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百鸟朝凤》里的唢呐,为什么没落了

答案:2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1-14 13:44
  • 提问者网友:火车头
  • 2021-11-14 08:27
《百鸟朝凤》里的唢呐,为什么没落了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鸽屿
  • 2021-11-14 09:21
在笛子、管子、笙、埙、箫、葫芦丝等一众民族吹管乐器中,唢呐是最难学的一门,没有五到十年的童子功,很难吹出像样的曲子。而要从“匠人”晋升为“大家”,演奏者还要广收民间音乐与地方戏曲之长。
980年代末至1990年代初,受流行音乐冲击,民间婚丧嫁娶渐渐不太请吹歌班子了,“年轻人喜欢赶时髦,就弄一些流行音乐,放录音啦,弄一些舞蹈队,请一些模特助兴。”挣钱少,又辛苦,唢呐乐手们纷纷改行。

作为农业文明和乡土文化的产物,唢呐历来服务的是农业社会的传统礼教。随着中国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进驶,西方文化涌入,不再有用、不再被需要的唢呐,免不了没落。
除了时代发展的影响,唢呐的传承方式本身也有限制,埋下了失传的隐患。在民间,一代代艺人都是靠手把手的口传心授,将唢呐这一“口技绝活”传承到了今天。唢呐就是祖辈世代相传下来的信物和见证。

扩展资料:陕西一个叫做无双镇的小村落里,吹唢呐这种传之久远的民间艺术,绝不止于娱乐,更具意味的是它在办丧事时是对远行故去者的一种人生评价——道德平庸者只吹两台,中等的吹四台,上等者吹八台,德高望重者才有资格吹“百鸟朝凤”。“百鸟朝凤”这支高难度的曲子,也只有领军的唢呐高手才能胜任。整个无双镇,只有四方闻名的焦家班班主焦三爷能吹“百鸟朝凤”。焦三爷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唢呐老艺人,他带领徒弟们用执着的热情与坚定的信仰追求和传承唢呐精神。现在焦三爷老了,他急需培养接班人。
徒弟游天鸣初进焦家班时年幼稚嫩,对焦三爷十分敬畏,虽然心有不甘被父亲“抛弃”在焦家班学艺,但仍有为争家门荣光全力博取师父赞许的信心。能够进入焦家班的学子必须人品端正,忠守唢呐艺人的德行,从骨子里做到“唢呐离口不离手”,为考验两个徒弟是否符合标准,陶泽如这个面冷内热的黑脸师父使尽招数。
参考链接:百度百科-百鸟朝凤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煞尾
  • 2021-11-14 09:30
从极盛到没落
唢呐并不是中国首创的民族乐器。公元3世纪,唢呐由波斯、阿拉伯一带传入中国,再从新疆传到内地。
在笛子、管子、笙、埙、箫、葫芦丝等一众民族吹管乐器中,唢呐是最难学的一门,没有五到十年的童子功,很难吹出像样的曲子。而要从“匠人”晋升为“大家”,演奏者还要广收民间音乐与地方戏曲之长。
明朝时期,唢呐极度兴盛,清朝遇低谷,解放初期至1960年代,唢呐又开始抬头,诞生了一大批佳作。
在当时,无论是长城内外,还是边疆沿海,民间的婚丧嫁娶、节日庙会、迎神祭祀,总少不了唢呐的身影。在河北吹歌会、山东鼓吹乐、潮州锣鼓乐、广东音乐,以及各类戏曲音乐里,唢呐也常担主奏乐器之责。
一般,一个吹歌班的规模是十至十五人,除了唢呐,还有笛子、管子、笙、打击等民乐器。
刘英的祖辈就在安徽民间做过吹歌班。他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唢呐最鼎盛的时期。1980年代末至1990年代初,受流行音乐冲击,民间婚丧嫁娶渐渐不太请吹歌班子了,“年轻人喜欢赶时髦,就弄一些流行音乐,放录音啦,弄一些舞蹈队,请一些模特助兴。”
挣钱少,又辛苦,唢呐乐手们纷纷改行。
作为农业文明和乡土文化的产物,唢呐历来服务的是农业社会的传统礼教。随着中国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进驶,西方文化涌入,不再有用、不再被需要的唢呐,免不了没落。
对此,常年下乡采风的刘英有最深切的体会。
“现在农村里的吹歌班子都由一些上了年纪的老艺人撑着,年轻人根本没有从事这个行业的意识。”刘英慨叹后继乏人,“年轻人学了也没用啊。他们也要到城里谋生活,挣钱养家糊口。”
除了时代发展的影响,唢呐的传承方式本身也有限制,埋下了失传的隐患。
在民间,一代代艺人都是靠手把手的口传心授,将唢呐这一“口技绝活”传承到了今天。唢呐就是祖辈世代相传下来的信物和见证。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