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为什么我总害羞不自信并压抑自己?我要怎样改呢?

答案:6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1-17 21:37
  • 提问者网友:自食苦果
  • 2021-11-17 05:14
为什么我总害羞不自信并压抑自己?我要怎样改呢?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独行浪子会拥风
  • 2021-11-17 06:13
我十分理解你,因为我也是这样的一个女生.和男生说话总是会脸红,也不常主动和他们说话.因为我比较自卑,而且有时总觉得周遭同学在笑话我的一切,像言行举止什么的.
所以我经常和女生关系处得好一些,因为毕竟是女生好说话,但是也不能一直不说话呀.

其实我觉得应该先找个性格比较温和的,容易说话的男生,借些什么东西或者什么,先习惯一下如何与男生沟通,再说大一点的事.

再或者就找个性格外向开朗的女生做朋友,要可靠一些,向她说明,让她帮助你,和别的男生说说话,或者让她跟他们说些你比较擅长的话题,你可以时不时地插上两句,很自然地说,慢慢他们注意到你的存在,发现你的真正性格也就不会不和你说话了.这也是个办法.我一般就这样的.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杯酒困英雄
  • 2021-11-17 10:22
多交些好朋友,多和朋友一起到出玩玩
大家在一起熟了就不会了。
  • 2楼网友:空山清雨
  • 2021-11-17 09:57
在遇到这种情况时,自然的面对,不要自己在夸大它,也许别人根本就没注意到你脸红,或是天气热才脸红呢.一定要放松\自然.
  • 3楼网友:英雄的欲望
  • 2021-11-17 09:42
勇于克服羞怯
几乎每个人都有害羞的时候,对青少年来说更为普遍。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一项统计结果表明,97%的学生认为做公开演说是世界上两件最可怕的事情之一(另一件是核武器)。
羞怯心理有以下几种表现:
1.站在陌生人面前,总感到有一种无形的压力,似乎自己正在被人审视,不敢迎视对方的目光,感到极难为情;
2.与人交谈时,面红耳赤,虚汗直冒,心里发慌。即使硬着头皮与人说上几句,也是前言不搭后语,结结巴巴的;
3.不善于结交朋友,于是常感孤独,常因不能与人融洽相处或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而烦恼;不善于在各种不同场合对事物坦率地发表个人意见或评论,因此不能有效地与他人交换意见,给人拘谨、呆板的感觉;
4.常感到自卑,在学习和生活中往往不是考虑取得成功,而更多的是考虑不要失败。
羞怯的成因:
1.先天原因
有些人生来性格内向,气质属于粘液质、抑郁质类型,他们说话低声细语, 见到生人就脸红,甚至常怀有一种胆怯的心理,举手投足、寻路问津也思前想后。
2.家庭教育不当
过分保护型与粗暴型的家庭教育方式都可造成子女怯懦的性格。前者, 家长代替了子女的思想和行为,子女缺乏经验,生活办事能力差,单纯幼稚,遇事便紧张、 恐惧、焦虑。后者,家长剥夺了子女思维和行动的机会,子女时常担心遭批评和斥责, 遇事便紧张、焦虑、消极、被动。有些家长对儿童的胆小不加引导,孩子见到生人或到了陌生的地方, 便习惯性地害羞、躲避,没有自信心。儿童进入青春期后,自我意识逐渐加强, 敏感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希望自己有一个“光辉形象”留在别人的心目中,为此, 他们对自己的一言一行非常重视,唯恐有差错。这种心理状态导致了他们在交往中生怕被人耻笑, 因此表现得不自然、心跳、腼腆。久而久之,便羞于与人接触,羞于在公开场合讲话。对此, 应给予正确指导,鼓励青少年大胆、真实、自然地表现自己,否则便会越演越烈。
3.缺乏自信和实践锻炼
有些人总认为自己没有迷人的外表,没有过人的本领,属能力平平之辈, 因此他们在交往中没有信心,患得患失。长期的谨小慎微不仅使他们体验不到成功的喜悦, 而且使他们更加不相信自己的能力。 加之多数学生生活环境比较顺利,缺乏实践锻炼的机会。这些往往是导致害羞的重要的原因。
4.挫折的经历
据统计,约有四分之一害羞的成人在儿时并不害羞, 但是在长大后却变得害羞了。这可能与遭受过挫折有关。这种人以前开朗大方,交往积极主动, 但由于复杂的主客观原因,屡屡受挫而变得胆怯畏缩、消极被动。
要克服羞怯心理,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正确估价自己,树立自信心
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应多考虑我要怎么做;在各种社交场合中,应顺其自然地表现自己不要担忧人家是否注意你。当你与对方交谈时,眼睛要看着对方,并将注意力集中在对方的眼睛,这样可以增加你对对方的注意,减少对方对自己的注意。
2.勇于和别人交往
向经常见面但说话不多的人如邮递员、售货员等问好;与人交往,特别是与陌生人交往,要善于把紧张情绪放松。使用一些平静、放松的语句,进行自我暗示,常能起到缓和紧张情绪,减轻心理负担的作用。
3.讲究谈话的技巧
在连续讲话中不要担忧中间会有停顿,因为停顿一会儿是谈话中的正常现象。在谈话中,当你感觉脸红时,不要试图用某种动作掩饰它,这样反而会使你的脸更红,进一步增加了你的羞怯心理。想到羞怯并不等于失败,这只是由于精神紧张,并非是不能应付社交活动。
4.学会克制自己的忧虑情绪
凡事尽可能往好的方面想,多看积极的一面。平时注意培养自己的良好情绪和情感,相信大多数人是以信任和诚恳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不要把自己置于不信任和不真诚的假定环境中,那样,对别人就总怀有某种戒备心理,自己偶有闪失,或者并无闪失,也生怕别人看破似的,这样自己就会惶惶然,更加重羞怯心理。人们可以通过意志的力量来改变自己性格上的许多东西,克服诸如优柔寡断、神经过敏、胆怯等不良心理。一些知名演员、演说家、教师,在青年时代曾是胆怯害羞的人,但是后来他们却能在大庭广众之下口若悬河,就是他们意识到非克服害羞心理不可所取得的成效,而非佼佼者的得天独厚。事先作好准备,答题时就会庆对自如;熟记演讲内容,演讲时便会口若悬河;发言开口时声音宏亮,结束时也会掷地有声。除了这些"策略"与"技巧"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因为有能力才会有自信,才能克服自卑、羞怯的心理。
我十分理解你,因为我也是这样的一个女生.和男生说话总是会脸红,也不常主动和他们说话.因为我比较自卑,而且有时总觉得周遭同学在笑话我的一切,像言行举止什么的.
所以我经常和女生关系处得好一些,因为毕竟是女生好说话,但是也不能一直不说话呀.

其实我觉得应该先找个性格比较温和的,容易说话的男生,借些什么东西或者什么,先习惯一下如何与男生沟通,再说大一点的事.

再或者就找个性格外向开朗的女生做朋友,要可靠一些,向她说明,让她帮助你,和别的男生说说话,或者让她跟他们说些你比较擅长的话题,你可以时不时地插上两句,很自然地说,慢慢他们注意到你的存在,发现你的真正性格也就不会不和你说话了.这也是个办法.我一般就这样的.
  • 4楼网友:琴狂剑也妄
  • 2021-11-17 08:37
勇于克服羞怯
几乎每个人都有害羞的时候,对青少年来说更为普遍。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一项统计结果表明,97%的学生认为做公开演说是世界上两件最可怕的事情之一(另一件是核武器)。
羞怯心理有以下几种表现:
1.站在陌生人面前,总感到有一种无形的压力,似乎自己正在被人审视,不敢迎视对方的目光,感到极难为情;
2.与人交谈时,面红耳赤,虚汗直冒,心里发慌。即使硬着头皮与人说上几句,也是前言不搭后语,结结巴巴的;
3.不善于结交朋友,于是常感孤独,常因不能与人融洽相处或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而烦恼;不善于在各种不同场合对事物坦率地发表个人意见或评论,因此不能有效地与他人交换意见,给人拘谨、呆板的感觉;
4.常感到自卑,在学习和生活中往往不是考虑取得成功,而更多的是考虑不要失败。
羞怯的成因:
1.先天原因
有些人生来性格内向,气质属于粘液质、抑郁质类型,他们说话低声细语, 见到生人就脸红,甚至常怀有一种胆怯的心理,举手投足、寻路问津也思前想后。
2.家庭教育不当
过分保护型与粗暴型的家庭教育方式都可造成子女怯懦的性格。前者, 家长代替了子女的思想和行为,子女缺乏经验,生活办事能力差,单纯幼稚,遇事便紧张、 恐惧、焦虑。后者,家长剥夺了子女思维和行动的机会,子女时常担心遭批评和斥责, 遇事便紧张、焦虑、消极、被动。有些家长对儿童的胆小不加引导,孩子见到生人或到了陌生的地方, 便习惯性地害羞、躲避,没有自信心。儿童进入青春期后,自我意识逐渐加强, 敏感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希望自己有一个“光辉形象”留在别人的心目中,为此, 他们对自己的一言一行非常重视,唯恐有差错。这种心理状态导致了他们在交往中生怕被人耻笑, 因此表现得不自然、心跳、腼腆。久而久之,便羞于与人接触,羞于在公开场合讲话。对此, 应给予正确指导,鼓励青少年大胆、真实、自然地表现自己,否则便会越演越烈。
3.缺乏自信和实践锻炼
有些人总认为自己没有迷人的外表,没有过人的本领,属能力平平之辈, 因此他们在交往中没有信心,患得患失。长期的谨小慎微不仅使他们体验不到成功的喜悦, 而且使他们更加不相信自己的能力。 加之多数学生生活环境比较顺利,缺乏实践锻炼的机会。这些往往是导致害羞的重要的原因。
4.挫折的经历
据统计,约有四分之一害羞的成人在儿时并不害羞, 但是在长大后却变得害羞了。这可能与遭受过挫折有关。这种人以前开朗大方,交往积极主动, 但由于复杂的主客观原因,屡屡受挫而变得胆怯畏缩、消极被动。
要克服羞怯心理,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正确估价自己,树立自信心
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应多考虑我要怎么做;在各种社交场合中,应顺其自然地表现自己不要担忧人家是否注意你。当你与对方交谈时,眼睛要看着对方,并将注意力集中在对方的眼睛,这样可以增加你对对方的注意,减少对方对自己的注意。
2.勇于和别人交往
向经常见面但说话不多的人如邮递员、售货员等问好;与人交往,特别是与陌生人交往,要善于把紧张情绪放松。使用一些平静、放松的语句,进行自我暗示,常能起到缓和紧张情绪,减轻心理负担的作用。
3.讲究谈话的技巧
在连续讲话中不要担忧中间会有停顿,因为停顿一会儿是谈话中的正常现象。在谈话中,当你感觉脸红时,不要试图用某种动作掩饰它,这样反而会使你的脸更红,进一步增加了你的羞怯心理。想到羞怯并不等于失败,这只是由于精神紧张,并非是不能应付社交活动。
4.学会克制自己的忧虑情绪
凡事尽可能往好的方面想,多看积极的一面。平时注意培养自己的良好情绪和情感,相信大多数人是以信任和诚恳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不要把自己置于不信任和不真诚的假定环境中,那样,对别人就总怀有某种戒备心理,自己偶有闪失,或者并无闪失,也生怕别人看破似的,这样自己就会惶惶然,更加重羞怯心理。人们可以通过意志的力量来改变自己性格上的许多东西,克服诸如优柔寡断、神经过敏、胆怯等不良心理。一些知名演员、演说家、教师,在青年时代曾是胆怯害羞的人,但是后来他们却能在大庭广众之下口若悬河,就是他们意识到非克服害羞心理不可所取得的成效,而非佼佼者的得天独厚。事先作好准备,答题时就会庆对自如;熟记演讲内容,演讲时便会口若悬河;发言开口时声音宏亮,结束时也会掷地有声。除了这些"策略"与"技巧"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因为有能力才会有自信,才能克服自卑、羞怯的心理。
  • 5楼网友:洎扰庸人
  • 2021-11-17 07:06
上面有详细的回答,很全面了。我简要补充些:
首先,知道讲话是自己需要达到某种目的。是人际交流的手段。心中要忽视他人的存在,就当地球上只有我一个人,就像鲁滨逊与星期五说话那样。我想没有人在跟宠物讲话时感到紧张、害羞的吧。心中不要总是惦记旁人的存在
其次,多做事,各种社会生活尽量都去体验一下,从中发现自己的能力,可以增加自信。
第三,多与人说话,发现别人的不足后,也能够增强自信。不如你的人多着呢!通过实践克服自卑是关键。追问五年后,我回过头来看,你的答案真的很中肯,我很认同。现在的我工作了,我更加认识到了讲话的重要性。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你在生活中是如何锻炼自己的说话才能的呢?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