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任性,自理能力差怎么办
答案:2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2-29 21:43
- 提问者网友:欲劫无渡
- 2021-12-29 16:58
孩子任性,自理能力差怎么办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北方的南先生
- 2021-12-29 17:37
我们认为,人是体生活的动物,具有明显的社会性,作为体生活中的一员,就必然有自我和他人之分,因而作为一个社会成员就必须正确认识自我和他人,并能和谐地与人交往、合作,否则就不能适应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由此可见,提高幼儿的自我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理所当然被列为幼儿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幼儿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又告诉我们,幼儿自我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是其个体在不断地与周围环境中的人、事、物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而这种相互作用的主体部分就是交往。幼儿在与同伴和成人的交往的同时,丰富知识,提高认识水平,发展社会情感,促进了心理活动的飞跃和心理水平的提高,从而加速幼儿远离自我中心,实现社会化的进程。因此,提高幼儿交往能力是他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我们应自觉地把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作为早期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二、开展幼儿合作教育符合幼儿身心特点合作是一种社会性行为。在对幼儿合作精神的培养过程中,幼儿每一个个体都要对自己的行为作出必要的调整和控制,使那些任性、好强、固执等不利于合作的行为作出退让,才可能达到使合作各方协调一致、产生良好的合作效果的目的。这是合作教育对幼儿个体提出的主要要求。 另一方面,从身体发育情况看,三岁以后的幼儿大脑发育逐步成熟,思维能力也在不断发展,动作日趋协调,并具有了初步的活动的能力。从心理发展的特点看,三岁以后的幼儿随着神经的加强和第二系统的展开,内部抑制机能发展加快,兴奋和抑制过程逐渐平衡,从而使儿童的神经过程集中,各种心理活动进一步协调发展,并能更好地综合外界事物,控制、调整自己的行为。这些生理、心理的发展特点,使得对学前期幼儿开展合作教育具备了基础。再从学前期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特点看,三岁以后的幼儿自主意识有了较大发展。而随着自主意识的发展,幼儿与他人交往的情感需求也不断发展,社会情感会变得越来越丰富深刻,并逐步不满足于自我。同时,三岁以后的幼儿与社会交往的内容和范围也日益扩大,并具有了合作的初步社会行为等。这时,有意识地加强这一方面的教育与培养,幼儿就能提高自己的交往的技能,体验到合作的愉悦,从而使幼儿的合作行为等社会性能力得到较好发展。 当然,幼儿早期合作教育并不在于使儿童能即刻生合作行为,而在于培养儿童的合作意识,为其以后社会化、个性化的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早期合作教育不仅有利于儿童社会性发展,也关系到儿童未来人格的健康发展。三、拓宽幼儿交往与合作的渠道,展开早期合作教育活动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段内,幼儿的大环境是不会有大变化的,幼儿所在的成员也是不会有大的变化的。但是只要我们不断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促进幼儿社会化的目标意识,就能尽可能地拓宽幼儿交往的渠道,丰富交往活动的内容。因为环境是可以被人充分利用和创设的,体中的每个成员同时生活在不同的家庭里,其生活是多彩的,心理活动也是很丰富的,相信他们在相互交往中会有说不完的话、谈不完的事,关键在我们如何去设计,如何去组织。我们的具体做法是:教学为主体的教育活动中,最大限度地为幼儿提供交往合作的机会。我们针对不同学科教育活动的不同特点,努力安排各种类型的交往活动。如语言活动中相互讨论、表演故事;科学活动中的小组观察、合作实验;数学活动中的材料的交换使用;音乐活动中的对唱、合唱、结伴跳舞、集体舞;美术活动中的合作作画;社会活动中的情境表演、道德实践等等,都是很好的交往活动,幼儿在交往中,加深感受、强化体验、发展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尽可能地为幼儿创设交往的条件。如每天在晨间锻炼后,安排5——10分钟的交谈时间,幼儿相互可以通报昨天回家听到的新闻,或介绍自己感到最高兴的事情,或畅谈晨间活动的体会,还可以组织幼儿开展热点问题的讨论和有趣的动画片的讲述等等;值日生午餐时为大家分发碗,起床后分发洗脸毛巾、餐点等;如果某班开展活动需要向其他班级借用什么材料时,只要是小朋友拿得动的东西,老师应有意识地安排幼儿去完成。在这些交往中幼儿学会了表达自己的愿望、提出请求或表示感谢等交往技能,并让幼儿相互分享快乐,同时发展口语表达能力。1.有目的利用幼儿喜爱的童话故事,让幼儿理解故事中的人物是如何进行合作的一及合作后的成功感和愉。幼儿模仿童话故事中的角色的行为,从而将童话中的情感语言移值到幼儿自己的生活中来。2.发挥教师作用,让幼儿分享、体验教师合作行为带来的愉快情感。幼儿获得社会化行为的一条重要途径,是通过认明榜样和模仿他们的行为。教师是幼儿心中的权威。是幼儿学习的榜样。教师通过让幼儿分享自己合作行为带来的愉快情感来发挥榜样作用,幼儿就会在榜样力量的感召下模仿其行为,进而体验到其产生的情感,从而增强合作意识。例如,在幼儿面前表现出同班教师间的密切合作以及互相赞叹情景,为幼儿树立良好榜样;在班上开展“老师为什么高兴”主题活动,启发幼儿开动脑筋、观察老师的合作行为等,以使幼儿能分享、体验教师合作行为带来的愉快情感。 3.增强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交往活动。幼儿的情感是在交往中才发展起来的。教师可在一日活动中主动寻求与幼儿的合作,并对其合作性给予评价。这里特别要说明的是,只要做有心人,教师随时都可捕捉到寻求与幼儿合作的机会。而且这些机会特别有利于那些个性强、不善于与他人合作的幼儿。即合作教育的重点对象。这对他们正好是极好的教育形式。同时,教师要创造条件,开辟空间,注意为大多数的幼儿提供更多的交往机会。 4.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让幼儿直接感受到合作行为带来的愉快情感。如开展“找一个合作伙伴”的系列活动,要幼儿“发现一件同伴相互合作的好人好事”“做一件与同伴互相合作的事情”“做一件与同伴合作的游戏活动”等。此外,还可开展模仿生活角色,开展以“家庭”为单位的劳动竞赛活动等。让幼儿在这些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中,亲身体验到合作带来的成功感和愉,强化合作意识。有计划地组织各种以交往为主要手段的主题活动,并邀请社会上有关职业的先进人物和家长参加。如“三八”妇女节给妈妈、奶奶敬献礼物并说一句或一段祝贺的话语;“六一”儿童节举办家园联谊活动,由教师和幼儿共同支持并由小朋友担任接待员、讲解员和节目支持人等角色;组织幼儿和叔叔、交警叔叔、少先队员哥哥姐姐进行联欢,表演节目,并和成人交谈等。在这类交往活动中,幼儿可以直接接触到气质或性格有别、知识各异的不同职业的人,不仅可以增进对社会的认识,而且特别有助于学习和掌握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充分感受交往成功的无穷乐趣。内容丰富多彩的还是区域游戏中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和协作精神。交往能力和协作精神是人的社会性的核心。在幼儿阶段,这种社会性的培养,主要通过游戏活动实现的。由于幼儿的人格发展尚以自我为中心,这种交往能力和协作精神显得尤为重要。首先,优化游戏环境与空间。以往,我园空间狭小,幼儿人数过多,活动中幼儿攻击性行为增多,社会交往行为减少,不主动参与活动比率升高。根据这一情况,我们首先想办法,充分利用一切空间规划活动区域,让幼儿在宽松、的氛围中游戏,让他们通过区域间和角色的扮演加强交往合作。其次形成良性师幼互动关系。教师的人际交往模式对幼儿的社会性的发展具有直接的范导功能。经验证明,放任自流、专制的师幼关系对幼儿的社会性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我园教师在指导幼儿的游戏活动中,十分重视儿童的人格尊严,努力满足幼儿的各种合理需要,在与幼儿交往中充分体现的作风。如:体谅和宽容幼儿的过失行为,对幼儿的表现认可、赞同和接纳,教师对幼儿形成积极的人际关系,必然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再次,指导扮演社会性角色。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从某种意义上取决于幼儿能否成功地扮演适应一定社会规范或要求为标尺的角色,扮演角色可帮助儿童设身处地地体验角色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地位、责任、义务、权利等等,并内化相应的社会性规范。我们在组织游戏活动时,十分重视幼儿的角色指导,并帮助他们理解角色间的人际交往关系,促进交往行为的升华。例如:幼儿在玩“照相馆”、“理发店”、“图书馆”、“肯德基”等角色游戏时,初步了解图书、摄影师、美容理发师等职业规范,转化为自己的角色意识,并在游戏当中表现出来,让幼儿获得与职业有关的初步知识、技能、规范和价值观。在这些游戏中,幼儿个体能力、协作精神都得到发展。在广阔的社区环境中,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社区既是幼儿赖于生存与发展的“根据地”,更是幼儿社会化的第三课堂。幼儿来自一定的社区,又必然走向一定的社区。其社会性的品质可以在社区的大千世界中经受检验、磨练。社区中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如各行各业的人;有环境资源,如菜场、植物园、银行、广场等;还有物产资源,如地方土特产、风味小吃、民间工艺品等。我们充分利用这些社区资源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社交活动,从而加速了幼儿社会化的进程。例如:去年重阳节,我园将社区内的老爷爷、老奶奶请到幼儿园来,让孩子们和老人们一起欢度老人节,幼儿与爷爷、奶奶一起唱着跳着,老少同庆,真实不亦乐乎。在这次活动中,孩子们兴致很高,孩子们为爷爷、奶奶送糕点,给爷爷奶奶献花等,扩大了幼儿的社会交往层面,同时也激发了尊敬老人的情感。 四、教授方法,掌握合作技能幼儿虽有强烈的合作意识,但没有很好的合作技能,可能产生事与愿违的效果。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一些争强好胜、不听别人意见、不愿作出退让的幼儿,虽有美好的愿望,却没有取得满意的合作效果,甚至发生纠纷,出现了“好强的孤独儿”现象。究其原因,是这些幼儿缺乏正确的合作态度、正确的合作方法等。1、态度。正确的合作态度是幼儿愉快合作的前提。要让幼儿明白:如果你不好好地与别人玩(合作),别人也就不会和你玩(合作);要想别人好好地和你玩(合作),首先必须你自己主动和别人玩(合作)。美工活动开始了,内容是《有趣的谷物画》。这个活动相对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为了达到教育目标,我就要求孩子们两两合作来完成一幅作品,前提是这个合作伙伴不是在老师的安排下指定的,而是要让他们自己来寻找合作伙伴,其实也是培养孩子们的一种自主性能力。2、教给妥善的语言。妥善的语言是幼儿能够合作的重要条件。要教给幼儿如:“你愿意和我玩吗?”“我们一起玩,好吗?”等。记得在《赶小猪》的体育活动中,发生了这样一件有趣的事,孩子们手里各自都拿了根小棒,把气球当作“小猪”向指定地点赶去。可容易滚动的气球根本就不听孩子们的使唤,这时一个小男孩夺过一位小女孩手中的小棒拼命地夹住“小猪”往指定点跑,小女孩显得很委屈的样子,于是我来到小男孩身边,附在他耳朵上说了几句“悄悄话”,果然小男孩跑到小女孩面前说:“我们一起赶‘小猪’好吗?”小女孩露出了甜美的笑容。看到这样的情景我深刻地体会到,在开展各项活动中老师不仅要做个有心人,也要善于语言的运用。3、教给恰当的方法。恰当的方法是幼儿保持合作的有效法宝。比如让幼儿轮流担当某一普遍喜欢的角色;让幼儿主持一个有吸引力的游戏等。吃早点开始了,以往发饼干都是由老师来完成的,为什么不尝试让幼儿来充当这个角色呢?我这样想着也就立即行动起来,我请来了两名小助手,把饼干和餐盘放在他们面前,要求他们每盘放十块饼干,分九个小组,交代完毕后,两个孩子忙开了,一个摆放盘子,一个往盘子里数饼干,一盘、两盘……孩子们灵活的小手很快就把饼干分到各小组桌上了,这不仅体现了他们友好的合作精神,也提高了对数概念的进一步认识。良好的合作态度和正确的合作技能,不可能在一两次的合作教育活动中就产生、形成。因此,必须贯穿于整个的幼儿的学前期教育之中。五、创设环境,产生交往与合作行为,培养合作精神幼儿的发展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是在与周围的人、特别是同龄伙伴的交往中,互相学习,掌握社会规范,从而提高交往、合作技能,发展社会情感的。因此,要注意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1、创设一个、宽松的游戏环境,提供与同伙相互合作的空间、时间。游戏是儿童最喜爱的活动,并能够唤起儿童良好的情绪。儿童要与同伴友好地游戏,必须克服困难,并使自己的行为适应游戏的规则。同时,游戏也是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最有效的活动。如要求幼儿每一组搭建一个建筑物,最后全班组合成一个小等,这种有共同目标的游戏,比较容易使幼儿达成良好的合作。当然,教师在组织幼儿游戏时必须针对各年龄段幼儿的特点适当引导。2、营造一个合作生活、学习的环境氛围。团体具有良好合作氛围,有利于促进个体产生与团体想一致的行为。如在大班建立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体,各项活动的开展以小组为单位形式展开,努力:作到生活中小组成员互相照料、互相关心;学习中小组成员互相帮助、互相监督,从而促进使小组成员通力合作、共同取胜,以朋友幼儿的合作精神。再进一步,就可努力使小组间的合作走向班级间的合作,从小的体的合作走向更大的体合作。3、建立一个以家庭居住地为纽带的相对紧密的友邻环境体,保证园外活动与园内的合作教育活动的同步、一致。这要取得家长的支持,鼓励幼儿间相互交往、适当串门、共同游戏,努力促使幼儿在不断的交往中产生合作行为,增强合作意识,强化合作精神。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不想翻身的咸鱼
- 2021-12-29 18:18
好好开导,让他做一个勇敢的孩子!
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