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刘恕字道原,筠州人。恕少颖悟,书过目即成诵。八岁时,坐客有言孔子无兄弟者,恕应声曰:“以其兄之子妻之。①”一坐惊异。年十三,欲应制科,从人假《汉》、《唐书》,阅月皆归之。谒丞相晏殊,问以事,反复诘难,殊不能对。恕在钜鹿时,召至府,重礼之,使讲《春秋》,殊亲帅官属往听。未冠,举进士,时有诏,能讲经义者别奏名,应诏者才数十人,恕以《春秋》、《礼记》对,先列注疏,次引先儒异说,末乃断以己意,凡二十问,所对皆然,主司异之,擢为第一。他文亦入高等,而廷试不中格,更下国子试讲经,复第一,遂赐第。调钜鹿主簿、和川令,发强擿②伏,一时能吏自以为不及。恕为人重意义,急然诺。郡守得罪被劾,属吏皆连坐下狱,恕独恤其妻子,如己骨肉,又面数转运使深文③峻诋。 笃好史学,自太史公所记,下至周显德末,纪传之外至私记杂说,无所不览,上下数千载间,巨微之事,如指诸掌。司马光编次《资治通鉴》,英宗命自择馆阁英才共修之。光对曰:“馆阁文学之士诚多,至于专精史学,臣得而知者,唯刘恕耳。”即召为局僚,遇史事纷错难治者,辄以诿恕。恕于魏、晋以后事,考证差缪,最为精详。 王安石与之有旧,欲引置三司条例。恕以不习金谷为辞,因言天子方属公大政,宜恢张尧、舜之道以佐明主,不应以利为先。又条陈所更法令不合众心者,劝使复旧,至面刺其过,安石怒,变色如铁,恕不少屈。 恕为学,自历数、地里、官职、族姓至前代公府案牍,皆取以审证。求书不远数百里,身就之读且抄,殆忘寝食。偕司马光游万安山,道旁有碑,读之,乃五代列将,人所不知名者,恕能言其行事始终,归验旧史,信然。 宋次道知亳州家多书恕枉道借览次道日具馔为主人礼恕曰此非吾所为来也殊废吾事悉去之独闭阁昼夜口诵手抄留旬日尽其书而去目为之翳。(《宋史·列传第二百三》) 注:①语出《论语·公冶长》: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②擿(zh
):挑,揭发。 ③深文:法律条文苛细。(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人假《汉》《唐书》,阅月皆归之 阅:阅读B.又面数转运使深文峻诋 数:责备C.遇史事纷错难治者,辄以诿恕 诿:委托D.宋次道知亳州 知:主管(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恕于魏、晋以后事②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B.①宜恢张尧、舜之道以佐明主②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C.①恕能言其行事始终②芳菲菲其弥章D.①尽其书而去②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刘恕有才华的一组是①恕少颖悟,书过目即成诵②凡二十问,所对皆然③恕为人重意义,急然诺④恕独恤其妻子,如己骨肉⑤上下数千载间,巨微之事,如指诸掌⑥求书不远数百里,身就之读且抄,殆忘寝食[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②⑤D.③④⑥(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恕从小就十分聪慧,书看过一遍就能背下来,八岁时就通晓《论语》,还不到二十岁,就登进士第。B.刘恕为人很重情义,守信用,他虽然弹劾了郡守,但体恤他们的妻子儿女,像对待自己的骨肉一样。C.刘恕十分爱好史学,上下数千年间的大事小事都了如指掌,因此被司马光挑选来参与编写《资治通鉴》。D.刘恕与王安石有老交情,但不赞成王安石变法,以至于当面指责王安石的过失,并且没有丝毫屈从。(5)断句和翻译。(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曲线的句子断句。宋次道知亳州家多书恕枉道借览次道日具馔为主人礼恕曰此非吾所为来也殊废吾事悉去之独闭阁昼夜口诵手抄留旬日尽其书而去目为之翳。(2)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馆阁文学之士诚多,至于专精史学,臣得而知者,唯刘恕耳。________________②求书不远数百里,身就之读且抄,殆忘寝食。________________
刘恕字道原,筠州人。恕少颖悟,书过目即成诵。八岁时,坐客有言...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20 01:12
- 提问者网友:蓝琪梦莎
- 2021-01-19 14:40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一把行者刀
- 2019-11-01 16:38
答案:1.A;2.D;3.C;4.B;解析:(1)阅:经历。(2)都是连词,表承接关系。A.于:①对;②被。B.以:①连词,表目的;②介词,用。C.其:①代词,他们的;②助词,不译。(3)③表现其重信义,④表现其仁义,⑥表现其好学。(4)文中并没有说弹劾郡守的是刘恕。(5) 答案:(1)宋次道知亳州/家多书/恕枉道借览/次道日具馔为主人礼/恕曰/此非吾所为来也/殊废吾事/悉去之/独闭阁/昼夜口诵手抄/留旬日/尽其书而去/目为之翳。 (2)①馆阁中文学之士确实很多,至于专门精通史学的,我所知道的,只有刘恕罢了。 ②为求一本书不惜远走几百里,亲自到那里去读并且手抄,几乎废寝忘食。 参考译文: 刘恕,字道原,筠州人。刘恕从小就十分聪慧,书看过一遍就能背下来。八岁时,家里有客人说孔子没兄弟,他立刻说:“《论语》里不是说孔子把他哥哥的女儿嫁给了南容吗?”在座的人都感到十分惊异。十三岁时,他想应制科考试,向别人借了《汉》《唐书》,过了一个月就都归还了。他去拜谒宰相晏殊,拿史书上的事向他请教,反复追问,连晏殊也不能回答出来。刘恕在钜鹿时,晏殊把他召到府上,以隆重的礼仪来对待他,让他讲解《春秋》,晏殊亲自率领属下官员去听。还不到二十岁,刘恕登进士第,当时皇帝有诏,能讲经义的考生另外报上姓名,应诏的只有几十名,刘恕用《春秋》《礼记》对答,先列述注文,再列举先儒们各种不同的看法,最后发表自己的见解,所提一共二十问,刘恕对答都很正确,主考官大为惊异,选他为第一。其他文章也被列为高等,但廷试却没有考中,便再让他到国子监试讲经书,又列为第一,于是赐进士第。调任钜鹿主簿、和川县令,揭露检举坏人和隐藏的坏事,当时那些自以为很有本事的官吏都自觉不如刘恕。刘恕为人很重情义,答应办的事一定马上去办。郡守犯了罪被弹劾,下属官吏都被牵连关进牢狱,只有刘恕体恤他们的妻子儿女,就像对待自己的骨肉,又当面数落转运使援用法律条文苛细严峻,有刻毒诬陷之嫌。 刘恕十分爱好史学,从太史公司马迁所记始,到周显德末年,纪传以及纪传之外的私记杂说,没有不读的,上下数千年间,无论大事小事,都了如指掌。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英宗让他自己挑选馆阁英才共同编写。司马光回答说:“馆阁文学之士确实很多,至于专门精通史学的,我所知道的,只有刘恕罢了。”当即征召刘恕为官署的僚属,遇到有史事纷繁杂乱难以整理的,就把它们委托给刘恕。刘恕对于魏、晋以后的事,考证差错,最为精当详尽。 王安石与刘恕有老交情,想要引荐他到三司条例司任职。刘恕以不熟悉钱粮为借口推辞,趁机对王安石说:天子正托付您主持大政,应该张扬尧、舜之道来辅佐明主,不应把利益放在前面。又分条逐一陈述所更改的法令不合众心之处,劝说王安石把这些法令恢复原状,以至于当面指责他的过失,王安石大怒,脸色如铁,刘恕却没有丝毫屈从。 刘恕做学问,从历法、地理、官职、族姓到前代的官府公文,都拿来考证。为求一本书不惜远走几百里,亲自到那里去读并且手抄,几乎废寝忘食。刘恕曾和司马光一起游万安山,道旁有个石碑,读那碑文,原来是记载五代许多人们不知道的将领,而刘恕能说出他们的生平,回去查验古时的史料,刘恕所说的都是真的。 宋次道做亳州知府,家里有很多书,刘恕绕道去他家里借阅,宋次道每天为他准备饭食,以主人的礼节待他,刘恕说:“我不是为了这个来的,很耽误我读书啊。”刘恕全都拒绝了宋次道的招待,把自己关在书阁里,白天晚上诵读抄写,留了十日,看完了宋次道的书然后离开了,眼睛因此而生病。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逐風
- 2019-06-27 23:15
感谢回答,我学习了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