驼峰是储存什么
答案:1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09 02:29
- 提问者网友:沉默菋噵
- 2021-03-08 02:46
驼峰是储存什么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孤独入客枕
- 2021-03-08 03:47
问题一:驼峰里储存的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驼峰是骆驼的营养贮存库,由营养丰富的胶质脂肪组成,相当于猪的脂肪。猪是分布在皮下,而骆驼由于所处的环境把脂肪放到了脊背上。问题二:驼峰是什么? 就是骆驼背上像小山一样的那个,是脂肪组织的聚集,是一个巨大的储存库,这也是为什么骆驼是沙漠的交通工具问题三:驼峰是怎么贮存粮食的 经解剖证实,驼峰中贮存的是沉积脂肪,不是一个水袋。而脂肪被氧化后产生的代谢水可供骆驼生命活动的需要。因此有人认为,驼峰实际存贮的是“固态水”。经测定,1g脂肪氧化后产生1.1g的代谢水,一个45kg的驼峰就相当于50kg的代谢水。但事实上脂肪的代谢不能缺少氧气的参与,而在摄入氧气的呼吸过程中,从肺部失水与脂肪代谢水不相上下。这一事实说明,骆峰根本就起不到固态水贮存器的作用,而只是一个巨大的能量贮存库,它为骆驼在沙漠中长途跋涉提供了能量消耗的物质保障。
骆驼的瘤胃被肌肉块分割成若干个盲囊即所谓的“水囊”。有人认为骆驼一次性饮水后胃中贮存了许多水才不会感到口渴。而实际上那些水囊,只能保存5~6L水,而且其中混杂着发酵饲料,呈一种粘稠的绿色汁液。这些绿汁中含盐分的浓度和血液大致相同,骆驼很难利用其胃里的水。而且水囊并不能有效地与瘤胃中的其他部分分开,也因为太小不能构成确有实效的贮水器。从解剖观察,除了驼峰和胃以外,再没有可供贮水的专门器官。因此可断定,骆驼没有贮水器。
施密特-尼尔逊(K.Schmidt—Nielsen)的研究结果表明,骆驼在得到水的时候并不过量饮水,或者说,它们饮进的水只是用于满足和缓解当时的脱水,把体液恢复到正常的容量水平。由此看来,骆驼在不进水的条件下,维持生命活动所需水分是来自于体液的减少。正常体液的容量减去最大限度脱水时的体液容量,就是骆驼的体液系统所能提供的水分最大量。骆驼在夏季沙漠中可以忍受体重损失25%~30%的脱水,对一个体重为500kg的骆驼来说,就意味着125~150kg的水分损失,反过来讲,也就是一个500kg骆驼有125~150kg的水分“贮备”。这显然要比人们想象中的驼峰和水囊的贮水功能要大的多,具有真正“贮水器”的应该是骆驼的体液系统,而不是骆峰或水囊。
与骆驼的高度耐脱水相适应,在骆驼的血液中有一种特殊的高浓缩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具有很强的保水能力,在骆驼极度失水的情况下,这种血浆蛋白仍能维持血液中的水分,保证血液循环的正常运行,保证体核向体表的热扩散,增加了高温脱水状态下的存活力。
得水与失水是生物水分代谢的两个方面,在极端缺水的沙漠中,水是生物生存所面临的最为突出的矛盾。因此,对于生活在沙漠中生物而言,保障得水和减少水分损失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骆驼已经逐步形成了与减少失水相适应的从结构到生理上的一整套适应机制。
3.1 精巧的体温调节方式
骆驼体温范围很广,适应于昼夜温差大的沙漠环境和减少水分损失的需要。在白天,骆驼的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最高可达到41℃,到夜间又随环境温度的下降而下降,最低可达到34℃,体温波动范围为7℃,而且这种体温的波动越是在脱水的条件下越明显。但它并不能表明骆驼恒温机制的原始性,而是建立在恒温基础上的更为精巧的体温调节方式。
高温环境中,提高体温可缩小动物体与环境间的温差幅度,减少外界热量的流入。同时骆驼体温的升高也起到了贮存热量的作用,而这部分贮存的热量又可以在夜间通过传导、辐射扩散到周围的环境中以代替蒸发,其结果是减少了维持体温恒定可能导致的蒸发失水。一只500kg的骆驼比热为3.35KJ/kg·k,体温升高7℃就相当于贮存了1.26×107J的热量,如果是通过水分蒸发散失这部分热量就要损失5L水。
3.2 有效的隔热屏障
骆驼长而蓬松的驼毛,在其体表形成了一个有效的隔热屏障,驼毛间不流动的空气层影响传导和对流,降低了低温条件下体热的散失和高温条件下外热的流入。有实验表明,一只毛厚不到1cm的骆驼每天每100kg体重平均失水3L,而毛长3......余下全文>>问题四:驼峰是什么意思 骆驼背部隆起像山峰状的部分,里面储藏大量脂肪,可供维持正常行动,因此骆驼可以较长时间不吃食料
详细解释
1. 亦作“ 驼峯 ”。亦作“駞峰”。1.骆驼背上的肉峰。古代作为珍馐之一。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酒食》:“将军 曲良翰 ,能为驴鬃驼峯炙。” 宋 周密 《癸辛杂识续集上·驼峰》:“驼峰之隽,列於八珍。” 清 朱彝尊 《题颜司勋光敏写照》诗:“訡羹削驼峰,贳酿搅牛潼。”
2. 驼形的山峰。
宋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十:“ 蔡太师 父 准 葬 临平山 ,为駞形,术家谓駞负重则行,故作塔於駞峰;而其墓以 钱塘江 为水,越之 秦望山 为案,可谓雄矣。”
3. 指铁路调车用的土坡。车辆可以凭本身的重力自动溜到各股铁道上去。
骆驼的瘤胃被肌肉块分割成若干个盲囊即所谓的“水囊”。有人认为骆驼一次性饮水后胃中贮存了许多水才不会感到口渴。而实际上那些水囊,只能保存5~6L水,而且其中混杂着发酵饲料,呈一种粘稠的绿色汁液。这些绿汁中含盐分的浓度和血液大致相同,骆驼很难利用其胃里的水。而且水囊并不能有效地与瘤胃中的其他部分分开,也因为太小不能构成确有实效的贮水器。从解剖观察,除了驼峰和胃以外,再没有可供贮水的专门器官。因此可断定,骆驼没有贮水器。
施密特-尼尔逊(K.Schmidt—Nielsen)的研究结果表明,骆驼在得到水的时候并不过量饮水,或者说,它们饮进的水只是用于满足和缓解当时的脱水,把体液恢复到正常的容量水平。由此看来,骆驼在不进水的条件下,维持生命活动所需水分是来自于体液的减少。正常体液的容量减去最大限度脱水时的体液容量,就是骆驼的体液系统所能提供的水分最大量。骆驼在夏季沙漠中可以忍受体重损失25%~30%的脱水,对一个体重为500kg的骆驼来说,就意味着125~150kg的水分损失,反过来讲,也就是一个500kg骆驼有125~150kg的水分“贮备”。这显然要比人们想象中的驼峰和水囊的贮水功能要大的多,具有真正“贮水器”的应该是骆驼的体液系统,而不是骆峰或水囊。
与骆驼的高度耐脱水相适应,在骆驼的血液中有一种特殊的高浓缩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具有很强的保水能力,在骆驼极度失水的情况下,这种血浆蛋白仍能维持血液中的水分,保证血液循环的正常运行,保证体核向体表的热扩散,增加了高温脱水状态下的存活力。
得水与失水是生物水分代谢的两个方面,在极端缺水的沙漠中,水是生物生存所面临的最为突出的矛盾。因此,对于生活在沙漠中生物而言,保障得水和减少水分损失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骆驼已经逐步形成了与减少失水相适应的从结构到生理上的一整套适应机制。
3.1 精巧的体温调节方式
骆驼体温范围很广,适应于昼夜温差大的沙漠环境和减少水分损失的需要。在白天,骆驼的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最高可达到41℃,到夜间又随环境温度的下降而下降,最低可达到34℃,体温波动范围为7℃,而且这种体温的波动越是在脱水的条件下越明显。但它并不能表明骆驼恒温机制的原始性,而是建立在恒温基础上的更为精巧的体温调节方式。
高温环境中,提高体温可缩小动物体与环境间的温差幅度,减少外界热量的流入。同时骆驼体温的升高也起到了贮存热量的作用,而这部分贮存的热量又可以在夜间通过传导、辐射扩散到周围的环境中以代替蒸发,其结果是减少了维持体温恒定可能导致的蒸发失水。一只500kg的骆驼比热为3.35KJ/kg·k,体温升高7℃就相当于贮存了1.26×107J的热量,如果是通过水分蒸发散失这部分热量就要损失5L水。
3.2 有效的隔热屏障
骆驼长而蓬松的驼毛,在其体表形成了一个有效的隔热屏障,驼毛间不流动的空气层影响传导和对流,降低了低温条件下体热的散失和高温条件下外热的流入。有实验表明,一只毛厚不到1cm的骆驼每天每100kg体重平均失水3L,而毛长3......余下全文>>问题四:驼峰是什么意思 骆驼背部隆起像山峰状的部分,里面储藏大量脂肪,可供维持正常行动,因此骆驼可以较长时间不吃食料
详细解释
1. 亦作“ 驼峯 ”。亦作“駞峰”。1.骆驼背上的肉峰。古代作为珍馐之一。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酒食》:“将军 曲良翰 ,能为驴鬃驼峯炙。” 宋 周密 《癸辛杂识续集上·驼峰》:“驼峰之隽,列於八珍。” 清 朱彝尊 《题颜司勋光敏写照》诗:“訡羹削驼峰,贳酿搅牛潼。”
2. 驼形的山峰。
宋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十:“ 蔡太师 父 准 葬 临平山 ,为駞形,术家谓駞负重则行,故作塔於駞峰;而其墓以 钱塘江 为水,越之 秦望山 为案,可谓雄矣。”
3. 指铁路调车用的土坡。车辆可以凭本身的重力自动溜到各股铁道上去。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