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什么叫感是感情

答案:1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8-11 22:39
  • 提问者网友:孤凫
  • 2021-08-11 13:04
什么叫感是感情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归鹤鸣
  • 2021-08-11 13:39
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对学习表现出不同的兴趣、志向、评价及各种情感,有的感到满足,有的显得高兴,有的却流露出苦恼等情绪。因此,为了使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我们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追求认知领域的目标,而且还要获得情感的成就。不能只注意认知活动,忽视情感教育,更不能牺牲情感目标,把认知目标作为教学的唯一目标,人为地忽视、破坏知情统一的客观规律。所以,在教学活动中,要二者兼顾,既要把情感目标作为认知目标的手段;又要把认知目标作为情感目标的手段即“同时追求情感目的与认知目的,导致它们在紧密交织的双重基础上,用某一领域作为另一领域的手段。”只有重视和关注了情感领域,才能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等诸多因素的协调发展,才能提高教学的整体效益,促进学生素质的整体优化。一、什么是情感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情所持的态度和体验,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


人在接触客观现实时,对现实中的现象总是持有各种各样的态度,产生不同的内心体验。当客观事物符合人的需要时,就会产生满意、愉快、热爱、欢乐等积极的情感体验;否则当客观事物不能满足人的需要的时候,就会产生忧伤、痛苦、厌恶、愤怒等消极的情感体验。比如:当学生获得好的成绩,成功地解出数学习题时,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反之,则引起不愉快的情绪。

二、情感的作用

情感是一种推动人们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巨大精神动力。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不仅有认识过程参与,而且也有情感过程参与。正如列宁所说:“没有人类的感情,从来就不会有,而且也不可能有人类对于真理的追求。”情感是人的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它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具有重大作用。

1.情感具有调节行动的功能

情感和认知过程紧密相联,情感依赖于认识。因为客观事物只有被人们认识的时候,才有可能引起人的情感。所以情感是伴随着认知活动而产生的,但它不是认知过程的消极产物,有反作用的特殊功能即可以促进或阻碍认识的发展。积极、愉快的情感是鼓舞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的学习往往和兴趣、情感联系在一 起。有兴趣的内容和活动,就会产生一种愉快欢乐的情绪,从而积极趋向它、接触它、探索它。学生带着愉快的情感去学习,可以使精神振奋,感受性提高,思维想象活跃,使意志持久,记忆增强,从而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相反地,那些消极的情感会分散学生的精力,影响学生的学习,降低学习效果。教师的责任是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而稳定的情绪,使他门轻松愉快地进行学习。正如托尔斯泰所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情趣。”

2.情感具有信号交际的功能

也就是说情感具有传递信息的作用。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和谐的情感交流,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爱,交流师生之间的思想,能改善师生关系,提高教育教学效果。这一功能主要是通过面部表情、身体动作和言语实现的。许多优秀教师非常注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他们常常借表情向学生表示赞扬或批评、肯定或否定,许可或制止等要求。学生对教师的表情十分敏感,当他发现教师对他亲切、高兴时,他便受到鼓舞和激励;当他发现教师对他粗暴、厌恶时,他便因受到刺激而远离教师;当他受到教师不公正的对待时,则产生对立情绪。所以,只有教师与学生之间经常保持愉快、欢乐的情绪体验时,才能激励学生前进,才能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也才能提高教师的威信。

3.学生高级情感的发展能促进他们品德和个性的和谐发展

在教育教学的影响下,学生的高级情感即道德感、理解感和美感在逐渐形成和发展。这些高级情感的发展,使学生道德品质的心理结构日趋完善。比如:在积极的情感的影响下,学生就会形成遵纪守法、热爱祖国等优良品质;如果是资产阶级的低级趣味影响了学生的生活,使他们沾染不良习气和作风,就会形成不良的个性品质。


总之,情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有着深刻而持久的影响。目前,我国有些学校正在进行“快乐教学”或“愉快教育”的实验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它们正是从情感因素入手的,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所以,苏霍姆林斯基要求教师“课要上得有趣”,要激发学生的“情绪区”。为此,教师应当“把劳动的欢乐,学习上取得成功的欢乐给与学生,在学生的心理激起自豪感和自尊感----这就是教育的第一信条。”

三、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

“感心者莫过于情”,“情”从哪里来呢?从教师中,从教材中来。

首先,教师要善于情感迁移。

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1)教学时,要先有“两情”相容,才有“三情”共鸣。“两情”是指课文中的情感和教师的情感。只有这两种情感发生相容,才能为学生产生情感提供条件。学生受到教师情的感染,于是产生“三情”共鸣,课堂上出现热烈气氛。这时学生情绪高涨,?兴趣盎然,思维活跃,最佳气氛必然产生最佳效果。(2)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古人说:“亲其师,信其道。”的确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一旦形成,学生对老师便会产生信赖感和亲切感,从而形成协助课堂教学的“配合力”。同时,和谐的师生关系还能产生情感期待效应,使学生感到老师的期待和爱,从而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因此,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上好第一节课,让学生从老师的表情中,从老师的眼神中,从老师的语调中受到激励,感到振奋,要热爱、关心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老师在期待着我”,从而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这样,学生才乐于参与,敢于参与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其次,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情感。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情境,一定场合下产生的,情境主要是指某种富有感情色彩的活动,造成能产生一种特有的心理氛围。它对人的情感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创设良好的情境,就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增强教学效果,可见情感总是与情境相伴随的,而教材中许多内容,学生缺少感受,更缺少切身体会。所以,教学中要根据学生思想认识实际和教学需要,创设带有启发性和诱导住的教学情境,尽可能让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或如见其人,或如闻其声,或如临其境。

第三,要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满足。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的脑力劳动,他在学习上的成功和失败,都涉及他的精神生活和内心世界,忽视这一点会造成严重后果,儿童不仅在认识事物和掌握教材,而且在内心体验自己的劳动,他对自己的成功和失败会表现出极为关切的态度。”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经常获得成功的满足,从而使他们产生愉快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有人说,“高兴的记忆永不忘”是有道理的。在愉快的情绪下,人的智力活动达到最佳状态,那么教学必然产生最佳效果。

第四,适当的表扬与鼓励。

在教学中,适当的表扬与鼓励,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喜欢表扬、鼓励。当老师表扬某个同学问题答得非常好时,这个学生的积极性就更高了,情绪也更加高涨了,其他学生也往往因此被带动起来,都想争取得到表扬。一般来说,表扬、鼓励比批评、指责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因为表扬与鼓励能使学生产生成就感,而批评、指责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尤其是对中差生,有经验的教师常常鼓励他们参与学习,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并给予时间思考,帮助他们尽可能自己解决问题,给予表达意见的机会。在他们稍有提高时,则予以充分肯定,这样慢慢地学习信心和积极性就会增强,学习情绪就会高涨。


综上所述,最佳的教学效果需要情感的参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了情感,才有积极性和主动性,才不感到疲劳,才能把行动引向合理的轨道。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学效果。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