货币只是商品交换的媒介,是克服交易困难,方便交易的一种手段,”商品——货币——商品“的交易过程的实质是”商品——商品“。他写道:”在以产品换钱,钱换产品的两道交换过程中,货币只一瞬间起作用。当交易最后结束时,我们将发觉交易总是以一种货物交换另一种货物“因此,一种商品的买主也就是另一种商品的卖主,一种商品被生产出来也就为另一种商品开辟了销路,即供给创造了它自身的需求,更多的供给表示有更多的需求,需求量始终与供给量作同比例增加,总供给和总需求必然是恒等的。因而不存在需求不足,不会出现普遍的生产过剩和大量的失业。萨伊承认可能会出现暂时的、局部的生产过剩和实业,他把这种生产过剩和实业归因于其他产品的生产不足,战胜这种局部生产过剩和失业的办法是扩大生产,增加供给,而不是增加需求或者削减供给。 除了马尔萨斯等少数几个人以外,古典经济学家几乎都认为,由于利息率的完全弹性保证了储蓄可以全部转化为投资,即消费者从消费中节省下来的资源必定会以对投资品需求的形式回到对资源需求的总流量中区,因此萨伊定律是成立的,经济社会不会出现总供给过剩或消费需求不足的经济危机。 萨伊和此后的古典经济学家实际上是相信自由的市场制度可以解决自身的需求问题,只要这种市场制度能够无障碍的运转。 从古典经济学中的货币数量论来看,货币数量论安中假定经济总是处在充分就业的水平上,总供给弹性等于零,货币在经济体系中的作用只是影响价格水平和名义国民收入,不会影响实际的国民收入和就业量,所以货币数量论任务货币在经济体系中的作用是中性的,货币数量的变化只影响宏观经济中的名义变量而不影响实际变量,这种观点又称作”货币面纱论“。 此外,从古典经济学的二分法中,我们看到,在古典经济学宏观体系中,货币部门(货币数量论m=ky=kpy)和实际部门(生产函数、劳动市场均衡的函数、资本市场均衡的函数)之间没有内在联系,货币部门的行为不会影响实际部门的活动水平或规模。 综合萨伊定律和古典二分法,货币部门不会影响实际部门,而在实际部门中又是供给创造自身的需求,总供给与总需求是恒等的,经济社会不会出现总供给过剩或消费需求不足的经济危机。市场是自由放任的。 以上内容均摘自方福前教授的《当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该问题也是这本书的一道课后题,百度答案时没有找到,自己就把书上的相关内容敲键盘来给予回答,答案不知准确与否,读者仅供参考。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