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泊的简介和图片
答案:1 悬赏:7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01 23:28
- 提问者网友:锁深秋
- 2021-03-01 05:00
要简洁的简介!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雾月
- 2021-03-01 05:19
罗布泊简介
罗布泊,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湖,海拔780米,面积约2400 ̄3000多平方公里,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要冲而著称于世。
古罗布泊诞生于第三世纪末第四纪初,距今已有200万年以上,广阔的湖泊沉积区和盐漠,都曾是它的领域范围,面积在2万平方公里以上。在新构造运动影响下,湖盆自南向北倾抬升,被分隔成几块洼地。现在的罗布泊是位于北面最低、最大的一个洼地,曾经是塔里木盆地的积水中心。古代发源于天山、昆仑山和阿尔金山的河流,源源注入罗布洼地形成湖泊。历史上,罗布泊最大面积为5350平方公里。民国31年(1942),在苏制1、50万地形图上量得面积为3006平方公里。1958年,我国分省地图标定面积为2570平方公里。1962年,航测的1、20万地形图上其面积为660平方公里。1972年,最后干涸部分为450平方公里。
注入罗布泊的诸水,主要有塔里木河、孔雀河、车尔臣河和米兰河等,同时也部分地受到祁连山冰川融水的补给,融水从东面通过疏勒河注入湖泊中。此外,还有阿尔金山北麓各季节性河流流水注入。这些河在注入罗布泊时,在沿途留下一片片湖泊,如众星拱月,环卫着罗布泊,其中最大的为罗布泊南面的喀拉和顺湖与台特玛湖。
台特玛湖、喀拉和顺湖与罗布泊之间都有河道沟通。当塔里木河和车尔臣河注入台特玛湖后,可沿塔里木河尾闾下延散流河床流入喀拉和顺湖。喀拉和顺湖和罗布泊之间,有一条40公里和的河道,出口处河宽800米,河床深1米,入罗布泊时呈散流状,河床深30-50厘米,两湖高差为10米。
罗布泊曾有过许多名称,自先秦以来,有的因它的特点而得名,如泑泽、盐泽、涸海等;有的因它的位置而得名,如蒲昌海、牢兰海,孔雀海等;此外,还有辅日海、临海、纳缚波等名。元代以后,称罗布淖尔,“罗布”地地点,古维吾尔语意为聚水之地;“淖尔”,系蒙古语,意为湖泊,二者总语意为聚水之湖。
罗布泊湖区,自古因流沙、雅丹、盐壳的包锁阻隔,道路艰险,人迹罕至,是一块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山海经》,第一次用文字记载了罗布泊的位置和它的水源:“不周之山,北望诸毗邻之山,临彼岳崇之山,东望泑泽,河水之所潜也。”指明罗布泊(泑泽)在葱岭(不周之山)之东。”敦薨之水西流注入泑泽,盖乱河自西南注也。”前者即今开都河、孔雀河水系;后者即来自塔里木盆地南缘的各河流。“乱河”者,反映了当时河流交织,纵横成网的情景。
汉代,罗布泊“广袤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减”。它的丰盈,使人猜测它“潜行地下,南出积石为中国河也。”这种误认为罗布泊是黄河上源的观点,由先秦至清末,流传了两千多年。至公元4世纪,曾经是“水大波深必讯”的罗布泊西之楼兰,到了要用法令限制用水的拮据境地。清代末叶,罗布泊水涨时仅“东西长八九十公里,南北宽二三里或一二里不等”,成了区区一小湖。1921年,塔里木河改道东流,径注罗布泊,至50年代,湖的面积又达两千多平方公里。由于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和干预,到1972年最终导致了罗布泊的干涸。近40年,湖泊汇流区耕地面积急剧增大,用水量成倍增加,孔雀河上游逐渐修筑了十多个大坝,从阿克苏、沙木依曼、亚木依曼、亚汗尔、劳改农场、马固诺尔,到老麻扎,就有6个拦河大坝,将孔雀河水引入农垦灌区。其次,在塔里木河源各主要河道中下游兴建了众多水库,拦截了河水,在塔里木盆地建成使用的大中小型水库达206座,仅塔里木河干流上就建成大中型大库19座,基本上拦截了塔里木河水。1962年,在下游上段修建的大西海子水库,实际已经变成塔里木河的尾闾,使塔里木河缩短180多公里。60年代终因塔里木河、孔雀河二河下游断流,使罗布泊断了水源,渐渐干涸,湖盆区变成了白茫茫的盐壳地,湖滨区植物枯死,塔里木河与孔雀河下游成了风沙活动的场所。
近代,一些进入罗布泊的外国人把罗布泊说成是“游移湖”。1876年,沙俄军官普尔热瓦尔斯基在塔里木河下游考察后,以其片面之见,错误地认定喀拉和顺湖即中国古籍所记罗布泊。他的学生科兹洛夫和英国的斯坦因支持他的看法。德国地理学家范李希霍芬却持反对的观点。接着瑞典人斯文赫定系统地提出了一套关于罗布泊“游移”的理论,认为它南北游移的周斯是1500年,是由于湖底周斯性沉积抬升和风蚀降低的结果。这种游移传说,曾长期为中外学者所接受。除斯文赫定外,美国人亨亨顿提出了“盈亏湖”的理论,中国学者陈宗器发表了“交替湖”的观点,而苏联地质学家西尼村则试图用构造运动来作解释。围绕罗布泊游移问题的争论,延续了一个世纪。根据我国古籍记载,由行秦至清,对罗布泊方位的记载基本是一致的,清代的《西域水道记》《河源纪略》、《舆地经纬度里表》等都准确载明,罗布泊在北纬40℃~41℃之间。台特玛湖、喀拉和顺湖至罗布泊之间的高差确定了它不可能产生自北向南游移。通过我国科学家近年实地考察,证实了罗布泊是塔里木盆地的最低点和集流区,湖水不会倒流;入湖泥沙很少(湖底沉积物3600年仅1.5米),干涸后变成坚固的盐壳,短期内湖底地形不会剧烈变化。对湖底沉积物通过年代测定和孢粉分析证明,罗布泊长期是塔里木盆地汇水中心。这说明,游移说是不切实际的推断。
两千多年来,不少中外探险家来罗布泊考察,写下了许多专著和名篇,发表了一少有关罗布泊的报道。但是,由于各种局限和偏见,也制造了许多讹误,为罗布泊抹上了神秘的色彩。近年,在我国科学工作者的努力下,才揭开了罗布泊并不游移的真相。
罗布泊,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湖,海拔780米,面积约2400 ̄3000多平方公里,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要冲而著称于世。
古罗布泊诞生于第三世纪末第四纪初,距今已有200万年以上,广阔的湖泊沉积区和盐漠,都曾是它的领域范围,面积在2万平方公里以上。在新构造运动影响下,湖盆自南向北倾抬升,被分隔成几块洼地。现在的罗布泊是位于北面最低、最大的一个洼地,曾经是塔里木盆地的积水中心。古代发源于天山、昆仑山和阿尔金山的河流,源源注入罗布洼地形成湖泊。历史上,罗布泊最大面积为5350平方公里。民国31年(1942),在苏制1、50万地形图上量得面积为3006平方公里。1958年,我国分省地图标定面积为2570平方公里。1962年,航测的1、20万地形图上其面积为660平方公里。1972年,最后干涸部分为450平方公里。
注入罗布泊的诸水,主要有塔里木河、孔雀河、车尔臣河和米兰河等,同时也部分地受到祁连山冰川融水的补给,融水从东面通过疏勒河注入湖泊中。此外,还有阿尔金山北麓各季节性河流流水注入。这些河在注入罗布泊时,在沿途留下一片片湖泊,如众星拱月,环卫着罗布泊,其中最大的为罗布泊南面的喀拉和顺湖与台特玛湖。
台特玛湖、喀拉和顺湖与罗布泊之间都有河道沟通。当塔里木河和车尔臣河注入台特玛湖后,可沿塔里木河尾闾下延散流河床流入喀拉和顺湖。喀拉和顺湖和罗布泊之间,有一条40公里和的河道,出口处河宽800米,河床深1米,入罗布泊时呈散流状,河床深30-50厘米,两湖高差为10米。
罗布泊曾有过许多名称,自先秦以来,有的因它的特点而得名,如泑泽、盐泽、涸海等;有的因它的位置而得名,如蒲昌海、牢兰海,孔雀海等;此外,还有辅日海、临海、纳缚波等名。元代以后,称罗布淖尔,“罗布”地地点,古维吾尔语意为聚水之地;“淖尔”,系蒙古语,意为湖泊,二者总语意为聚水之湖。
罗布泊湖区,自古因流沙、雅丹、盐壳的包锁阻隔,道路艰险,人迹罕至,是一块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山海经》,第一次用文字记载了罗布泊的位置和它的水源:“不周之山,北望诸毗邻之山,临彼岳崇之山,东望泑泽,河水之所潜也。”指明罗布泊(泑泽)在葱岭(不周之山)之东。”敦薨之水西流注入泑泽,盖乱河自西南注也。”前者即今开都河、孔雀河水系;后者即来自塔里木盆地南缘的各河流。“乱河”者,反映了当时河流交织,纵横成网的情景。
汉代,罗布泊“广袤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减”。它的丰盈,使人猜测它“潜行地下,南出积石为中国河也。”这种误认为罗布泊是黄河上源的观点,由先秦至清末,流传了两千多年。至公元4世纪,曾经是“水大波深必讯”的罗布泊西之楼兰,到了要用法令限制用水的拮据境地。清代末叶,罗布泊水涨时仅“东西长八九十公里,南北宽二三里或一二里不等”,成了区区一小湖。1921年,塔里木河改道东流,径注罗布泊,至50年代,湖的面积又达两千多平方公里。由于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和干预,到1972年最终导致了罗布泊的干涸。近40年,湖泊汇流区耕地面积急剧增大,用水量成倍增加,孔雀河上游逐渐修筑了十多个大坝,从阿克苏、沙木依曼、亚木依曼、亚汗尔、劳改农场、马固诺尔,到老麻扎,就有6个拦河大坝,将孔雀河水引入农垦灌区。其次,在塔里木河源各主要河道中下游兴建了众多水库,拦截了河水,在塔里木盆地建成使用的大中小型水库达206座,仅塔里木河干流上就建成大中型大库19座,基本上拦截了塔里木河水。1962年,在下游上段修建的大西海子水库,实际已经变成塔里木河的尾闾,使塔里木河缩短180多公里。60年代终因塔里木河、孔雀河二河下游断流,使罗布泊断了水源,渐渐干涸,湖盆区变成了白茫茫的盐壳地,湖滨区植物枯死,塔里木河与孔雀河下游成了风沙活动的场所。
近代,一些进入罗布泊的外国人把罗布泊说成是“游移湖”。1876年,沙俄军官普尔热瓦尔斯基在塔里木河下游考察后,以其片面之见,错误地认定喀拉和顺湖即中国古籍所记罗布泊。他的学生科兹洛夫和英国的斯坦因支持他的看法。德国地理学家范李希霍芬却持反对的观点。接着瑞典人斯文赫定系统地提出了一套关于罗布泊“游移”的理论,认为它南北游移的周斯是1500年,是由于湖底周斯性沉积抬升和风蚀降低的结果。这种游移传说,曾长期为中外学者所接受。除斯文赫定外,美国人亨亨顿提出了“盈亏湖”的理论,中国学者陈宗器发表了“交替湖”的观点,而苏联地质学家西尼村则试图用构造运动来作解释。围绕罗布泊游移问题的争论,延续了一个世纪。根据我国古籍记载,由行秦至清,对罗布泊方位的记载基本是一致的,清代的《西域水道记》《河源纪略》、《舆地经纬度里表》等都准确载明,罗布泊在北纬40℃~41℃之间。台特玛湖、喀拉和顺湖至罗布泊之间的高差确定了它不可能产生自北向南游移。通过我国科学家近年实地考察,证实了罗布泊是塔里木盆地的最低点和集流区,湖水不会倒流;入湖泥沙很少(湖底沉积物3600年仅1.5米),干涸后变成坚固的盐壳,短期内湖底地形不会剧烈变化。对湖底沉积物通过年代测定和孢粉分析证明,罗布泊长期是塔里木盆地汇水中心。这说明,游移说是不切实际的推断。
两千多年来,不少中外探险家来罗布泊考察,写下了许多专著和名篇,发表了一少有关罗布泊的报道。但是,由于各种局限和偏见,也制造了许多讹误,为罗布泊抹上了神秘的色彩。近年,在我国科学工作者的努力下,才揭开了罗布泊并不游移的真相。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