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人类破坏自然资源的资料有什么?

答案:6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11 09:36
  • 提问者网友:杀手的诗
  • 2021-04-10 13:07
人类破坏自然资源的资料有什么?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话散在刀尖上
  • 2021-04-10 14:34
http://blog.cersp.com/18435/521923.aspx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上分大魔王
  • 2021-04-10 17:31
水树
  • 2楼网友:逐風
  • 2021-04-10 17:04
 先说水资源。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平方米左右,居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水量为2100多立方米,只占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属于缺水国家,全国600多座城市中就有400多座缺水。特别是西部地区缺水非常严重,一些山区地方连人、畜饮水都非常困难。
  • 3楼网友:洎扰庸人
  • 2021-04-10 16:44

1.大量氟氯烃化合物的排放,破坏了大气层的构造。

2.滥垦滥伐,对森林植被的破坏。

3.水资源的浪费和工业污水的排放等等。

  • 4楼网友:春色三分
  • 2021-04-10 16:02
包括矿物、水、森林、生物、大气、自然资源
  • 5楼网友:胯下狙击手
  • 2021-04-10 14:42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破坏

在人类生活的大自然中,存在着许多不可缺少的生物资源。其中有水资源、海洋资源、森林资源等等。人类想要在地球上生存,就离不开地球上各种各样的资源。但在人类渐渐强大、渐渐发达的时候,却也渐渐忽略了生态的平衡,渐渐不顾大资源的感受,任意的去破坏、蹂踏!甚至把自己的快乐以及成功建立在破坏大自然上,造成了对大自然的极度破坏。

我们调查小组曾做过抽样调查,分别对初中年级和高中年级做了调查,结果显示,不论是初中年级或是高中年级的学生,对自然资源这个概念还都是模糊不清的。他们不理解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破坏主要在哪些方面,也不知道人类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去保护大自然。要保护好自然资源,就要从我们现在做起。 怒江被认为是我国仅有的两条自然生态河流之一。为了维护它“自然河流”的性质,于是人们提出“不要在怒江上建坝,保留一条自然河流!”这是反对怒江水电开发的重要理由之一。

首先,从理论的角度,人类改变自然是不可避免的。   我们应以时代的性质来看待这个问题。今天,人类栖居的现实的地球,已经不是原来的纯粹自然的地球,而是由人类活动改变了的“人类学的地球”(马克思),或“社会的地球”。著名地质学家刘东生院士指出,自18世纪晚期开始,地球已进入最新地质时代―“人类世”时期。在这样的时代,我们既不能脱离自然来看待历史事件,也不能脱离社会来看待自然事件,人、社会与自然是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的生命共同体,要以生命共同体的整体性观点看待人、社会与自然的关系。   现实的世界从自然到人,现实事物从其自然性向社会性发展,这是客观的、普遍的和深刻的发展过程。人类从制造和使用第一把石刀开始,到用火和造火,到现在发明、制造和使用高科技的工具,都是为了同自然作斗争,并在这种斗争中取得更多更大的利益。这是文化。文化改变自然,它具有 “反自然” 的性质。美国哲学家罗尔斯顿指出:“文化是为反抗自然而被创造出来的;文化和自然有冲突的一面。每一个有机体都不得不反抗其环境,而文化又强化了这种对抗。生活于文化中的人实现了对自然的统治。我们重新改变了地球,使之变成城市。但这个过程包含着某种辩证的真理:正题是自然,反题是文化,合题是生存于自然中的文化;这两者构成了一个家园,一个住所(“生态学”的希腊语词根oikos的含义就是住所)。从斗争走向适应——这就是当生物学从早期的达尔文主义,发展为成熟的进化生态科学时所实现的重要的范式转型。一种成熟的伦理学也要实现类似的范式转型。一种冲突的伦理——人作为掠夺自然资源的征服者——必须转变成一种互补的伦理:人应以满意和感激的心情栖息于大自然中。”   下面还有:

http://blog.cersp.com/index/1001808.jspx?articleId=521923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