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幼儿园小班数学一一对应比多少活动反思

答案:1  悬赏:3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29 12:21
  • 提问者网友:原来太熟悉了会陌生
  • 2021-03-28 11:54
幼儿园小班数学一一对应比多少活动反思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几近狂妄
  • 2021-03-28 12:13
【摘要】
  目前,国内外数学教育发展趋势均强调以幼儿为活动的主体,贯彻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讨论式教学逐渐成为幼儿数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数学活动中的群体讨论正是以幼儿为主体的、建构的、动态的学习方式的体现。
  本文结合课例分析,探讨数学活动中幼儿群体讨论的意义及如何在数学群体讨论中引导幼儿主动学习。教师在幼儿群体讨论中,不但要关注幼儿讨论的内容和质量,还要关注幼儿讨论的过程和细节,同时更要关注不同幼儿的个体差异及在讨论中的状态和兴趣,引导幼儿主动学习、快乐学习。
  【关键词】 数学 群体讨论 主动学习
  一、活动方案
  活动名称:一一对应比多少
  活动目的
  1、复习同样多,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2、引导幼儿用多些、少些表述自己的操作结果。
  3、培养幼儿参加数学活动的兴趣,能在游戏中迁移一一对应比多少的经验。
  活动重点: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观察物体数量的差异,比较数量的多少。
  活动难点:能够用语言表达自己操作的结果。
  活动准备:2只兔子、3只熊猫、4头牛、5只狗的图片及相应的食物图片、演出服装5套、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经验准备:幼儿已有“同样多”的概念。
  活动过程
  1、复习同样多
  (1)以“小动物做客”的游戏情景引入,激发幼儿参与兴趣。
  引导语:① 今天咱们班来了很多小动物客人,你们高兴吗?我们来和客人打个招呼吧!小兔,你好!熊猫,你好!小牛,你好!小狗你好!
  ② 一共来了几只兔子呢?
  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1、2,有2只小兔子。
  ③ 你们知道兔子最喜欢吃什么?出示萝卜。
  
  怎么分萝卜最公平?
  (2)幼儿讨论,引导幼儿说出一只兔子一个萝卜。
 
  (3)请一位幼儿来喂兔子。边喂边说2只兔子和2个萝卜一样多,2和2相等。 
 
  (4)用同样的方法喂熊猫、小牛和小狗,分别说出3和3相等,4和4 相等,5和5相等。
  (5)小结:我们今天是怎样喂小动物的呢?
  幼儿讨论,引导幼儿了解这种方法叫“一一对应”。
  2、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1)以 “给小动物表演节目”发展游戏情景,引导幼儿融入情景,主动探索。
  引导语:① 刚才我们招呼客人吃东西了,那我们接下来给客人表演节目好不好?演节目需要什么道具呀?(变出演出服装)
  ② 穿上这些服装可以表演节目,这么多衣服怎么知道够不够?我想要一眼就能看出来谁多谁少,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2)幼儿自由讨论,引导幼儿说出一个一个地比。 
  (3)叙述操作过程:① 一个小朋友穿一件衣服……还剩下了一件衣服,衣服多些,小朋友少些。
  ② 一个小朋友戴一顶帽子……还剩下了两个小朋友,帽子少些,小朋友多些。
  (4)穿戴好演出服装的小朋友一起走时装步,做时装表演。
  3、通过游戏,巩固一一对应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1)玩“抢椅子”游戏,引导幼儿在游戏中迁移一一对应比多少的经验。
  要求一张椅子坐一个小朋友,看谁能找到椅子。
  游戏两遍后提问:为什么每次都有一个小朋友找不到椅子?
  你是怎么知道的?
  (2)幼儿讨论,引导幼儿说出一个小朋友坐一把椅子。
  (3)改变椅子和小朋友的数量,再玩一次。
  (4)叙述过程:① 一张椅子坐一个小朋友……有一个小朋友没有椅子,小朋友多些,椅子少些。② 一张椅子坐一个小朋友……有一把椅子没有人坐,小朋友少些,椅子多些。
  4、幼儿个体操作,通过操作巩固一一对应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1)创设“给小动物分水果”的游戏情景,引导幼儿个体操作。
  引导语:哎呀,只顾玩了,忘了一件事,我们很多的水果,用来招待客人的。可刚才老师不小心把分好的水果弄乱了,我想请小朋友帮帮忙,比一比哪一种水果多。比的时候,要求一边比,一边说,这样才不会弄错了。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幼儿自由表述自己的操作结果。
  5、小结
  今天我们玩得真高兴,还学会了一个一个比的本领,这个本领又叫“一一对应”。它用处可大了!以后我们就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找出谁多谁少了。
  二、课例分析
  (一)数学活动中幼儿群体讨论的意义
  国内外数学教育发展趋势均强调以幼儿为活动的主体,贯彻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活动内容强调与幼儿生活密切联系,旨在培养幼儿的数学素养和数学思维,而非单纯的静态数学知识的获得。在这样的背景下,数学活动的组织方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教师在数学活动中期望的不是正确答案的传递,而是思考过程的呈现。而思考过程正是以对话、交流、质疑、反问等讨论的各种形式呈现的。讨论式教学成为幼儿数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数学活动中的群体讨论正是以幼儿为主体的、建构的、动态的学习方式的体现。
  (二)如何在数学群体讨论中引导幼儿主动学习
  首先,要关注幼儿讨论的内容和质量。
  在幼儿的群体讨论中,同伴互动是比较频繁的,但并非所有的互动都是有效的。教师在抛出讨论问题同时,要关注幼儿是否将注意力投入讨论中来,是否就相关内容进行讨论,他们在讨论的内容有没有偏离,或出现什么亮点。比如,在该活动中,有的孩子说出:“一只兔子吃一个萝卜”,旁边的孩子似有所悟地说:“那两只兔子就吃两个萝卜了?”两人互相启发,都有了收获。数学探究教育的目的不是事实性知识的传递而已,更应注重幼儿数学思考能力的发展。在讨论式教学的组织形式下,幼儿发表意见,听取他人想法,从而有机会进行再思考,从而促进幼儿主动学习,主动建构与修正数学概念。

  其次,要关注幼儿讨论的过程和细节。
  教师的任何引导都应根植于细致入微的观察,换句话说,没有经过观察幼儿、分析幼儿而做出的引导是仓促的,没有结合具体的教育情境而做出的引导,哪怕再具体,也是多余而收效甚微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观察对幼儿群体讨论能否深入下去、能否真正受益是起着非常重要作用的。比如,在该活动中,预设的目标是引导幼儿讨论出一一对应比较两组物体的方法,并且大部分幼儿都能领会了一个对一个地比,第一组的含含这时却有不同意见:“分成两堆,数一数就知道谁多谁少了呀!”她在小声地嘀咕,可是被我听到了,我马上让她向全班说出自己的想法,并对她的求异思维提出表扬:“含含认真思考了,她发现了另一种方法。”当孩子开动脑筋发现新方法或新问题时,我没有急于澄清,而是让她和同组的幼儿一起商量她的办法好不好?为什么?。果然,菲菲说:“也可以,但是不快。”原来,她想起了刚才我提要求时说的一句话:“我想要一种一眼就能看出谁多谁少的办法。”我请含含对照一下两种方法哪种能又方便又快地比较出多少来,含含说:“一个对着一个地比快”,经过讨论大家达成了一致。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讨论在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推动着,正向数学题的一题多解一样,当有人提出另一种思路时,正是激发大家求证的好时机,作为教师是幼儿讨论过程中的助推手,教师要能看到教育情境中的细微动作、听到细微的声音,对幼儿的质疑、发现要及时呈现给大家,引而不发,留足思考的空间,促进幼儿主动学习,令讨论向纵深发展。
  再次,要关注不同幼儿的个体差异及在讨论中的状态和兴趣。
  在群体讨论中,成就感较高、表达能力较强的幼儿往往不管讨论的话题是什么、自己有没有想好都喜欢发言,而性格内向的孩子更喜欢选择听别人发言,也不做出任何反应。因此,在讨论中每每能看到这样的场景:几个活跃的孩子唱“主角”,其余幼儿甘当“配角”。幼儿讨论的状态令我决心调整讨论的引领方式,改变以往抛出一个问题让大家去讨论的做法,而是请指定的人思考并回答指定的问题,所设的问题在难度上是有梯度的。这样让能力稍弱的孩子多回答一些是什么、接下来要怎么做的问题,这样他们跳一跳能够得着,不断体验成功的感觉。而对能力强的孩子则提“为什么要这样?”“你有什么好方法吗?”这样的问题,促进他们的思维进一步开阔和向纵深发展。保持全体幼儿参与讨论的热情和兴趣是促进群体讨论维持、发展下去的一个关键因素,讨论中教师扮演一个微妙的调停者角色,引导幼儿彼此之间有回应性的交谈,而不是只停留在与教师的一问一答上。要能使幼儿就同一主题发表自己的不同观点,必须要调动起幼儿参与的热情,营造自由平等的讨论气氛。
  综上所述,教师在幼儿群体讨论中,不但要关注幼儿讨论的内容和质量,还要关注幼儿讨论的过程和细节,同时更要关注不同幼儿的个体差异及在讨论中的状态和兴趣,引导幼儿主动学习、快乐学习,帮助幼儿拓展数学思维,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