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果蝇研究诺贝尔奖得主到底有哪些

答案:1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22 02:15
  • 提问者网友:趣果有间
  • 2021-01-21 18:33
果蝇研究诺贝尔奖得主到底有哪些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玩世
  • 2021-01-21 20:01
果蝇研究诺贝尔奖得主有:193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托马斯·亨特·摩尔根;1946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得主赫尔曼·约瑟夫·穆勒;199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爱德华·路易斯、克里斯汀·纽斯林-沃尔哈德、艾瑞克·威斯乔斯。
在20世纪生命科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果蝇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是十分活跃的模型生物。遗传学的研究、发育的基因调控的研究、各类神经疾病的研究、帕金森氏病、老年痴呆症、衰老与长寿、学习记忆与某些认知行为的研究等都有果蝇的“身影”。
有谁会想到,一种红眼、双翅、羽状触角芒、身体分节、黄褐色的小昆虫,在近百年间竟然能够“培养”出好几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大科学家。它就是果蝇。
遗传学家托马斯·亨特·摩尔根在1908年把果蝇带上了遗传学研究的历史舞台,约在此后30年的时间中,果蝇成为经典遗传学的“主角”。托马斯·亨特·摩尔根发现了果蝇白眼突变的性连锁遗传,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直线排列以及连锁交换定律。托马斯·亨特·摩尔根1933年因此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奖。
1946年,摩尔根的学生,被誉为“果蝇的突变大师”的赫尔曼·约瑟夫·穆勒,证明X射线能使果蝇的突变率提高150倍,因而成为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
1995年,诺贝尔奖再次授予三位在果蝇研究中辛勤耕耘的科学家(爱德华·路易斯、克里斯汀·纽斯林-沃尔哈德、艾瑞克·威斯乔斯)。果蝇为进一步阐明基因-神经(脑)-行为之间关系的研究提供了理想的动物模型。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