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佛之大德什么是后得智
答案:4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24 12:35
- 提问者网友:浮克旳回音
- 2021-03-23 17:24
我知道根本智是佛的本体性,后得智是相用。 2者是不二之法,但是如何修后得智呢。 后得智如何运用。谢谢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躲不过心动
- 2021-03-23 18:51
后得智是成佛以后自然有的,不是修成的,运用自在,从心所欲,所以后得智又名之为方便智,权智,根本智是定,后得智是慧,根本智是寂,后得智是照,根本智是无上涅磐,后得智是无上菩提,以此类推,演绎自知,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玩世
- 2021-03-23 22:07
大德佛没有具体说法。
【大德】
很有道德而且精通佛法的人。 【大德】
智度论云。梵语娑檀陀。秦言大德。律中多呼佛为大德 ○毗奈耶律云。佛言从今日从小下苾刍于长宿处应唤大德 ○此方比丘若宣补者。僧史略云。即唐代宗大历六年四月五日。敕京城僧尼临坛大德。各置十人。以为常式。此带临坛而有大德二字。此为始也 ○增辉记云。行满德高。曰大德。 【大德】
(术语)梵云婆檀陀bhadanta,原为称佛之名。在律中则为比丘之称。唐时有临坛大德之称。是敕任者。释氏要览上曰:“智度论云:梵语波檀陀,秦言大德。”毗奈耶杂事十九曰:“年少苾刍应唤老者为大德,老唤少年为具寿,若不尔者得越法罪。”僧史略下曰:“德号之具其来远矣!魏秦之世翻译律本羯磨文中族曰大德僧。(中略)诸传纪私呼僧中贤彦多曰大德,非国朝所辅也。(中略)大历六年辛亥年,四月五日,敕京城僧尼临坛大德各置十人,以为常式。有阙即填,此带临坛而有大德二字,及官补德号之始也。宪宗朝端甫为引驾大德,此带引驾为目。宣宗大中四年六月降诞日,内殿禅大德辩肇二人,此带禅学得名。”四分戒本序曰:“诸世尊大德,为我说是事。”戒疏一上曰:“七佛非一曰诸,宇宙无上曰世尊,行满位高曰大德也。”
- 2楼网友:爱难随人意
- 2021-03-23 21:34
根本智,是破初参时即知。开悟明心,一念相应之下,触证真心,对真心有了一个总体的了知,是“般若总相智”。
后得智有两种情形,一是破初参之后,再破重关,眼见佛性而得“般若别相智”;比之总相智更为深细。二是明心见性具足,再修完十行位、十回向位而进入初地。此时方能修学真心之中所含藏的“唯识道种智”。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后得智”。
若是一分一分完全修完“道种智”,同时一分一分断尽“尘沙惑”。而成就“一切种智”。就是佛地。
无论根本智、后得智,皆源于真心。故真心是佛法第一义谛,又名:心、如、佛、真如、法身、如来、涅磐。。。等等几十种名称。
如上,在凡夫位,离开悟明心破本参的“般若总相智”(根本智)尚且遥远,何况能知初地以上通达位菩萨所修的“唯识道种智”(后得智)。何况能“用”?悟前熏习般若类经典,建立正知见,具眼拣择,得遇真善知识;修六度相似行,积累福德资粮。是为着力处。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 3楼网友:詩光轨車
- 2021-03-23 20:04
楼主 您好
海底兄解释了还挺不错的,后学简单说一下即可:
根本智即是亲证唯识性---亲证本心如来藏於一切法中所显的真实性与如如性。
后得智即是以此根本智为基础,而进修唯识相,现前观察证实: 一切万法、一切法相如七转识、五十心所、色十一等法,之间的连锁运作,而其中的法相皆是以本心如来藏为本,假藉诸缘而出生。
而楼主所问:后得智如何运用。后得智也好,根本智也好,都有功德:
解脱自受用乃功;饶益有情则是德。
譬如菩萨若亲证本心如来藏,发起根本无分别智时,现观真如人无我性,即得断除我见,远离三缚结烦恼之束缚,亦能以此智慧利益大众,或以善巧方便接引学人而入正道。 接著於历缘对境之时,以般若智慧渐除烦恼障与所知障,此即是根本智之运用。 后得智则是更比之根本智更深细的体验与观行而发起的般若智慧。当然运用上,能断除更深细的烦恼障与所知障,也能利益更广大的众生。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