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93年有人写信给张之洞说:“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以北,百不得一。” &

答案:2  悬赏:3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03 18:47
  • 提问者网友:缘字诀
  • 2021-01-03 00:5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3年有人写信给张之洞说:“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以北,百不得一。”
——《盛宣怀档案资料选辑之四》第51页
材料二
据统计:同盟会员在1905年至1906年有统计的会员为976人,其中广东170人,湖南158人,四川130人,湖北125人,余者为其它各省。
——陈旭麓《中国近代史十五讲》第66页
问题(1)中国人是怎样认识到“机器之利”的?(2)从材料一,你可以获取哪些历史信息?(3)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同盟会会员分布有何特点?(4)这两则材料所反映的现象有何内在的联系?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纵马山川剑自提
  • 2021-01-03 01:13
(1)在鸦片战争和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刺激下,中国人开始认识到了近代机器之利。(如答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的影响也可。)(2)西方势力由东南沿海向北侵入;中国对西方近代事物认识和接受先南后北或机器生产南方多于北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呈现不平衡性。,每点1分)(言之成理即可)(3)南方多于北方或主要集中于南方。(4)革命力量的分布,与当地对西方事物认识接受程度相关。(或答与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相关。)解析(1)张之洞是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之所以会有此种认识应注意与鸦片战争的联系,也可与19世纪60年代中国的现实国情-内忧外患相联系。
(2)从材料中可知当时中国人对机器的认识从南方到北方逐渐减少,这一趋势也反映出当时列强侵略中国的过程亦是由南到北,而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则进一步说明当时中国南北方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3)根据材料中所给数据直接可作判断:南方多于北方;
(4)注意内在哲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青尢
  • 2021-01-03 02:09
正好我需要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