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泪流满面》 800字 不需要 让我自己之类的 赚分答案

答案:1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25 19:13
  • 提问者网友:世勋超人
  • 2021-01-25 05:26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泪流满面》 800字 不需要 让我自己之类的 赚分答案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我住北渡口
  • 2021-01-25 05:49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泪流满面》
汶川大地震后,所涌现出的仁人善举,令人唏嘘感怀至今。而今却有那么一个人,没有显赫的身世,也没有雄厚的资本,更不是青壮年般的社会柱梁。他是一位平凡的老者,以耄耋之龄,从74岁一直到93岁去世,身体力行,风雨无阻,整整做了二十年的善事!这种平凡,让道貌岸然者黯然失色;这种平凡,让权贵官贾们无地自容;这种平凡,应该得到社会更多的认可与褒扬;这种平凡,已经让我泪流满面!
他,叫白方礼,媒体常误作白芳礼。祖籍河北沧州,一贫如洗,从小做短工,后来逃难到天津,以踩三轮车谋生。解放后,靠着双腿蹬车,养活了4个孩子,其中3 个都上了大学;还资助着自20岁就寡居着的老姐及其儿子,而且侄子后来也上了大学。他没读过书,却深知学知识学文化的重要,勉励后辈勤学致知。退休之后,干起了个体,积攒了一些薄财。
有一次,他在田间看见一帮小孩嬉戏打闹,正当上学的年纪。问家长,家长回答说种田的人过日子都成问题,根本没有闲钱让他们入学读书。后来向校长打听,得知学费一年是80-100块之间,按说不贵,可是这这么点钱农民家长也无法拿出来。校长更说出了一个苦衷就是----就算有孩子来读书,教师也成问题。因为薪水太低,留不住人。老人听后感觉很沉重,心想若不读书,无法改变命运,岂不世世代代贫穷下去!由此,他萌生了一个念头----要将自己蹬三轮车的全部收入资助那些因贫困而上不起学的孩子,直到死。有这一想法并到付诸行动,一干就是整整20年,直到生命的终结。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回家后,他非常固执地宣布自己的这个决定,而且不容商议,将毕生积攒的全部积蓄5000块如数捐给了家乡,成立助学基金,从此踩三轮车的时候心里就多了个念想----要为孩子读书挣钱。别人是拉车养家,他则是拉车助学。而且还在车上竖立一面小旗,写着“军烈属半价、老弱病残优待、孤老户义务”。81岁时,他将一个寒冬挣来整整3000元钱将给学校,校长答谢,说代表全校300多学生致以敬意。谁知这个300多触动了他的内心。他想,僧多粥少,以他一人微薄的力量,加上行将就木的年纪,如何救那么多的孩子?回家后,他通宵未眠,天未亮就召集子女商议,表达了他想将两间老屋卖掉再申请贷款成立支教公司的想法。子女们面面相觑,知道父亲的脾气,也不好反对,答应了。后来,两间老房卖了一万元,再加贷款,在当地火车站边租了个小铁皮屋,只有8个平方,搞起了糕点、烟酒售卖的营生,开创了中国惟一的一家“支教公司”—天津白芳礼支教公司。初开业时,他即向雇员20多人阐明了宗旨:规矩挣钱,收入全部支教,月结月缴。此事感动了许多人,市长亲自划地,南开大学赠匾。在老人的苦心经营下,发展到十几个摊位,最好的时光景,每月除去各项开支得利一万多元。尽管身为创办人,但老人仍然像普通员工一样,依旧蹬着自己的三轮车,更给自己规定了每月不低于1000元的收入指标。这些收入,全部给了孩子,而他自己,却俭省得不能再俭省,穿戴得像个乞丐,而且大多是捡来的。吃的是冷馒头和水,睡的以大地当床。无论酷暑还是寒冬,都是这样捱过来的。只为了多挣一年钱,极少回家,随地而居,只求为孩子们多留些学费。后来那个小铁蓬因政府整治被清拆,老人又用木杆与编织袋撑了一个小篷,只为能够继续拉活。
老人以风烛残年,贫弱之身,节衣缩食,将自己的全部收入,献给了贫困的孩子,践行了支教的诺言。这里面不光有小学,还有中学,大学......据有心人统计,从74岁开始,一直到93岁逝世为止,整整20年,老人总共捐款350000元!如果按每蹬1公里三轮车收5角钱计算,老人奉献的是相当于绕地球赤道18周的奔波劳累。他不求回报。捐助的款项,也大多是通过学校和单位送到受助学生手里的,老人从没有打听过学生的姓名。当问老人对受他资助的孩子有什么要求时,老人的回答是:“我要求他们好好学习,好好工作,好好做人,多为国家做贡献。” 2001年,他捐出了最后一笔钱----因为,他实在老迈得蹬不动三轮车了。只好在车站替人看车,存够了500又捐了出去.....他像一只蜡烛,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也要发出生命的光亮,去照耀别人前行的路。多年来的无分昼夜,废寝忘食;餐风露宿,栉风沐雨......老人持之以恒,从未退却。滴滴血汗,换来的是沉甸甸的爱心善款,捐出去的是老人济世助贫的情怀,实践的是平凡而伟大的壮举!
2005年9月23日,老人寿终正寝,享年93岁。他平静的走了。他曾经说过,要有来世,他还将蹬三轮车为年轻后生们播撒自己的爱心。老人没有堂皇的外表,豪气的语言,他甚至有些佝偻,老气寒碜,乍看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布衣百姓。也许是因为这个原因,虽然两次入围感动中国人物的评选,却最终没有入选。我不知道感动中国的评选标准具体量化是什么,但如果以一个人的收入与捐助来定比例的话,我想,老人足以让任何一位成功入选的人相形见绌,高下立判!
我愤怒了。身为一个大国的中央喉舌,如此偏颇的评选,竟将一位耄耋之际、风烛残年的老人拒之门外,理由何在?!也许,对于一位只尚行动不务虚名的老人来讲,荣不荣誉并不重要,可以不去计较;但我要说的是,当一个病态的社会,只是流于表面的浮华,惯于功利的宣传,崇尚炒作的评比,惟形式不重内容的文章,是可耻的,是可恶的。老人,正是这病态社会的健全者,浊流滚滚中的一股清流,浩瀚夜空中的启明与长庚!譬如那称杆上的星,星是分,百姓的心就是这杆称,轻重分数将由这称杆来称明!

不说了。我感受到,总有一种平凡的力量,让人泪流满面;
同时,谨以此文悼念平凡而伟大的善长仁翁--白方礼老人,并表达深切的缅怀。

------------------------------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泪流满面》
我常常感觉被自己的肉体所束缚,生活中有那么多的不开心,不满意。不知道有没有什么力量,能够让我超越形体的局限,体味自由的快乐。
初识爱迪生时,我仅仅看到了一尊清俊的雕塑。妈妈指着他对我说:“孩子,那就是发明大王。”我歪着脑袋,呆呆注视他,仿佛能把他看穿。在享受了他的很多发明以后,我便轻启书本,跌入了他的故事中。看着他各类成就,我不禁向他鼓掌欢呼,却发现他的头一次也没转向我。原来他的右耳已经失聪了!我扔下脸上的喜悦,从心中升起一股敬佩——他在身患残疾的时候,却能走出阴影,走出耳朵给他的束缚,毅然地发明了电话。他的心早已飞出了耳朵带来的监禁,飞向发明的天空。
读过海伦·凯勒的书,在黑暗的“监狱”之中,她没有沉沦于这漆黑的空间,而是用自己敏感的肌肤,用自己敏锐的呼吸,用自己睿智的大脑,去体味,去感受。感受那生机盎然的春,感受那鸟鸣蝉叫的夏,体味那风干物燥的秋,体味那寒冷冻人的冬。她用自己单薄的身躯抗击着黑暗带来的无助与失落,她用自己敏感的心,引领自己走出黑暗的“监狱”。我仿佛看到她,在夜晚凝望着天空,就像天上的星云,注视着大地。
西西弗斯向我走来,他被宙斯惩罚,从事着永无止尽的苦役。我害怕见到吃苦受难的人们。我既不能对他们的不幸无动于衷,又为自己空洞的安慰感到羞愧。他吹着口哨向我走来,脸容不见一点悲戚,我还没有开口,他就欢乐地对我说:“看,这只蝴蝶是多么美丽!”莫非他也读过《赤壁赋》,知晓“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的道理?
想起契诃夫笔下的那位装在套子里的人,那种小心,那种多疑。我真心希望这类“装在套子里的人”有那么一天,透过衣领与帽檐的缝,看见灿烂的朝阳,嗅到花草的芬芳,触到清澈的山泉,听到鸟鸣的愉悦。然后泪流满面,脱开自己的堡垒,敞开自己的心扉。
原来真的有那么一种力量,可以让我感动得泪流满面,总有一些地方,是连宙斯的伟大神力也无法主宰,在那里,就藏着我们人类小小的幸福。

-----------------------------------

给你提示一下吧:
可以写现实中的英雄事迹吧!更能反映出新时期人们的心理,亲情很珍贵但写的太多了,就没新意了!比如写长江大学学生救人的事迹,我被打动了,供你参考!

也可以是母爱吧,你生病时,尤其是你妈妈那么辛苦回家还要做饭……收集一些自己亲人的,一定就有!要学会感恩,学会自己身边的事。那个爸爸妈妈对于孩子的那种关爱不是一本书啊。
社会上这种关爱也是有的。
总之,除非自己的感受,除非是别人给你剪贴,具体事实不好说,说出来也不是你的……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