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如何安心如何空】——关于执念

答案:1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02 04:07
  • 提问者网友:饥饿走向夜
  • 2021-01-01 23:12
【如何安心如何空】——关于执念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从此江山别
  • 2021-01-01 23:21
《道士》一文,胜在“情”字。从少时惊魂到饿鬼迷雾,从南部养尸地到苗疆风情画,再到现在的城中诡事,虽情节跌宕起伏、内容五花八门,但最终落脚点都无一例外的回归到人心和情感。作者把玄学与道法放到情感的显微镜下面,让人仔细观察、从中解析、慢慢体味。 在贯穿全文、纷纷扰扰的情感中,“执念”是提及频率最高的关键词之一。何为执念、如何放下执念,或许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不同的看法。作为作品的受众,每一个读者个体的感情体验或理性思想都是独一无二的,对于所谓执念的答案,也许在读完文字的那一刻,自然就在每个人的心中生成。 【何为执念?执念为何?】 关于执念的释义,度娘如是说:一是因执着而产生的不可动摇的念头。可形容因为对某事物的极度执着而产生了向往、追求的坚定不移的念头;二是犹执着。如郭沫若在《残春》中所说“我们对于生的执念,却是日深一日。”;三是执持忆念。如陈志岁在《忆母》的诗句:“化去回天域,亲邻执念同。” 执念是一种人生态度,对待自已,对待他人,对待社会,对待生命的态度,是某种处世哲学;执念是一种执着坚守,坚持自己内心最深处的感觉,为了这种感觉或奋斗,或等待,不放弃,不改变。 而执念为何?梁文道先生在其所撰写的散文随笔集《我执》中提到,“人类是贪心而且顽固的动物,最为害怕的莫过于失去,最不愿意去做的事情也许是放弃。于是,流连于一些不属于自己的风景,拼命要去抓牢一些不属于自己东西。”因此,执念便生。 执念是每个人心中的一种情结。不同的人,会为不同的东西心存执念。有些人是亲情,有些人是友情,有些人是爱情。执念或许为梦想,为难以实现的东西,也或许为回忆,为某些失去的东西。其中,记忆,我想是每个人最为执念的一样东西。在一定情境下,回忆会像洪水一样不可阻挡的来袭。遇到魅灵的陈承一,在清醒的瞬间又甘愿沉沦,若不是心中对师徒之情的那份沉重牵念,岂会在内心存在这样一个供以决堤的缝隙。 【执念之利?执念之弊?】 执念本身并无褒贬。执念也许是证明一个人鲜明活着的证据,说明还有追寻梦想的热情,还有无法放下的眷恋,于是才有了追求。对于这份追求,或许付出了,尽力了,才能无怨无悔。 执念是一种动力。文中陈承一曾感叹,道家人是逆天而行的修,若是没有一点儿执念去支撑,在这条苦涩的道路,又何以继续?如姜爷,或许就是因为那种不可摧毁的执念,义无反顾走上寻找昆仑之路。又如老子,无休止的动荡让他内心燃起执念,他希望自己参透的事物能让世人有所顿悟,让仁义善信广泛深入人心,给长期受世俗压迫而疲惫的人们一种神奇的精神力量。于是有了《道德经》,这便是老子这位圣人执念开出的花。 执念作为一种信念的坚持,无疑是宝贵的。外界的变幻,人事的混杂,无一不对人内心的坚守造成动荡,让人的思想不断新陈代谢。若在无意识的潜移默化中慢慢遗弃自己曾经的坚持,那是可怕的,亦是无情的。可怕的不是否定了曾经的自己,而是调整中的动荡导致的心灵不安。 然而,执着过深,则执念成障。当对某物、某人或某事执着过度时,执念便成为一种桎梏。陈承一,因对师父的执念,在遇到魅灵时,沉溺于幻境不愿醒来,几乎陷整个队伍于危险之中;杨晟,为报师恩,陷入已近疯狂的研究,走向歪门邪道,甚至不惜抛弃妻子;元懿,所有执念几乎都是为了维护祖上尊严,甚至不惜强引天雷,伤及自身灵魂。 再过偏激,则执念成魔。李凤仙,对爱情的执念如此之深,深到含怨自尽,化为厉鬼,终落得魂飞魄散;老村长,对复仇的执念如此之深,深到营造了一个恐怖的怨气世界,杀尽村民,终落得烟消云散;高宁,对永生的执念如此之深,深到人虫合一,如堕炼狱,终落得万劫不复。所谓执念,到最后却落得这般悲惨的下场。曾经的执念,徒然只是在生命消逝之后而随风飘散罢。当执念成魔,就如漩涡一样把人吞噬进黑洞里,逃不胜逃。当执念成魔,放不下、切不断,入骨一般的诅咒,终是害人害己。 有人带着执念一生满足,有人却为之成魔成狂。这是故事,也是人生。现实中,或许每个人心中都有执念,因看不透自己的人生,在面对一些情感的时候,最理智的头脑也会失控,像脱缰的野马向悬崖奔去。 佛曰:执着如渊,是渐入死亡的沿线;执着如尘,是徒劳的无功而返;执着如泪,是滴入心中的破碎,破碎而飞散。有时候,执念如不死之爬藤蔓延到灵魂深处,消耗气血,无力感顿生。或许正因如此,冯至才在《帷幔》中说,“我情愿消灭了一切执念,冰一般凝冻了我的心肠。”也有人说,若尘世能有一坛“醉生梦死”,那必是千金难求。 执念二字,是利是弊,或如鱼饮水,冷暖自知,抑或终其一生,不得其解。 【如何看空?如何安心?】 常者皆尽,高者亦堕,和会有离,生者必死。对于一些本来就无常的事物不必过分执着。佛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又有俗语:“心静自然凉”。可是,放下、看空,这是何等境界,我等凡夫俗子如何修炼得了。 凡人难免有执念。即使如姜爷,在其淡定洒脱背后也会有对徒弟情不自禁的深深牵挂,放荡不羁之下也有着对凌青奶奶流水不绝的柔情记忆。这些执念,或许是宝藏,也或许是束缚。可不管是对何人何事的执念,不管别人是否理解和支持,只在于自己。经历了,是一种财富,放弃了,是一种解脱。不论是爱情的离合,还是江湖的取舍,每个人都自有选择的权利和道理,或遗憾、或无悔,全在于个人经历了那番腥风血雨、颠沛流离后的心境。 对于心中执念,应学会控制自己的思想,不能任由思绪淹没理智。执念,太重的感情,就是太深的羁绊,就会影响内心的平和。“在执念上求得一静,等于在刀尖上跳舞。”儒家有言,不偏不倚,中庸之道。只有把握好某种平衡的“度”,才能看空执念,找到可以解开心结的神奇钥匙。 本立而道生。所谓看空执念,并非对外在消极接受的情绪。而是要遵从本心,看透事物的本质。执念之绊从根本上讲对事物本质的错误认识,从而产生了苛求和妄想,这是烦恼产生的原因。倘若我们一开始就对本质有了认知,坚守那最美好剔透的部分——本心,并创造有利条件努力促成事情的发展,那么最终肯定是皆大欢喜的。 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我们要时时关照自己的本心,是否纯粹,千万不要因为自己的一个执念,自苦而苦他,落入无间地狱。日升日落,云卷云舒,生生不息,岁月枯荣。这是一颗心,随着绝对的规则运转,这才是生命的自然之道。 看空执念,安于本心。谁能睿智如许?仍需红尘炼心啊。拈朵微笑的花,眉间放一字宽,看日月消长,人世变换。生活还是在继续,生命还有更多要承受之重。那些回忆,在细雨缠绵、落叶葬花之时,莞尔一笑,足矣。 【后记】 在思考形成这篇文的过程中,与一些书友进行过探讨和交流,将部分观点简要列出,以感谢诸位对我的启发。(排名不分先后) “执念本身不能为魔。为魔的是始终放不下、过不了这个障的人。不止步于此,就是入魔。就像以前聊过的,爱情是好的,但也能让人入魔。”——如笙兄 “没分别就是罗汉,没执着就是菩萨,再没妄想就是佛了。没执念,那是菩萨,已经超凡入圣了。没必要摆脱贪嗔痴,关键用对地方。”——自在兄 “没有爱迪生的执念,我们至今还要在黑暗中点烛。事物都是一分二的看的。执念本身并无好坏,关键是做它的主人就好。”——Zoeyorkshire “执念很容易走入魔道。执念让人有动力,但是目标完成后,支撑会瞬间崩塌。忌执念太深。会难以自拔。一切顺其自然,不作妄为,克制外欲,无欲无为,然一切随缘。”——微笑兄 “人心有正邪,执念无对错。不执,我们就不是我们。上天给的机会,我们才得以享受执念。要感恩。善待执念。”——海棠 “忘掉你自己,明白你自己。”——明空 丰子恺的《不宠无惊过一生》中有这么一句话,“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赠予大家,共勉!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