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投名状是啥意思啊?

答案:5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24 12:09
  • 提问者网友:姑娘长的好罪过
  • 2021-01-24 04:43
投名状是啥意思啊?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污到你湿
  • 2021-01-24 04:55
投名状通常意思是以非法行为做保证(投名状)而加入非法团体。投名状是加入非法团体的表示忠心的保证书。
投名状在古代用于忠诚之征,意思是加入一个组织前,以该组织认可的行为表示忠心。其所谓“但凡好汉们入伙,须要纳投名状”。
大意是指一个人在进入绿林时必须签署的一份生死契约,有了“投名状”便落草为寇。而摆脱“投名状”的方法,就只有接受官府的招安这一条路了。所以后世就沿用了这一系列的说法即为“投名状”。

扩展资料:
投名状一词,源于《水浒》中林冲雪夜上梁山的故事。林冲初上梁山,王伦提出了“纳一个投名状”的要求。投名状,朱贵是这样向林冲解释的:“但凡好汉们入伙,须要纳投名状,是教你下山去杀得一个人,将头献纳,他便无疑心。这个便谓之投名状。”
林冲为了立足,不得不硬下心肠下山劫道杀人,结果等了三天,等到了个杨志,斗了五十多回合,不分胜负。

后来王伦迫于形势收留了林冲,再到后来林冲火拼王伦,随宋江招安最后死在行军途中,林冲献了“投名状”,只得死心踏地混在梁山,最后不得不随宋江受自己的仇人高太尉的招安。

“投名状”就是黑道上让人死心踏地的一个重要手段,简单的说就是无差别的杀人,手上沾满了血以后,干了坏事也得干,实际上它就是卖身契,一旦签了它,就再也别想有回头之路,它的解脱方式只有一个那就是至死方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投名状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过活
  • 2021-01-24 08:34
结义用的协议一类的东西
  • 2楼网友:逃夭
  • 2021-01-24 08:15
生死契约
  • 3楼网友:我住北渡口
  • 2021-01-24 06:43
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中就有“投名状”一说。在古代是忠诚之征,意思是加入一个组织前,以该组织认可的行为表示忠心其,所谓“但凡好汉们入伙,须要纳投名状。”大意是指一个人在进入绿林时必须签署的一份生死契约,有了“投名状”便落草为寇,而摆脱“投名状”的方法只有接受官府的招安,这一条路了。 《水浒传》第十一回“朱贵水亭施号箭 林冲雪夜上梁山”写王伦要求林冲拿一个人头来当见面礼。 林冲道:“小人一身犯了死罪,因此来投入伙,何故相疑?”王伦道:“既然如此,你若真心入伙,把一个‘投名状’来。”林冲便道:“小人颇识几字,乞纸笔来便写。”朱贵笑道:“教头你错了。但凡好汉们入伙,须要纳投名状,是教你下山去杀得一个人,将头献纳,他便无疑心,这个便谓之投名状。”林冲道:“这事也不难,林冲便下山去等,只怕没人过。”王伦道:“与你三日限。若三日内有投名状来,便容你入伙;若三日内没时,只得休怪。”林冲应承了,自回房中宿歇,闷闷不已。
  • 4楼网友:低血压的长颈鹿
  • 2021-01-24 05:36
什么是“投名状”?它就是叫你在进入绿林之后,再也别想有回归之路的卖生契。它的解脱方式只有一个,那便是接受官方的招安。 林冲在梁山众好汉中命运是最悲惨的,鲁迅说对他除了同情之外,实在无话可说。所谓英雄末路。忍字上面一把刀,到了不能再忍的时候,于是长枪出手,血染山神庙,然后踏着漫天风雪,上了梁山。 林冲被逼上梁山,白衣秀士王伦对他又忌又嫌,这种心态是不得志的文人的通病。王伦上梁山有点莫名其妙,可能是考试不中,没脸回乡,怕老婆拿搓衣板抽他,因此只好上山落草。王伦怕林冲来投山寨,引火烧身,所以要重金送他下山,让他另投别处。 林冲对王伦道:“小人一身犯了死罪,因此来投入伙,何故相疑?”王伦道:“既然如此,你若真心入伙,把一个投名状来。”林冲便道:“小人颇识几字。”于是乞纸笔来便写。朱贵笑道:“教头,你错了。但凡好汉们入伙,须要纳投名状。是教你下山去杀得一个人,将头献纳,他便无疑心。这个便称‘投名状’。” 杀个人也不容易。人倒楣的时候,想上吊还找不到绳子。林冲等了三天,却等到了个杨志,斗了五十多合,不分胜负。惺惺惜惺惺,真令人潸然泪下。林冲在上梁山时,生命便已告结束。时势不能造英雄,反而害了英雄。 顺便说一下,三打祝家庄时,林冲生擒了扈三娘,本来他们俩应该是天生一对,但扈三娘却被宋江许配给跟他一样矮小的王英。象禵平、周通、王英这样的好色之徒也恬居好汉之列,真让梁山蒙羞。我以为梁山上最漂亮的女人应该数小李广花荣的妹子,也就是秦明之妻。看看花荣就知道了。如果有人感兴趣,不妨编排部剧本“清风寨”,一定卖座。这些是题外话。 在《水浒》中,义是对仁的反拨。上梁山的一百零九条(不屏晁盖于外)好汉中,除了神医安道全,铁面孔目裴宣,圣手书生萧让,紫髯伯皇甫端等手无缚鸡之力的寥寥数人之外,哪个人手中没有几条人命?施耐庵所处的元末年代,已经仁至义尽。他的解剖刀,是以义为准则的。他的先生罗贯中的《三国》中,还塑造了个刘备,做为仁的偶像。仁字重如泰山,施耐庵想把它分解成忠义两字,结果失败了。仁是什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义是什么?原来我以为是杀身成仁。但它不是。上梁山的好汉,本来很多都是可以杀身成仁的,但最后一个个都领了“投名状”。关羽之义,宋江之忠,都是悲剧的结局。义与仁其实是对立的,这是中国文化中最矛盾的部分。 而梁山众好汉之义,显然只是勾栏、瓦舍间的挺身而出的作为而已。在商业化发达的时代,义代表的只是面子。它已经淡化了关羽所执认的义中藏仁的蕴含。关羽华容道义释曹操,那是仁义结合的最高境界,连一纸军令状在它面前都黯然失色。而那胡子长得跟关羽一样的美髯公朱仝放走晁盖,则纯粹只是为了一个义字。因为他得到过晁盖的银两。 所以,义在《水浒》中,只是平民之间交往的一种游戏规则。“投名状”就是这种游戏的契约。你上了梁山,大家都绑在一起,互不出卖,大家都是同志。宋江很明白这一点,为了解除这个契约的压力,他于是选择了招安这条路。他打出了“忠义”两字,做为绿林与庙堂的平衡系数。但是,“忠”只是为了寻找仁与义的归宿感而已。在江湖上,你要向庙堂递献“投名状”,居庙堂之高者,未必愿意接受。其中微妙之处,便在于朱贵说的“疑心”两字。 因此,在江湖上,只有罪恶才是信任的基础,没人会去理会善良的。打抱不平不过是想把自己粉饰得善良一点。你想把自己打扮成绿林义士,你便得先去行凶,获取一张“投名状”,即卖身契。可怜林冲,欲为盗而不得。死在他手下的,没有一个冤枉之鬼。也可怜杨志,江湖上绕了一圈,最后跟林冲的把兄鲁智深也打了五十回合,不分胜负。所谓殊途同归。这不是缘份,而是在冥冥之中,你必须去领取那份“投名状”的。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一想起美丽温柔的张京娘,便不觉悲从中来。实际上,京娘才是林冲真正的“投名状”!这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