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语文教学中怎样阅读和鉴赏散文

答案:2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02 03:24
  • 提问者网友:最爱你的唇
  • 2021-01-01 20:17
散文,既是教师和学生都爱读的一种文体,又是在阅读和鉴赏中最棘手的一种文体,同时还是高考中备受青睐的一种文体。作为语文教师,如果我们能够把握住散文作品的基本规律,对组织和引导学生阅读、理解、把握和赏析散文都会产生巨大的作用。那么,到底如何鉴赏散文呢?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逃夭
  • 2021-01-01 20:56
由于散文这种文体能够“思承千载,视通万里”,又使我们的散文教学或多或少存在着以下一些误区。   其一,散文由于“形散”的特点,致使许多老师在教学中怕挂一漏万,因此总想逢“景”必赏,逢“言”必品,逢“情”必感,面面俱到,全程跟踪。一节课下来师生是身心俱疲,收效却甚微。   其二,散文表现的是作者独特的经历、经验、感受和情怀,有人认为它是“象外之象”“味外之旨”,是直觉顿悟的产物,是电光火石的灵光,是“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的,于是,坚决抛弃精细的分析阐释,力主笼统模糊的“感悟说”。可是,教学内容若缺失了具体分析阐释,教学就失去了基本的实施依托,结果常常不是陷入毫无客观标准的“相对主义”,就是坠入“恍兮惚兮”的神秘主义。   其三,在散文教学中,笔者还发现学生只拘囿于文本中现有的文字,缺乏联想和想象,缺乏筛选和归纳的能力,缺乏独特的感知和体验。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只能找到文本中描述的人、事、景、物的段落和语句,缺乏对段落和语言内涵的涵泳和品评。2.机械地运用语文知识和语文经验把作者独特的情感认知抽象化、概念化。比如文章通过对xx(人、事、景、物)的描写或刻画,表现了作者或喜悦或愤慨或赞美的感情。3.学生在鉴赏散文的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时,不能把文本中的语言恰切地转化为自己的语言,甚至不能用一句完整流畅的话来回答老师的提问,或是语无伦次,或是只言片语。   如此严峻的散文教学的现状摆在我们面前,我们该如何去解决?笔者就课堂教学的些许经验,浅谈几点对策和方法。   一、紧扣文眼,寻找行文脉络   文眼,即揭示全文主旨的点睛之笔,是牵制全篇的艺术构思的焦点。行文脉络,是一个完美、严谨的艺术整体,在全文起着重要的纽带作用。任何一部作品,尤其是优秀的散文,都是作家围绕一定的主观意图和审美理想出发,将分散的材料铸成一个个完整的有机统一的艺术整体,而且这个艺术整体充溢着作者强烈的情感,这就体现了散文的特性——“形散而神聚”。   我们在散文教学中要找到文章的线索,特别是情感线索来分析作品,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作品的思想内容,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受到作品内容本身所蕴涵的艺术美感教育。   紧扣文眼,其实就是紧扣文章的重点,目的是以点带面。抓住文眼,需要“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把自己放到“情动而辞发”的“重点”上,引导学生顺着文路揣摩,循着文意思索。   以《荷塘月色》为例,写作背景是1927年,全文蕴藉隽永,教师要紧紧抓住开篇“这几天颇不宁静”这个文眼,细心引导学生阅读。让学生知道,文章接下去虽未交代“颇不宁静”的原因,只是写作者独自一人夜游荷塘,观赏月色荷塘的幽静,写朦胧月色的宁静,等等。但作者并不是欣赏其静,而是以此反衬自己内心的不宁静。这看似矛盾的两者,一为客观环境的“宁静”,一为主观感情的“不宁静”。在文中,作者在心情“颇不宁静”时,在荷塘产生了一种“偷来的片刻逍遥”,在这幽美的荷塘月色中,这一对矛盾体暂时达到和谐统一的境地。而眼前的“宁静”终究不能彻底排除作者内心的“不宁静”,所以,作者“忽然想起了采莲的事儿”,“一抬头,又回到家门”,瞬间又回到了彷徨的现实中,回到了篇首“心里颇不宁静”的文眼上来。   散文像风筝,飘远含蓄而难以捉摸。因此,教师要始终抓住文眼,细致引导,才能让学生也紧扣文章的重点,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当然,仅仅紧扣“文眼”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必须引导学生理清行文的脉络。我们在指导学生分析文思时,还要指点学生明了每一篇散文的精巧的艺术构思。比如,我们在讲授《我的四季》一文时,我们要指点学生把握文章的明暗两条线索,即以“春、夏、秋、冬”四季为明线,以“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为暗线。明线暗线互为映衬,情境交融,巧妙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我们在教学中如果抓住这两条线索,便能使学生分清层次、理清脉络,领会作者在看似平静的叙事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由此可知,教师要讲好散文,必须紧扣文眼,理清行文脉络,从结构入手,具体分析,千万不要笼统评论,空洞分析。   二、品味语言,透视作者心灵   散文的艺术可以称之为“语言的艺术”,优秀的散文作家总是用精粹的语言酿造文章的诗情画意,熔炼深邃的思想,力求做到言简意赅,文约意丰。因此,在散文教学中,为了避免陷入“虚无主义”“神秘主义”的泥淖,我们要引导学生透过优美的文学语言品味、感知、赏析艺术形象,把握主旨,透视作者的心灵。   《荷塘月色》这篇优美散文,在赏析“月下荷香”这一段极富诗情画意的语段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揣摩“比喻、通感、拟人”等修辞手法在表情达意上的丰富内涵,领会“羞涩”“袅娜”等词语表现出来的情趣。赏析“塘上月色”这一精彩语段时,可以引导学生找出描写月光的一系列动词“泻”“浮”“洗”“笼”,然后让学生思考:这些动词在描摹景物上有何特点?能否用其他词替换?就这样,通过指导学生仔细揣摩作者在遣词造句方面的功力,便可感受那种淡雅、朦胧、恍惚迷离的意境,捕捉到作者内心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忧愁。   三、展开想象,尽显意境魅力   散文是一种文情并茂的文学形式,它的显著特点是形散而神聚。联想是散文重要的思维方式和表现手段。现代散文,尤其是那些脍炙人口的名篇,它们无不拥有“联类无穷”的健翅,展开事物的多面性和多样性,营造出优美的意境,使散文异彩纷呈,给读者带来极大的艺术享受。   散文的教学就是要解决“意境美”的欣赏问题。意境的把握要通过联想和想象来完成,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作者之所以要创造一种朦胧美的意境,就是因为这意境正是他此刻的心境。我们要通过联想和想象才能真正地把握其意境美。首先作者为我们展现了一片无边的迷人的荷香月色:那“淡淡”的月光,那“亭亭的像舞女的裙”一样的荷叶,那“明珠星星”般的荷花,那“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似”的清香,那“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似的光和影……一切的一切都“像笼着轻纱的梦”,营造出一种朦胧的美妙意境。但是,如果我们只是停留在作者笔下的美景上,而不去联想,不去想象,那么我们对作品的认识就只能是肤浅的表层认识,没有把握其真正的意境。我们必须要引导学生在字里行间,去联想,去想象:作者的心情像是“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在这样“恰是到了好处”的美景之下,享受到了“无边的荷香月色”,因而心里涌起了几丝“淡淡的喜悦”。但“这几天心情颇不宁静”,只是“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可以想象得出作者勉强和努力着什么,最后依然觉得“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都没有”,“早已无福消受”,我们很明显看出那抹不掉的“淡淡”忧愁。几丝喜悦只是眼前的美景使他暂时获得的偷闲而已,即便是有“淡淡的喜悦”,可那“淡淡的忧愁”却始终缠在心间。作者“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就是想借这“无边的荷香月色”来排遣心中“不宁静”的心绪,尽管暂时排遣了一些,可怎么也无法完全排遣,因此作者喜也朦胧,忧也朦胧,二者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淡淡的喜悦又淡淡的忧愁的心境。这种心境正如月下荷塘朦朦胧胧的环境一样,二者绝妙地统一在一起。通过联想和想象,我们才能够看到这种美妙的朦胧的意境——朦胧的喜悦、朦胧的忧愁和朦胧的荷月。如果没有过联想和想象,就无法把握作者的这种微妙的情丝,就无法真正把握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创作意图。如果没有积极的联想和想象活动,学生也很难融入到作品里。通过联想和想象,可以使学生根据教材的描写和教师的讲述突破时空的束缚再现当时的情境,通过联想和想象来把握作品,可以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四、比较阅读,领悟技巧之妙   散文是一种精致的文体,要求建构者用一定高超的技巧进行精心的营造,以达到尺寸之文显真挚之情。鉴赏散文的技巧绝非只是机械地抽取文中的人、事、景、物,干巴巴地分析文章的内容,而是思考作者是如何来表现这些人、事、景、物的,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这些表达技巧又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善于把握散文的技巧,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散文的内容,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写作散文的能力。如何才能领略散文技巧之妙,把握散文的技巧呢?笔者认为采用比较的方法不失为一种鉴赏的良好途径。比如,在教授《江南的冬景》一课时,我就把“午后冬郊图”和“微雨寒村图”放在一起要求学生从各个角度进行比较,结果学生比出了以下的一些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1.都选择了典型环境下的典型景物。如“午后”选了芦花、红叶、桕子、小草等明丽之景。“微雨”则选了三五人家、粉似的白雨、乌蓬小船、喧哗的酒客等迷人的冬景。2.都采用了细节描写。如“午后”用“根边总带点绿意”的细节来表现江南冬景的生机和活力。“微雨”以“一层”“一只”“几个”“一味”“一圈”几个数量词来勾勒“微雨”中那种悠闲恬淡的意境。不同点:1.用色不同。“午后”采用的是“红”“赭色”等暖色调,画面是艳丽多彩的。“微雨”用的是冷色调,画面是淡雅朦胧的。2.运笔不同。“午后”浓墨重彩,类似西洋的油画。“微雨”却是淡笔写意,略加点染,类似中国的水墨画。3.写法不同。“午后”用的是实写,如同一组静物。“微雨”则是虚实相生、动静结合。4.意境不同。“午后”的意境是明丽而充满生机的。“微雨”是静谧朦胧而充满诗情画意的。通过这样的比较,不仅让学生领略到了技巧之妙,更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及鉴赏水平。阅读散文,不仅要能够把握主旨,也要教导学生领悟这些表达技巧的妙处,以便对散文有全方位的把握,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   散文,是文学艺术中的一朵奇葩,是语言世界中的一泓清泉,是情感天空里的一颗明星。让我们和学生通过散文阅读去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吧!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大漠
  • 2021-01-01 22:06
这个问题的回答的对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