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意思

答案:8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18 10:06
  • 提问者网友:爱唱彩虹
  • 2021-02-17 15:38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意思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撞了怀
  • 2021-02-17 16:44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意思是:我们为什么不能完整地把庐山的真实面貌看得一清二楚呢?只因为人在此山里面,眼界受到局限的缘故。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出自于北宋大文学家苏轼的《题西林壁》。
全诗是:《题西林壁》
【作者】苏轼 【朝代】宋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译文: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拓展资料: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狂恋
  • 2021-02-17 21:44
本意: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本来的面目,是因为我自己身在庐山之中
引申:意在说明观察事物如果不是处在错综复杂的事物之外,就不能真正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
“不识庐山真面目”常用来比喻无法认清一个人的真正底细与才干,而“只缘身在此山中”最能描写出“当局者迷”的情境。
  • 2楼网友:洒脱疯子
  • 2021-02-17 21:20
为什么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只因为自己身在深山之中。
意在说明观察事物如果不是处在错综复杂的事物之外,就不能真正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
“不识庐山真面目”常用来比喻无法认清一个人的真正底细与才干,而“只缘身在此山中”最能描写出“当局者迷”的情境。
  • 3楼网友:迷人又混蛋
  • 2021-02-17 20:49
-
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出自北宋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
题西林壁
作者:苏轼 年代:宋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赏析:
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这是一首哲理诗,但诗人不是抽象地发议论,而是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 4楼网友:一把行者刀
  • 2021-02-17 19:15
宋·苏轼《题西林壁》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意思:认不清庐山本来的面目,因为自己在庐山里。
鉴赏:“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 5楼网友:長槍戰八方
  • 2021-02-17 18:21
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 6楼网友:夜余生
  • 2021-02-17 17:36
宋·苏轼《题西林壁》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意思:认不清庐山本来的面目,因为自己在庐山里。
鉴赏:“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 7楼网友:酒安江南
  • 2021-02-17 17:20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意思是:我们为什么不能完整地把庐山的真实面貌看得一清二楚呢?只因为人在此山里面,眼界受到局限的缘故。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出自于北宋大文学家苏轼的《题西林壁》。全诗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意思是:我们为什么不能完整地把庐山的真实面貌看得一清二楚呢?只因为人在此山里面,眼界受到局限的缘故。这两句诗让我们明白了对于一切事情,如果隐在它的圈子里面,就会不见全局,不明真相;只有客观地研究它的各个方面,才能取得正确的认识,就如一句格言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