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广积资粮是什么意思

答案:1  悬赏:3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06 18:18
  • 提问者网友:山高云阔
  • 2021-02-06 03:43
广积资粮是什么意思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轮獄道
  • 2021-02-06 05:09
问题一:悟是什么意思 称为渐悟。
我国五世纪顷,以涅盘经为主,产生顿悟成佛、渐悟成佛说之论争。其后,道生之‘顿悟成佛说’由于四十卷涅盘经之译出而获得确认。我国禅宗,依使用教义之差异,遂产生不同之宗风,即南方之慧能系(称南顿)与北方之神秀系(称北渐)。在法相宗,菩萨不定性者,须经声闻、缘觉之过程,始能回心入菩萨道者,称为渐悟菩萨,又称回心菩萨;菩萨定性者,不须经此过程而能即刻进入菩萨阶位者,称为顿悟菩萨,又称直往菩萨、顿大菩萨。
向来中国佛教界所称颂的证悟有二∶(1)道生的顿悟,(2)禅宗的顿悟。道生与禅宗的顿悟是不同的∶道生以为证悟到的真理是无差别的,不悟则已,一悟即圆满究竟。所以道生是主张顿悟成佛,也即是主张渐修顿悟的。在平时修集种种资粮,达到究竟时,一悟永悟,一了百了。众生流转生死至成佛的中间,都可说是在梦中,唯有佛才是大觉者。禅宗所说的顿悟,不是渐修顿悟,而是直下顿悟的。主张学者先求自悟本心——本来清净的佛性,一旦廓然大悟的,即参学事毕,也有以为从此应圆修万行。这两种顿悟论,相差极远。道生是约究竟佛位的圆满顿悟说,禅宗是约众生初学的直悟本来说。
依大乘佛法的共义,应该是从渐修到顿悟,再从顿悟到圆修。众生最初发心,亲近善知识,听闻正法,修积功德,以及以大悲心作利他事。菩萨证悟以前,要有长时的渐修。唯识宗说∶要于资粮位积集福德智慧无边资粮。龙树说∶‘若信戒无基,忆想取一空,是邪空。’若没有福智资粮的积集,即梦想悟入空性,这是不可能的。资粮不足,悲心不足,常会落于小乘的但空偏真。这还算是好的,堕于无想外道、空见外道的也有呢!初期大乘经论,说广积资粮到无生法忍,在七地;唯识家与后期的中观师,说在初地。此时,悟到一切法空性,遍一切一味相。空无相性,不了即不了,一了则一切了,故此也称为顿悟的——中国称之为小顿悟。此顿悟空性,重在离一切相的平等法性之体验,而巨细无碍的缘起事,功德无边的悲智事,此时都没有圆满。更依此顿悟的般若慧,摄导万行,修习上进。这与悟前的事修不同,悟前修可称为缘修,悟后修可称为性修,即与般若——称法性慧相应而修。如达到性修不二,事理无碍,福智具足,方是究竟成佛。这是大乘佛法修行取悟的通规∶因事修而起顿悟,依真悟而起广行,顿悟在实践过程的中心。至于道生的直修到成佛而顿悟,是末后的;禅宗的不重事修而先求悟,是最前的,都不是大乘佛法的正规。
从凡入圣,即先从事修而后入真悟,所悟的理是什么?这可安立为悟圆中与悟偏真的两种。西藏传有二宗(1)极无戏论,(2)现空如幻,天台宗也说有偏真与圆中两类。唯识家说真见道证真如而不见缘起,月称论师也不许可见道的悟圆中理,但他们皆以究竟圆悟中道为成佛。中国的三论宗,不承认大乘有偏真悟,悟即是圆中的,二谛并观的。考龙树《大智度论》,是有偏真与圆中二类的,如说∶‘般若将入毕竟空,绝诸戏论;方便将出毕竟空,严土熟生。’由般若慧泯绝一切而不取相,即是悟真性;方便智从空出有,才能行庄严佛土、成熟众生的广大行。大乘的慧眼,即见道的实相慧,《智论》说∶‘慧眼于一切法都无所见’,此即与藏传的‘极无戏论’相合。然论中也曾说∶‘慧眼无所见而无所不见’,这即泯绝一切而显了一切,显了一切而泯绝一切,即悟圆中的根据。问题二:佛教的名词启悟是什么意思 亦作“启寤”。寤,通“ 悟 ”。启发使觉悟。一下几种开悟的方式可以作为参考;
向来中国佛教界所称颂的证悟有二∶(1)道生的顿悟,(2)禅宗的顿悟。道生与禅宗的顿悟是不同的∶道生以为证悟到的真理是无差别的,不悟则已,一悟即圆满究竟。所以道生是主张顿悟成佛,也即是主张渐修顿悟的。在平时修集种种资粮,达到究竟时,一悟永悟,一了百了。众生流转生死至成佛的中间,都可说是在梦中,唯有佛才是大觉者。禅宗所说的顿悟,不是渐修顿悟,而是直下顿悟的。主张学者先求自悟本心──本来清净的佛性,一旦廓然大悟的,即参学事毕,也有以为从此应圆修万行。这两种顿悟论,相差极远。道生是约究竟佛位的圆满顿悟说,禅宗是约众生初学的直悟本来说。
依大乘佛法的共义,应该是从渐修到顿悟,再从顿悟到圆修。众生最初发心,亲近善知识,听闻正法,修积功德,以及以大悲心作利他事。菩萨证悟以前,要有长时的渐修。唯识宗说∶要于资粮位积集福德智慧无边资粮。龙树说∶‘若信戒无基,忆想取一空,是邪空。’若没有福智资粮的积集,即梦想悟入空性,这是不可能的。资粮不足,悲心不足,常会落于小乘的但空偏真。这还算是好的,堕于无想外道、空见外道的也有呢!初期大乘经论,说广积资粮到无生法忍,在七地;唯识家与后期的中观师,说在初地。此时,悟到一切法空性,遍一切一味相。空无相性,不了即不了,一了则一切了,故此也称为顿悟的──中国称之为小顿悟。此顿悟空性,重在离一切相的平等法性之体验,而巨细无碍的缘起事,功德无边的悲智事,此时都没有圆满。更依此顿悟的般若慧,摄导万行,修习上进。这与悟前的事修不同,悟前修可称为缘修,悟后修可称为性修,即与般若──称法性慧相应而修。如达到性修不二,事理无碍,福智具足,方是究竟成佛。这是大乘佛法修行取悟的通规∶因事修而起顿悟,依真悟而起广行,顿悟在实践过程的中心。至于道生的直修到成佛而顿悟,是末后的问题三:悟的是什么意思 称为渐悟。
我国五世纪顷,以涅盘经为主,产生顿悟成佛、渐悟成佛说之论争。其后,道生之‘顿悟成佛说’由于四十卷涅盘经之译出而获得确认。我国禅宗,依使用教义之差异,遂产生不同之宗风,即南方之慧能系(称南顿)与北方之神秀系(称北渐)。在法相宗,菩萨不定性者,须经声闻、缘觉之过程,始能回心入菩萨道者,称为渐悟菩萨,又称回心菩萨;菩萨定性者,不须经此过程而能即刻进入菩萨阶位者,称为顿悟菩萨,又称直往菩萨、顿大菩萨。
向来中国佛教界所称颂的证悟有二∶(1)道生的顿悟,(2)禅宗的顿悟。道生与禅宗的顿悟是不同的∶道生以为证悟到的真理是无差别的,不悟则已,一悟即圆满究竟。所以道生是主张顿悟成佛,也即是主张渐修顿悟的。在平时修集种种资粮,达到究竟时,一悟永悟,一了百了。众生流转生死至成佛的中间,都可说是在梦中,唯有佛才是大觉者。禅宗所说的顿悟,不是渐修顿悟,而是直下顿悟的。主张学者先求自悟本心——本来清净的佛性,一旦廓然大悟的,即参学事毕,也有以为从此应圆修万行。这两种顿悟论,相差极远。道生是约究竟佛位的圆满顿悟说,禅宗是约众生初学的直悟本来说。
依大乘佛法的共义,应该是从渐修到顿悟,再从顿悟到圆修。众生最初发心,亲近善知识,听闻正法,修积功德,以及以大悲心作利他事。菩萨证悟以前,要有长时的渐修。唯识宗说∶要于资粮位积集福德智慧无边资粮。龙树说∶‘若信戒无基,忆想取一空,是邪空。’若没有福智资粮的积集,即梦想悟入空性,这是不可能的。资粮不足,悲心不足,常会落于小乘的但空偏真。这还算是好的,堕于无想外道、空见外道的也有呢!初期大乘经论,说广积资粮到无生法忍,在七地;唯识家与后期的中观师,说在初地。此时,悟到一切法空性,遍一切一味相。空无相性,不了即不了,一了则一切了,故此也称为顿悟的——中国称之为小顿悟。此顿悟空性,重在离一切相的平等法性之体验,而巨细无碍的缘起事,功德无边的悲智事,此时都没有圆满。更依此顿悟的般若慧,摄导万行,修习上进。这与悟前的事修不同,悟前修可称为缘修,悟后修可称为性修,即与般若——称法性慧相应而修。如达到性修不二,事理无碍,福智具足,方是究竟成佛。这是大乘佛法修行取悟的通规∶因事修而起顿悟,依真悟而起广行,顿悟在实践过程的中心。至于道生的直修到成佛而顿悟,是末后的;禅宗的不重事修而先求悟,是最前的,都不是大乘佛法的正规。
从凡入圣,即先从事修而后入真悟,所悟的理是什么?这可安立为悟圆中与悟偏真的两种。西藏传有二宗(1)极无戏论,(2)现空如幻,天台宗也说有偏真与圆中两类。唯识家说真见道证真如而不见缘起,月称论师也不许可见道的悟圆中理,但他们皆以究竟圆悟中道为成佛。中国的三论宗,不承认大乘有偏真悟,悟即是圆中的,二谛并观的。考龙树《大智度论》,是有偏真与圆中二类的,如说∶‘般若将入毕竟空,绝诸戏论;方便将出毕竟空,严土熟生。’由般若慧泯绝一切而不取相,即是悟真性;方便智从空出有,才能行庄严佛土、成熟众生的广大行。大乘的慧眼,即见道的实相慧,《智论》说∶‘慧眼于一切法都无所见’,此即与藏传的‘极无戏论’相合。然论中也曾说∶‘慧眼无所见而无所不见’,这即泯绝一切而显了一切,显了一切而泯绝一切,即悟圆中的根据。问题四:每一个修行人都想积累广大的资粮,怎样才能积累广大的资粮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节选)

若有众生。礼佛塔庙。得十种功德。
一者得妙色好声。
二者有所发言人皆信伏。
三者处众无畏。
四者天人爱护。
五者具足威势。
六者威势众生。皆来亲附。
七者常得亲近诸佛菩萨。
八者具大福报。
九者命终生天。
十者速证涅槃。
是名礼佛塔庙得十种功德

若有众生。奉施宝盖。得十种功德。
一者处世如盖覆护众生。
二者身心安隐。离诸热恼。
三者一切敬重。无敢轻慢。
四者有大威势。
五者常得亲近诸佛菩萨大威德者。以为眷属。
六者恒作转轮圣王。
七者恒为上首。修习善业。
八者具大福报。
九者命终生天。
十者速证涅槃。
是名奉施宝盖得十种功德

若有众生。奉施缯幡。得十种功德。
一者处世如幢。国王大臣。亲友知识。恭敬供养。
二者豪富自在。具大财宝。
三者善名流布。遍至诸方。
四者形貌端严。寿命长远。
五者常於生处。施行坚固。
六者有大名称。
七者有大威德。
八者生在上族。
九者身坏命终。生於天上。
十者速证涅槃。
是名奉施缯幡得十种功德

若有众生。奉施锺铃。得十种功德。
一者得梵音声。
二者有大名闻。
三者自识宿命。
四者所有出言。人皆敬受。
五者常有宝盖。以自庄严。
六者有妙璎珞。以为服饰。
七者面貌端严。见者欢喜。
八者具大福报。
九者命终生天。
十者速证涅槃。
是名奉施锺铃得十种功德

若有众生。奉施衣服。得十种功德。
一者面目端严。
二者肌肤细滑。
三者尘垢不著。
四者生便具足上妙衣服。
五者微妙卧具。覆盖其身。
六者具惭愧服。
七者见者爱敬。
八者具大财宝。
九者命终生天。
十者速证涅槃。
是名奉施衣服得十种功德

若有众生。生施器皿。得十种功德。
一者处世如器。
二者得善法津泽。
三者离诸渴爱。
四者若渴思水。流泉涌出。
五者终不生於饿鬼道中。
六者得天妙器。
七者远离恶友。
八者具大福报。
九者命终生天。
十者速证涅槃。
是名奉施器皿得十种功德

若有众生。奉施饮食。得十种功德。
一者得命。
二者得色。
三者得力。
四者获得安无碍辩。
五者得无所畏。
六者无诸懈怠。为众敬仰。
七者众人爱乐。
八者具大福报。
九者命终生天。
十者速证涅槃。
是名奉施饮食得十种功德。

若有众生。奉施靴履。得十种功德。
一者具足妙乘。
二者足下安平。
三者足趺柔软。
四者远涉轻健。
五者身无疲极。
六者所行之处。不为荆棘瓦砾损坏其足。
七者得神通力。
八者具诸给使。
九者命终生天。
十者速证涅槃。
是名奉施靴履得十种功德

若有众生。奉施香华。得十种功德。
一者处世如花。
二者身无臭秽。
三者福香戒香。遍诸方所。
四者随所生处。鼻根不坏。
五者超胜世间。为众归仰。
六者身常香洁。
七者爱乐正法。受持读诵。
八者具大福报。
九者命终生天。
十者速证涅槃。
是名奉施香花得十种功德

若有众生。奉施灯明。得十种功德。
一者照世如灯。
二者随所生处。肉眼不坏。
三者得於天眼。
四者於善恶法。得善智慧。
五者除灭大闇。
六者得智慧明。
七者流转世间。常不在於黑闇之处。
八者具大福报。
九者命终生天。
十者速证涅槃。
是名奉施灯明得十种功德

若有众生。恭敬合掌。得十种功德。
一者得胜福报。
二者生於上族。
三者得胜妙色。
四者得胜妙声。
五者得胜妙盖。
六者得胜妙辩。
七者得胜妙信。
八者得胜妙戒。
九者得胜妙多闻。
十者得胜妙智。
是名恭敬合掌得十种功德。...余下全文>>问题五:转经轮的作用 转经轮即以清净恶业、积聚功德著称。经云:“转经轮是为了利益末法时期众生的一种特殊方便法门,转动一次经轮的功德,如同见到千佛一般。”经亦云:“任何人供养或更换转经轮的经布,五百生都可得美丽的衣服,而转经轮可以清净所有奇怪的疾病及邪灵的障碍。”又云:“任何使用转经轮的人,皆为四大天王、十方护法所护佑,同时也可清净五逆罪与十不善业,净化此轮回,临终时往生阿弥陀佛净土。”问题六:往生与涅磐的区别是什么? 涅磐是人经过多劫以来的修行到果熟蒂落之时证悟证得的无余涅磐,也就是说成佛了!进入不生不死,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涅磐状态!而往生呢是人在临终时的一念决定的,西方极乐世界是凡圣同居土众生可以代业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目的也是有观音势至二大菩萨和阿弥陀佛引领你证悟成佛!所以说极乐世界只是我们成佛了生死的中转站!问题七:转经轮的嘛尼轮二 当Rabten格西仁宝哲住在Dharamsala的时候,他常在面前供一个大经轮,并用一根线连接到经轮的底部,一拉动线的话,经轮就会转起来。仁宝哲是索巴喇嘛在Buxa难民营的第一位哲学老师。他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学者和有成就的行者。人们一般很少看到从色拉、甘丹、哲蚌三大寺来的格西带着经轮,所以索巴喇嘛看到仁宝哲有一个经轮,感到非常奇怪。也存在这种可能性:因为他的根本上师是至尊赤江仁宝哲,而赤江仁宝哲在McleodGani造了经轮,所以仁宝哲认识到经轮的益利。有时藏地和SoluKhumbu的房子会造有大的经轮,同时在床边亦放较小的经轮。他们经常在经轮的上面装饰些小铃铛。在安多,宗大师的塔尔寺里有很多的经轮,而拉卜能寺也是这样的,外围环绕着很多的经轮。拉萨的主要寺庙,四周也有成排的小经轮。除了法本中所讲的经轮的广大益利外,索巴喇嘛也有一些个人经验。索巴喇嘛去了巴西,那里有一位叫作Amala的女士,她已为Tarthang活佛的道场服务了一年,从事转经咒和造圣物的工作。在那段时间里,她还没见过Tarthang活佛。她给索巴喇嘛一本由Tarthang活佛的弟子写的书,是关于弟子们在道场如何制作圣物,包括圣像、经、塔和经轮。书中介绍:每当造好一个经轮,那个地方就完全改变了,变得非常安宁。书中的那句话亦增强了索巴喇嘛的信心,并证实了索巴喇嘛的印象:观音院是因经轮而会如此的宁静。因此,除了上文提及的法本外,我个人的经验是:经轮使当地的环境变得安宁,并加持附近所有的众生,包括地上的虫儿,护佑它们不再堕恶趣。经轮分为地水火风四种。经轮的其中一种效益,是其含摄十方佛菩萨的事业。为了惠泽群生,诸佛菩萨化成经轮,净化人们的恶业烦恼,并使人们成就菩提道次第。在经轮附近的众生-不单止人类,还有昆虫,都能免堕三恶道、投生在天道或人道,或者投生在诸佛净土。家中有经轮的话,便等同观音的普陀净土。死时身旁放有经轮,便无须修迁识法;单单依靠经轮,已能把人们的神识迁往净土。垂死的人想一想经轮,可帮助他把神识由中脉射上,穿越顶门,投生在阿弥陀佛或大悲观音的净土。仅仅接触经轮,也能大大消除恶业烦恼。转动一个装有一亿句六自大明咒的经,便能积聚念一亿遍六字明的功德。药师佛中心的经轮装有118亿句六字大明咒。转动一次便等于念了118亿遍六字大明咒。在几秒钟内,你便能广积资粮、消除业障,也等于做了多年闭关。这便是经轮的其中一种效益。 1998的藏历新年,索巴喇嘛拥有一个由Pasang喇嘛定制的银经轮,李察基尔那时在Dharamsala,他并不了解麻尼经轮的种种,所以索巴喇嘛提到他是怎样寻到一本有关经轮的教法,并且提到转经轮是如何的重要和其利益。过去在SoluKhumbu,索巴喇嘛说他并不相信转经轮还算什么教法,毕竟教法是与心有关的。但SoluKhumbu的老人家,包括我的母亲,过去常一天到晚地转经轮,即使走在山路仍转经轮。索巴喇嘛寻到了属于Lawudo喇嘛的一个法本,这位喇嘛的法号是Yeshe喇嘛,据说Lawudo喇嘛是他的前世。留在喇嘛的洞穴里的法本,大部分是手写的,因那个洞穴非常潮湿,所以索巴喇嘛不得不把它们请到屋顶上晾一会。就在做这些工作的同时,他发现了一本名为“十万麻尼教授”的古本。书中有两三行提到了经轮的传承。龙族最初从观音菩萨处获得传承,而龙树菩萨从龙族处获得传承,然后传给了狮面空行母,她又传给了莲花生大士,然后大士再将它传到了藏地。了解上述源流后,他的信心得以增长。法本对观想做了诠释:六字大明咒放射五色光明照射六道众生,净除他们的五种烦恼,令他们心中生起五种智慧。当索巴喇嘛把这些告诉李察的......余下全文>>问题八:功德是什么意思 功是修行的功夫,德是自性本具有,可称性德。
修持戒定有功夫,能开启真正性德之智,佛以圆满智慧德能为我们开示诸多妙法,如果我们通过自身的修行,能够得真实利益,是名功德。
南无阿弥陀佛!问题九::佛教乃智慧的教育,对自他有危害的行为不能做;对自他都有利的行为,应当积极践行。好事再难做也当为,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阿弥陀如来,南无金刚坚强消伏坏散如来,南无不动如来,南无德内丰严王如来,南无宝轮光明高胜吉祥王如来。南无莲花手菩萨,南无虚空藏菩萨,南无药王菩萨,南无药上菩萨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