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垂髫是指多少岁的人

答案:1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03 15:33
  • 提问者网友:星軌
  • 2021-01-03 06:21
垂髫是指多少岁的人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西岸风
  • 2021-01-03 07:04
问题一:古代称人的年龄为“垂条”,指的是几岁? 30分垂髫[tiao]:指儿童。儿童垂发叫髻。垂髫:髫[tiáo],指古代儿童犹未束发时自然下垂的短发。因而就用“垂髫”称幼儿或指人的幼童阶段。也有说“垂发”的,意思相同,如《后汉书·吕强传》就有“垂发服戎,功成皓首”句。垂髫:小孩子头发扎起来下垂着,指幼年。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垂髫(tia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问题二:人的年龄段都有哪些特别称呼?比如"米寿"指的是多少岁? 5分米寿是我国传统的寿称之一:八十八岁的雅称
古代年龄称呼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 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古代年岁的别称 杨权 总角:指童年。 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又《齐风·甫田》“总角兮”。以后称童年为“总角”。陶渊明《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垂髫:指童年。 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束发:指青少年。 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及笄:指女子15岁。 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 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 弱冠:指男子20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左思《咏史》诗之一:“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而立:指30岁。 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以后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聊斋志异·长清僧》:“友人或至其乡,敬造之,见其人默然诚笃,年仅而立。” 不惑:指40岁。 语出《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以后用“不惑”作40岁的代称。应璩《答韩文宪书》:“足下之年,甫在不惑。” 艾:指50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老年头发苍白如艾。《民国通俗演义》三十七回:“……我年已及艾,还有什么不满意的事?” 花甲:指60岁。 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六十六:“(赵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古稀:指70岁。 语出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亦作“古希”。 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 《后汉书·吕强传》:“故太尉段颍,武勇冠世,习于边事,垂发服戎,功成皓首。” 黄发:指长寿老人。 语出《诗经》,如《诗·鲁颂· 宫》“黄发台背”。老人头发由白转黄。曹植《赠白马王彪》:“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鲐背:指长寿老人。 语出《诗经》,如《诗·大雅·行苇》“黄台背”,“台”与,“鲐”通用。《尔雅·释诂》:“鲐背,寿也。”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 期颐:指百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谓百岁老人应由后代赡养。苏拭《次韵子由三首》:“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 也谈古代年岁的别称 汤饼之期:婴儿出生三朝,称为“汤饼之期”。 语出刘禹锡《送张盥诗》。 初度:指小儿周岁。 语出清代文学家程允升......余下全文>>问题三:总角古代人指的是多大年龄 总角泛指童年,八九岁之前的小孩子散着头发,头发下垂,称垂髫,八九岁到十四五岁的时候把头发在头两边扎成两个髻,像羊角一样,称总角。问题四:古代称谓:健儿这个词语是指几岁的人? 据了解,没听过古代称谓有健儿这个词语啊
襁褓:不满周岁
初度:指小儿周岁
孩提:2~3岁
垂髫(又称髫年): 女孩7岁
龆龀、龆年:指儿童7~8岁
教数之年:指儿童九岁
黄口:10岁以下
外傅之年:指儿童十岁
金钗之年:女子12岁
豆蔻(豆蔻年华):女孩13-14岁
及笄之年:女子15岁
舞勺之年:男子13~15岁
束发:男子15岁
破瓜年华、碧玉年华:女子16岁
舞象之年:男子15~20岁
桃李年华:女子20岁
弱冠:男子20岁
花信年华:女子24岁
半老徐娘:女子30岁
而立之年:男子30岁
不惑之年、强壮之年:男子40岁
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男子50岁
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60岁
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70岁
杖朝之年、中寿:80岁
耄耋之年、上寿:80~90岁
鲐背之年:90岁
期颐:100岁
花甲重开:一百二十岁。
古稀双庆:一百四十岁。
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问题五:各个年龄阶段(比如:多少岁是童年、多少岁是青年......) 中国各年龄的称谓
幼年:总角、垂髫、髫年、始龀、龆龀
十三、四岁:豆蔻(用于女性)
十五岁:束发、成童、志学、及笄(用于女性)
十六岁:破瓜(用于女性)
二十岁:弱冠(用于男性)
二十四岁:花信(用于女性)
三十岁:而立
四十岁:不惑
五十岁:知天命 六十岁:花甲、耳顺、耆
七十岁:古稀
八、九十岁:耄耋
一百岁:期颐
幼年:总角、垂髫、髫年、始龀、龆龀
十三、四岁:豆蔻(用于女性)
十五岁:束发、成童、志学、及笄(用于女性)
十六岁:破瓜(用于女性)
二十岁:弱冠(用于男性)
二十四岁:花信(用于女性)
三十岁:而立
四十岁:不惑
五十岁:知天命
六十岁:花甲、耳顺、耆
七十岁:古稀
八、九十岁:耄耋
一百岁:期颐
幼年:总角、垂髫、髫年、始龀、龆龀
十三、四岁:豆蔻(用于女性)
十五岁:束发、成童、志学、及笄(用于女性)
十六岁:破瓜(用于女性)
二十岁:弱冠(用于男性)
二十四岁:花信(用于女性)
三十岁:而立
四十岁:不惑
五十岁:知天命
六十岁:花甲、耳顺、耆
七十岁:古稀
八、九十岁:耄耋
一百岁:期颐
儿童,一般指尚未经历青春期的幼年人类。
儿童发展为人类在体格和心智上从婴儿发展至成人,其发展过程或机制的一门课程或验证。
医学上有小儿科的一个分支,专门研究儿童的保育和健康发展。其范围包括初生至二十一岁的年青人。
儿童根据性别不同可分为男童和女童,但有极少部份的人类是生物学上定义的双性。除了生殖系统外,儿童在性别并没有太多的差异。然而文化上或亲本习惯上所认定的性别认同是备受争议的议题。一般而言,心理学及遗传学对于性别认同形成于儿童时期或形成于先天。
青少年是人类发育过程中的一段时期,介于童年与成年之间。在这段时期里,人类会经历一段青春期,也就是性成熟的过程。
青少年通常是指十几岁的人,有时因为不同个体在发育上的差异,会往前后延伸。以男性来说,一般是指14到21岁[1]。
成人是指成年的人,即是已经完全发育成熟的人,与儿童相对。在大部份国家,成人的定义是年满18岁或以上的人,但也有例外,如韩国和日本分别是19岁和20岁。老年一般指生物的生命周期的最后一个阶段,即中年到死亡的这么一段时间。
不同的文化圈对于老年人有着不同的定义。由于生命的周期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壮年到老年的分界线往往是很模糊的。有些人认为做了祖父祖母就是进入了老年,有的人认为退休是进入老年的一个标志。
世界卫生组织对老年人的定义为60周岁以上的人群,而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则认为65岁是分界点。中国古代曾将50岁作为划分[1]。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