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奇遇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7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2-19 21:32
  • 提问者网友:杀生予夺
  • 2021-12-19 18:06

奇 遇

莫 言

1982年秋天,我从保定府回高密东北乡探亲。因为火车晚点,车抵高密站时,已是晚上九点多钟。通乡镇的汽车每天只开一班,要到早晨六点。举头看天,见半块月亮高悬,天清气爽,我便决定不在县城住宿,乘着明月早还家,一可早见父母,二可呼吸田野里的新鲜空气。

这次探家我只提一个小包,所以走得很快。穿过铁路桥洞后,我没走柏油路。因为柏油公路拐直角,要远好多。我斜刺里走上那条废弃数年的斜插到高密东北乡去的土路。土路因为近年来有些地方被挖断了,行人稀少,所以路面上杂草丛生,只是在路中心还有一线被人踩过的痕迹。路两边全是庄稼地,有高粱地、玉米地、红薯地等,月光照在庄稼的枝叶上,闪烁着微弱的银光。几乎没有风,所有的叶子都纹丝不动,草蝈蝈的叫声从庄稼地里传来,非常响亮,好像这叫声渗进了我的肉里、骨头里。

路越往前延伸庄稼越茂密,县城的灯光早就看不见了。县城离高密东北乡有40多里路呢。除了蝈蝈的叫声之外,庄稼地里偶尔也有鸟或什么小动物的叫声。我忽然感觉到脖颈后有些凉森森的,听到自己的脚步声特别响亮与沉重起来。我有些后悔不该单身走夜路,与此同时,我感觉到路两边的庄稼地里有无数秘密,有无数只眼睛在监视着我,并且感觉到背后有什么东西尾随着我,月光也突然朦胧起来。我的脚步不知不觉地加快了。越走得快越感到背后不安全。终于,我下意识地回过头去。

我的身后当然什么也没有。

继续往前走吧。一边走一边骂自己:你是解放军军官吗?你是共产党员吗?你是马列主义教员吗?你是,你是一个唯物主义者,而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是无所畏惧的,共产党员死都不怕还怕什么?有鬼吗?有邪吗?没有!有野兽吗?没有!世界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但依然浑身紧张、牙齿打战,儿时在家乡时听说过的鬼故事“连篇累牍”地涌进脑海:一个人走在路上。突然听到前边有货郎挑子的嘎吱声,细细一看,只见到两个货挑子和两条腿在移动,上身没有……一个人走夜路碰到一个人对他嘿嘿笑,仔细一看,是个女人,这女人脸上只有一张红嘴,除了嘴之外什么都没有,这是“光面”鬼……一个人走夜路忽然看到一个白胡子老头在吃青草……

我后来才知道我的冷汗一直流着,把衣服都溻湿了。

我高声唱起歌来:“向前向前向前——杀——”

自然是一路无事。临近村头时,天已黎明,红日将出未出时,东边天上一片红晕,村里的雄鸡喔喔地叫着,一派安宁景象。回头望来路,庄稼是庄稼道路是道路,想起这一路的惊惧,感到自己十分愚蠢可笑。

正欲进村,见树影里闪出一个老人来,定睛一看,是我的邻居赵三大爷。他穿得齐齐整整,离我三五步处站住了。

我忙问:“三大爷,起这么早!”

他说:“早起进城,知道你回来了,在这里等你。”

我跟他说了几句家常话,递给他一支带过滤嘴的香烟。

点着了烟,他说:“老三,我还欠你爹五元钱,我的钱不能用,你把这个烟袋嘴捎给他吧,就算我还了他钱。”

我说:“三大爷,何必呢?”

他说:“你快回家去吧,爹娘都盼着你呢!”

我接过三大爷递过来的冰冷的玛瑙烟袋嘴,匆匆跟他道别,便急忙进了村。

回家后,爹娘盯着我问长问短,说我不该—人走夜路,万一出点什么事就了不得。我打着哈哈说:“我一心想碰到鬼,可是鬼不敢来见我!”

母亲说:“小孩子家嘴不要狂!”

父亲抽烟时,我从兜里摸出那玛瑙烟袋嘴,说:“爹,刚才在村口我碰到赵三大爷,他说欠你五元钱,让我把这个烟袋嘴捎给你抵债。”

父亲惊讶地问:“你说谁?”

我说:“赵家三大爷呀!”

父亲说:“你看花了眼了吧?”

我说:“绝对没有,我跟他说了一会儿话,还敬他一支烟,还有这个烟袋嘴呢!”

我把烟袋嘴递给父亲,父亲竟犹豫着不敢接。

母亲说:“赵家三大爷大前天早晨就死了!”

(有删节)

1.分析小说第二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5分)

答:

2.分析小说第五段写儿时在家乡时听说过的鬼故事有什么作用。(5分)

答:

3.“赵家三大爷大前天早晨就死了”这一结局在前文均有暗示,结合文本内容,请试作分析。(7分)

答:

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 )

A.小说通过秋夜“我”一个人穿行在庄稼地里的趣味性的描绘,处处彰显出一种文学的品味、速写和张力。

B.“我的身后当然什么也没有”一句独立成段,是想着重交代“我”当时无惧无畏的心理,所谓“世界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C.赵三大爷死了也要还债这一情节,使我们深深感受到了一位长者高尚的道德情操。

D.小说情节设计巧妙,前面路上没碰到鬼,进村的时候反而碰到赵三大爷,“奇遇”传达了这么一个信息,“原来鬼并不如传说中那般可怕。”

E.小说构造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用魔幻般的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和现代社会融为一体,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酒醒三更
  • 2021-12-19 19:31
【答案】

1.第二段的景物描写,反映了高密故乡特有的浓郁的环境特征。(1分)一方面写出了家乡月夜的宁静幽美,体现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1分)另一方面以声衬静,写出了月夜的沉寂,冷清,(2分)为下文写“我”的恐惧害怕作铺垫。(1分)

2.细腻形象的写出了“我”当时内心的恐惧害怕,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2分)照应前后文,同时还为下文赵三大爷的出现作了一个很好的铺垫,虚实结合,形成对比烘托。(3分)

3.这是典型的“出人意料,情理之中”的笔法,(1分)在小说结尾时突转,使文章精彩巧妙,出奇制胜,于平静处掀起波澜,引人深思,(2分)前文伏笔暗示主要体现在:

①“树影里闪出一个老人来。”一个“闪”字写出了赵三大爷的特殊身份。

②“穿得齐齐整整,离我三五步处站住了。”迷信里讲,死人阴气重,不敢与活人阳气相接。

③“知道你回来了,在这里等你。”只有鬼魂才能未卜先知。

④“我的钱不能用。”那是冥钱,阳间当然不能用。

⑤“接过三大爷递过来的冰冷的玛瑙烟袋嘴”,“冰冷”一词也暗示了赵三大爷已成鬼魂。

⑥“父亲惊讶地问:你说谁”,“惊讶”一词也可知赵三大爷已成鬼魂。

⑦“父亲竟犹豫着不敢接”,可见父亲内心的疑惧,暗示了赵三大爷已成鬼魂。(写到其中任意4点就给4分)

4.BE

【解析】

1.

试题分析:理解本题首先要找到关键词句,概括景物的主要特点。“行人稀少……杂草丛生……路两边全是庄稼地,有高粱地、玉米地、红薯地等……闪烁着微弱的银光所有的叶子都纹丝不动,草蝈蝈的叫声……非常响亮,好像这叫声渗进了我的肉里、骨头里。”从这些关键信息中可概括所写环境是荒芜、寂静的。结合题目“奇遇”以及后文见到已死去的赵三大爷的情节,就可得出答案的第三、四点。答案的第一点是环境描写的基本作用。

考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并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点评:本题从小说三要素之一的环境描写入手命题,把握了小说的关键信息,有利于引导学生自主掌握小说中最主要的信息。但个人认为本答案的第二点“体现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属于人为拔高,纵观全文,没有找到能够佐证此点的信息。

2.

试题分析:理解本题关键在于通读全文,结合下文见到已去世的赵三大爷,以及标题“奇遇”即可得知,回忆听说过的“鬼故事”是为下文作铺垫的。再从第二段的环境描写,第三段的心理描写可分析出“我”当时是多么的害怕,可见“鬼故事”是用来渲染“我”内心的害怕的。

考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并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点评:本题是从情节的角度命题,本文情节单一,而此处情节描写有伏笔、铺垫的作用,命题者以此处命题是最适合的。考生也可从此题得到启发,命题者往往在文章的最精彩处命题。

3.

试题分析:理解本题关键在于掌握“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构思技巧,而要达到这个效果就是运用误会、悬念、伏笔。本文很明显是运用的伏笔。所以答题时要回过头看原文,找到赵三大爷已去世的“蛛丝马迹”。①一个老人用“闪”出来,不符合常理。②“穿得齐齐整整,离我三五步处站住了。”这么早在这里等“我”为什么不和“我”拥抱、握手呢?③“知道你回来了,在这里等你。”父母尚且不知道我回家,而赵三大爷知道,这也不符常理。④“我的钱不能用。”难道世间还有不能用的钱?。⑤“接过三大爷递过来的冰冷的玛瑙烟袋嘴”,秋天揣在身上的东西还不至于“冰冷”吧。⑥“父亲惊讶地问:你说谁”,父亲不可能对一个很正常的事件表示“惊讶”。⑦“父亲竟犹豫着不敢接”,父亲不可能对一个正常物品不敢接。

考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并分析文章表达技巧的能力。

点评:本文的构思是典型的欧·亨利式结尾,即“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命题的角度很好,有利于引导学生阅读时把握文章所运用的表达技巧,让学生在写作时得到一定的启示,尽可能的将文章构思得更加波澜起伏。

4.

试题分析:B项是表现自己当时担心、害怕的心理,好像总觉得身后什么跟着一样,情不自禁地往后看。E“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错误,这只是作者表达主题的一种方式而已,就如《聊斋志异》一样。

考点:本题考考生理解并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设置的错误点比较明显,考生平时学习只要掌握了心理描写的方法,将B项选出来就不难了;只要能将已学过的一些作品的表现主旨的方式加以灵活运用,(如《聊斋志异》,选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中的《丹柯》)那么将E选出来也不难了。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你可爱的野爹
  • 2021-12-19 20:56
我也是这个答案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