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春①曰:“公孙衍②、张仪②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02 23:16
- 提问者网友:凉末
- 2021-01-02 17:07
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景春①曰:“公孙衍②、张仪②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①”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⑤;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⑥;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 【注释】 ①景春:人名,纵横家的信徒。②公孙衍:人名,即魏国人犀首,著名的说客。③张仪:魏国人,与苏泰同为纵横家的主要代表。致力于游以路横去服从秦国,与苏泰“合纵”相对。④熄:指战火熄灭,天下太平。⑤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古代男子到二十岁叫做成年,行加冠礼,父亲开导他。⑥广居、正位、大道:朱熹注释为:广居,仁也;正位,礼也;大道,义也。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景春认为大丈夫应该是那种叱咤风云、声震宇内的如公孙衍、张仪一样的英雄人物。 B.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所为不过是“妾妇之道”,只知道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 C.孟子认为,真正的大丈夫,应该居于仁,立于礼,行于义,而不应该只知道顺从君命。可见孟子反对臣子对君王的顺从。 D.“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概括了孟子所认为的大丈夫所为,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异曲同工。 (2)如何理解孟子所说的“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不如潦草
- 2021-01-02 17:24
(1)C(孟子并不反对臣子对君王的顺从,只是顺从的原则是以正义为标准,所以,孟子反对的是对君王的绝对顺从。) (2)孟子通过言“礼”来说明妾妇之道,只知道顺从君命,讽刺公孙衍、张仪只不过是曲意逢迎之辈;此外,君臣之道却也如“妾妇之道”,但是臣子对君王也不应该是绝对的顺从。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怙棘
- 2021-01-02 18:56
我检查一下我的答案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