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庄子》简介

答案:3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26 14:20
  • 提问者网友:留有余香
  • 2021-01-26 00:23
是《庄子》这本书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人類模型
  • 2021-01-26 00:33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汉族。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后人称之为“南华真人”,战国时期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又说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民权县境内)人。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他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辩证法因素,主要思想是“天道无为”,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他认为“道”是“先天生地”的,从“道未始有封”(即“道”是无界限差别的),属主观唯心主义体系。主张“无为”,放弃一切妄为。又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因此他否定知识,否定一切事物的本质区别,极力否定现实,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精神境界,安时处顺,逍遥自得,倒向了相对主义和宿命论。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
庄子的文章,想像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著有《庄子》(被道教奉为《南华经》),道家经典之一。《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五十二篇,但留下来的只有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篇,一般定为庄子著;外篇杂篇可能掺杂有他的门人和后来道家的作品。
《庄子》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研究价值。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尤为后世传诵。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猎心人
  • 2021-01-26 02:21
战国时代,百家争鸣,宋国有小职员姓庄名周著《庄子》书,行文诡谲,立意玄奥。越两千三百年以迄今,原版《庄子》变得非常难啃。为读者写一部《庄子现代版》,拖古人到现代来讲话,留原版给专家去研究,便是我的用心所在。 庄子不官不僚,也不运动社会,他只躲在陋巷著书,批评显贵的儒家,攻击污浊的社会,向往神秘的自然。布衣草鞋,糁汤野菜,物质贫困,精神自由,他是寂寞一生的大文豪。他的书安慰了历代的失意文人
  • 2楼网友:忘川信使
  • 2021-01-26 02:01
庄子是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也是道家的代表人物,人们把老子和他合称为“老庄”。 庄子,名周,宋国蒙人。他曾在家乡当过漆园吏,没做多久,就归隐了。他家里很穷,曾向人借过米,有时靠织草鞋为生。有一次,魏王召见他,他穿的衣服也是补了又补的。他轻视高官厚禄,只图逍遥自在。 从领悟中得到自由 ――序“自然的箫声――庄子说” 罗龙治 树上挂着一只苹果。 甲人说:“我想吃它”。乙人说:“我想画它”。丙人说:“我想实验它”。丁人说:“我想爱它”。 每个人都有一套说法,但结果会怎样呢? 宇宙在我们的面前。宇宙和我们形成了下列的种种复杂关系。 宇宙――我 认识对象――认识者 欣赏对象――欣赏者 实用对象――实用者 爱护对象――爱护者 …… …… …… …… 把上述种种的关系,回看每个“自我”的时候,我们发现,每个自我也就分裂成为: 肉体的我――精神的我 这种情况 庄周用智慧的眼神,观照了上列的情况。他说,人的生命哪能不乱呢?人的世界哪能不乱呢?宇宙有了这样的人类哪能不乱呢? 怎么办?谁的错误? 如果我们继续前进的话,宇宙和人是不是都亮起了红灯? 回头吧。庄周如是说。 人应退回“认识”之前的世界。 人应退回“实用”之前的世界。 人应退回“爱护”之前的世界。 人应退回“欣赏”之前的世界。 …… 那是一个“无名”的世界。那是宇宙一切精神的大仓库。那是浑沌,也是玄牝。那是“大匠”,也是“不仁”。 我们必须和那宇宙“交通”,我们的精神再重返天地万物的世界。 万物像变化不定的云。变化不定的风。变化不定的水。再看,一草一石一蝶,也都如是。宇宙仓库流布的精神,在万物身上闪闪发光。 人在此领悟中,得到自由。 万物也在此领悟中,各得自由。 大鱼在海水中自由。化为鸟,在天地也自由。 乌鸦不是染黑的,海鸥不是洗白的。 自然的黑,自然的白,自由自在。 乌鸦和海鸥,相看两不厌。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