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句出何处?解释含意?
答案:4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06 04:26
- 提问者网友:佞臣
- 2021-03-05 14:12
问:“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句出何处?解释含意?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摆渡翁
- 2021-03-05 15:13
【出处】:韩愈《原毁》:“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呜呼!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 ”
【释义】:事业成功了,就会有人来诽谤你;德行高尚了,就会有人来毁坏你的荣誉。
【道理】:这句话包含了一个哲学道理物极必反,如同“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成功者更容易遇到非难。
【作者简介】: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汉族,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在旧《广东通志》中被称为“广东古八贤”之一。
【释义】:事业成功了,就会有人来诽谤你;德行高尚了,就会有人来毁坏你的荣誉。
【道理】:这句话包含了一个哲学道理物极必反,如同“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成功者更容易遇到非难。
【作者简介】: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汉族,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在旧《广东通志》中被称为“广东古八贤”之一。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末日狂欢
- 2021-03-05 18:28
文化人再见
- 2楼网友:拜訪者
- 2021-03-05 17:18
互诉心声----相互之间倾诉内心的话语。指双方感情极深。追问文句通畅;可惜不对题。谢谢!
- 3楼网友:人间朝暮
- 2021-03-05 16:51
参考答案:
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是由三国时李康的名言:“ 故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引申而来。具体见于韩愈在《原毁篇》:
“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呜呼!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 ”
不合理的批评往往是一种被掩饰的赞美。
含义是:
事情办成了,诽谤跟着就来;品德高尚了,毁誉随之而至。德行品格高出别人,他人必然另眼和腹诽。
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是由三国时李康的名言:“ 故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引申而来。具体见于韩愈在《原毁篇》:
“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呜呼!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 ”
不合理的批评往往是一种被掩饰的赞美。
含义是:
事情办成了,诽谤跟着就来;品德高尚了,毁誉随之而至。德行品格高出别人,他人必然另眼和腹诽。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